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探索.docx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探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探索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探索 内容摘要: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与劳教戒毒管理工作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较大的区别。本文详细阐明了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原则和基本要求,提出了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诊断评估体系和做好“三个延伸”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 管理 探索 随着禁毒法的实施,劳教戒毒被强制隔离戒毒取而代之,我国现有的戒毒资源实现了一次大的整合。我所依托比较完备的管理、教育、生活设施,对吸毒者进行有效管理、教育、戒治的优势,成为了四川省首批强制隔离戒毒所,接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强戒人员实行专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以往的劳教戒毒管理模式,探索新形势下的
2、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模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谈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及原则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是强戒所依法对强戒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生理脱毒和心理治疗,实施道德和法制教育,开展康复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强戒人员戒除毒瘾、重返社会的执法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对吸毒人员提供相对封闭的空间和区域予以隔离,在安全稳定的隔离环境中,对吸毒人员开展有计划的生理、心理治疗,最终达到帮助他们戒除毒瘾的终极目的。 强戒人员管理的任务,总的来说,就是根据禁毒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维护强戒所的正常秩序,为强戒人员提供矫治和康复的必要
3、条件,促成强戒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综合矫治、科学戒毒、关怀救助的原则。 二、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根据禁毒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强制隔离戒毒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二个方面。 (一)依法收治,体现管理的法制化 要严格按照禁毒法和国务院戒毒条例规定的条件、程序做好强戒人员的收治工作,对强戒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和入所安全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强戒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好强戒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戒毒反应、依赖程度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测评,作出毒品依赖情况的初步判断,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因此,这是戒毒的前提和基础,要使法治贯穿管理工作的
4、始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应按以下条件和程序进行收治工作。 收治强戒人员必须具备县以上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一式二份以及强戒人员社会关系表。 收治强戒人员必须经过医院体检和HIV快速检测,对体检合格和基本合格的予以收治,体检不合格的不予收治。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收治: 未满16周岁及已满65周岁的; 精神病人、严重病患者;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 其他不适宜强制隔离戒毒的。 强戒人员入所时,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收缴现金和违禁品,对其他不宜持有的物品由所在单位代管。 强戒人员入所后,应及时填写强戒人员入所登记表等各类表簿册,建立强制戒毒人员档案。 (二)规范管理,体现管理的强制性 强戒人员在
5、心理上往往性格偏执、行为狂躁、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消极厌世、自控能力差,因此,强戒所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强制性规定来规范强戒人员的行为,保证强制隔离戒毒目标的实现。如分期、分区管理办法、通信会见规定、考核奖惩规定、生活卫生制度、诊断评估制度等。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戒毒工作营造良好的矫治氛围。在建章立制时,要注重抓关键环节,促进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范运行。 抓入所检查环节,防止夹带毒品。强戒人员入所要做到“净身入所”。对其所带物品和全身进行严格检查,衣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有效防止毒品及其它违禁品流入所内。 抓会见管理环节。强戒人员的会见人条件可适当放宽,除配偶和直系亲属外,对
6、其他出于帮助强戒人员戒毒和康复目的的其他关系人也可会见,但会见应一律实行隔离会见。 抓通信、邮汇管理环节。对强戒人员的来往信件、邮寄包裹物品要做好严格的检查。对所内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和外来人员的通讯工具要加强管理,严禁移动通讯工具进入所区。 抓安全检查环节。加强对所区内外的巡逻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对强戒人员的生活区及劳动现场进行检查,杜绝所内吸毒行为。 抓外出管理环节。对强戒人员的外出要严格控制,严禁私准私带强戒人员外出,不安排分散劳动。 抓现金管理环节。为了防止强戒人员利用现金进行毒品交易,应杜绝强戒人员个人持有现金。 三、创新管理模式,维护场所秩序,为戒毒工作奠定基础 维护安全稳定的
7、场所秩序,是正常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基础,也是管理工作的目标。作为强戒所,安全稳定的基本标准应该是:无逃跑、无非正常死亡、无所内违法犯罪、无毒品流入、无所内HIV感染、无重大安全事故。 要充分借鉴劳教人员三种管理模式和劳教戒毒的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形成强戒所的管理模式,初步具备符合戒毒科学流程的、相对完整规范的运作程序和管理体系。 (一)实行分期、分区管理 应设置专门的强戒场所,劳教所成立强戒所时,应将强戒人员与劳教人员彻底分离,即设置单独的管理区域,切忌将强戒人员的管理引入“二劳教”的误区。 根据戒毒工作的规律,结合吸毒人员的特点,将戒毒划分为脱毒期、康复期和巩固期,对他们的管理也相应划分为
8、三个管理阶段,实行分期、分区管理模式,设立相应管理区域,按期分区进行动态管理,各个管理时期紧密衔接。 脱毒期:脱毒期主要进行急性脱瘾工作,重点以医疗戒护为主,同时帮助强戒人员适应场所的环境和要求,安心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管理的脱毒期为入所后2-3个月。 设立脱毒管理区域,凡入所未满三个月的强戒人员均在此接受戒毒,对脱毒区的强戒人员实行封闭且较为严格的管理。一是要对他们进行言行规范训练和行为矫正,组织开展队列训练、整理内务卫生、背诵所规队纪、参加集体活动,加强日常行为干预,用正确的行为规范矫正变异行为,使他们适应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生活环境和节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二
9、是要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行为养成。要强化日常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求他们做到行动军事化、劳动集体化、生活规范化、语言文明化、内务和环境卫生经常化,使其生活、学习、劳动按规范运作,强化日常行为的养成,营造封闭式、军营式、校园式的教育矫治环境。三是要严格控制与外界联系,及时进行体格检查,建立专门戒毒档案、心理矫治档案,开展入所常识教育、强戒人员行为养成教育,对其进行毒品依赖程度的诊断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其制定戒断方案。 康复期:康复期的主要目标是着眼于强戒人员生理和心理基本康复,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矫正,适应社会和抵御毒品的能力得到加强。康复期需要6-12个月。 应设立康复管理区域,经脱毒矫治并进
10、行了诊断性评估符合进入康复区的强戒人员在此区域接受戒毒。 对康复区的强戒人员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实施严格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如开展体育训练、文娱活动等,培养健康的娱乐、消遣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强化行为规范,适当运用劳动矫治的有效手段,做好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他们的毅力和意志。同时对其进行戒毒期间戒毒效果的检验性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修改戒断计划,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戒断方案。 巩固期:巩固期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增强强戒人员的戒毒信心、提高其抵御毒品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增强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巩固期需要3-6个
11、月。 应建立巩固管理区域,经康复矫治并进行了戒毒期间戒毒效果的诊断评估符合进入巩固区的强戒人员在此区接受戒毒。 对巩固期的强戒人员实行较为宽松的回归训练管理,进行出所前的巩固教育和毒品考验,培养戒毒的信心,以增强其对毒品的心理抵抗能力,开展回归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和社会帮教活动。同时开展回归社会前毒瘾戒毒效果的评估,作出毒瘾戒断情况的综合性评定。 (二)充分借鉴三种管理模式,科学设置处遇 三种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揭示了对特定对象管理的公正性、规范性、针对性、科学性,体现了管理的核心本质以人为本,处处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营造了有利于被
12、管理者接受教育矫治的氛围,便于维护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使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把三种管理模式之有益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开展的分期、分区管理以及相对应的处遇等管理内容及形式运用到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特有的强制隔离戒毒办法,创造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新局面,扩大社会影响,实现强制隔离戒毒的目标任务。 强制隔离戒毒各期的管理始终运用三种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强戒人员及其亲属有不同程度戒除毒瘾的意愿,我们通过系统科学的戒治,使其戒除毒瘾的意愿变为现实。二是强制隔离戒毒各期的管理上,始终按照特有的管理原则,充分保障强戒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强戒人员始终感受到*和社会对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制 隔离 戒毒 管理工作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1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