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或天份在哪?.docx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或天份在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或天份在哪?.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或天份在哪?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或天份在哪? 谌斌 长时间做一件事,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擅长。 - 所谓温水煮青蛙。对很多人来说,很难意识到,也很难承认自己一直以来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内做事。 又因为从前不努力,读书时不认真,可能高考时就 “ 被选择 ” 了,而后一路的 “ 被选择 ” ,不知不觉已是泯然众人。 互联网时代,花花草草各种诱惑难以抗拒,再无心力用1万个小时去专注地做某件有兴趣的事,如身陷泥潭一般。 以上可能是我和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的感觉吧。 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个问题。并准备马上着手自我分析一下。 言归正传,我觉得, 兴趣、擅长、天份,完全就是三回事。 看过
2、异类之后,我觉得1万个小时这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对应的是擅长。而擅长的事,不一定是有兴趣,有天份的事。下面就进入自我吐槽时间: 我对篮球一直有兴趣,我粗略算了一下,花在上边的时间,肯定有1000小时以上了。但看看我这身高,看看我这视力,看看我这肌肉,看看我这脑袋瓜子,既无天份也谈不上擅长。虽然我运球运得飘逸如风,过人如跳跃的灵魂,抓篮板的意识和技巧完全师承罗德曼,传球如基德一般无私,勾手如假巴尔一样自如,皱眉如乔丹一般有气质,防守如佩顿一般粘人,断球如艾佛森一般快如闪电,三分如米勒一般神准,但,只要面对1.8的体育生,我立马就歇菜了。 我擅长在网上跟人扯谈,但这个也不是天份,因为扯得多。
3、这个肯定有1万小时了。 下面说说我曾经认为有天份的亮点: 好些年前,我感觉我在文学方面可能有点天份,人有了这种盲目的自信,就愿意不断的写,写诗啊随笔啊小说啊,觉得自己真特么有天份啊。大三的时候,拉了一个吃喝嫖赌的同学一起写,没想到那家伙才真是有天份,发现他有天份的同时也就发现了我没天份。后来有一天,那些写过的东西因为换电脑导致消失,我如释重负。 于是我转头去研究哲学。我觉得我真特么有天份啊。我25岁那年,跟一个32岁的作家聊天,因为他喜欢尼采,我于是大言不惭地告诉他,尼采是个懦夫,我能逐条反驳尼采。,引得他悖然大怒,简直要跟我打起来。我那时觉得我完全理解了民主是什么,完全理解了哲学是什么,兴致
4、勃勃的一通宵写1万字,得意洋洋地告诉女朋友,我感觉我是个哲学方面的人才,我现在应该肿摸才能把自己弄进中国的科学院去? 我心急如焚,写这么好的东西,尼玛得赶紧地让那堆国内哲学家们看到啊,这么好的苗子得好好培养啊。 后来看得越多,越发现自己啥也不懂,完全没入门。 后来工作了,我开始看市场营销方面的书。我觉得我真特么有天份了。我看了一个月书,就能跟CEO就市场营销中诸多概念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我的质疑,并且很多问题他都没法回答。一个月时间里,我不但深刻的写出了恋爱中的市场营销一篇好文,还写出了上万字的市场营销讲义,供讲师作讲稿,讲一堂面向大学生的市场营销课。但后来我发现,真让我去做市场营销,我又是一
5、坨菜。,显然我在市场营销方面,就是纸上谈兵。 后来终于正经的做产品设计了。我觉得我真特么有天份。各种想法那真是呼呼地往外冒,完全hold不住啊,于是不得不经常把各种绝妙想法写在小本本上。我还喜欢经常把想法给上司发邮件,又或者是跑到他办公室跟他当面说。他一般都会回答我4个字:“我听不懂”。 有时他会笑笑说:“谌斌啊,我觉得你真是个做创意的好料。” 我便笑得乐开了花。但后来听到他另一翻话,他说,在广告公司啊,很多东西就是飞机稿,创意很棒,但就是不能执行,只能拿来折飞机。于是我明白他啥意思了。 后来成熟了,对产品也有更多理解了,并且我还学过点市场营销不是? 产品有很多制约是不是?中国的国情有很多不一
6、样是不是? 我不是一个产品天才,是不是?我甚至只是中等,没准还是下等是不是?。 结论是我在产品方面,也没天份。并且产品,一定是结合需求的,我懂的需求够多么?我有足够多的去接触客户么?说到这惭愧了,打住了。 后来我上了知乎,我觉得我真特么有情感问答方面的天份。我觉得我真特么有网上搭讪方面的天份。我真特么有脸皮厚方面的天份。 这几个倒有点意思,但,有哪个公司哪个职位是需要这种人才的? 说了半天,这天份特么是不是天份且不论,它们好像没啥用啊! 罗嗦了罗嗦了。但希望我的自我分析,能稍许供大家参考一下下。 - 补: 上边提到的忘记圆回来了。我的上司总是回我一句“我听不懂”,因为我讲话完全跳跃式的,没有逻
7、辑,他有时是真的没听懂,有时是看出我没逻辑故意这么回我,但这事我居然两年后才意识到。这个毛病我后来一直努力在改,现在好了很多,但我经常还是没有逻辑的。另外,也是顺便跟那些思维跳跃的同学说一声,逻辑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这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多看书,有助于在脑子里形成多种思维体系,面对问题时,不至于乱了阵脚,比如我有个老板,经常性地用6W来思考问题。一个武器,只要你反复地用,你就能得心应手。 云天外 我有些不太一样的观点拿来分享一下: 我觉得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深究自己到底是在哪一方面有天赋,也没有必要用一种为了寻找自己擅长领域的心态来体验各种学问或者事务。 一方面,我们顺着时间的河流,常常受到的是难
8、以预见的因素影响。尽力做好自己当下该做的就已经不易。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科数量之多哪里还是恒河沙数可以形容的?尝试来尝试去,空耽误大好年华。还不如随遇而安,见招拆招。这世间大小事务只要能有兴趣,有些决心做下去的都能在这发展迅猛变化多样的世界里做出一番让自己满意的好光景。 所谓 不在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在我看来,天赋这东西只有在学问的深处高处才会体现出来,比如说同样努力的围棋顶尖高手之间的细微差距就或许可以归为是天赋的差距。只是前期的成长快慢的少许差别或者表现出来的反应快慢不同并不能用天赋来划分,因为知识不像是计算机压缩或者解压缩那样是一个单纯的过程,一个知识的熟练运用往往是许多因素影响
9、的结果,尤其是实战性强的学科,多年的从业经验可能直接把不同的人推到完全不同的理解层次里而在这些不同的层次中人的智慧的显现情况也是大不相同的。 在围棋和音乐界不乏那些被广泛认为有天赋到后来却成就有限的所谓天才,更不乏那些甚至被广泛认为毫无前途的人后来逐渐散发出惊人光芒的例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的时候,心态反倒显得更为可贵,不光因为心态相对于天赋远为容易调整也因为其中凝结了我们多年的生活经验积累。至于做实际的金融交易或者各种业务则一方面还要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挂钩,这种东西被环境熏陶和自我锻炼而成的成分应该是远大于所谓天赋的成分,在这里寻找自己渺茫的天赋成分不如虚心学习。强烈推荐懂些围棋的知友看看李昌镐
10、九段的自传不得贪胜,这个被称为百年难遇的大棋手的内心独白,真的是太有价值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处变不惊不是因为智商也不是因为情商,而是见识多了变数看的透彻。 所以我们在和各界大师交流的时候不会听到他们不顺的时候怀疑是不是他们自己天赋不够进而去改行,他们在多年的磨练经历中早已默认自己就要这样一步一步做下去. 樱大力 有些天赋是先天就有的,有些是后天是发现的。 我的一个很好的闺蜜,原来根本不会打台球,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台球,爱上了台球,一年的时间就横杀我们圈子内的所有人,成为了我们中间著名的“台球女王”,然而她并没有花很多功夫在练习上,相比,这个就是她的天赋。 但,当你不确定你有什么样
11、的天赋的时候,最好的就是: 多尝试接触新的事物,扩展自己的圈子,然后逐一排除自己擅长不擅长,感兴趣不感兴趣的。 你肯定可以找到你擅长的范围,以及你的天赋。 豪子 常有人说,年轻人嘛,没有必要急什么,我是认同的,慌慌张张谈恋爱找工作结婚生孩子房奴车奴各种奴显然是过早的框定了自己的人生,我们读了十几年书,一直活在考试与生存的压力当中,从未有真正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自己的个性,所以我们难以自立,所以我们难以找到兴趣与爱好,慌慌张张中,生活乐趣都没有依托。 不急,不慌,不忙,认真体验生活,慢下来,一点一滴地认识自己,最笨的方法就是穷举法,一项一项去尝试,去体验,穷尽人生的所有可能。 可能现在很多人都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怎么 才能 知道 自己 擅长 什么 天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1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