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缕析批注.docx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缕析批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廷模中药学讲稿缕析批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廷模中药学讲稿缕析批注张廷模中药学讲稿缕析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第三组:用于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还包括发散风热药中的牛蒡子,用于温热病的板蓝根、大青叶等,尤其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 适用范围:热毒郁结于咽喉而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喉炎。 山豆根 植物来源:一种豆科的小灌木,又叫越南槐,用它的根入药。它的地上部分和苦参很相似,和苦参实际上是近缘植物,只不过比苦参植株要矮小一点,这个根要细一点,其实也是非常苦的,山豆根和苦参一样的苦,而且它们含的很多化学成分都是相同的,当然也有不同的成分,主要的成分都相同。这种豆科植物的山豆根,是山豆根的正品,常常又把
2、它叫做广豆根,因为广西也是主产地,它是与北豆根相对而言。北豆根它不是豆科植物,它来源于防己科的植物,只是在北方的部分地区近年来使用,它有类似于山豆根的作用。 山豆根清热解毒,主要用于咽喉肿痛,在解毒利咽药中,它的苦寒的药性是比较强的,有的书上说它大苦大寒。它的苦味非常浓烈,和苦参的滋味可能不相上下,大苦是说它清热解毒的作用比较强。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单用,在古代,用它煎的汤,或者磨的,在碗里面,粗糙的碗,用山豆根来磨汁水,慢慢地咽下去,让它作用在局部,这样效果也是相当好,当然比较难受,因为很苦。还可配伍板蓝根、大青叶、牛蒡子,甚至于金银花、连翘,实际上都有一定的利咽作用,或者加上一些清肺热的药
3、,象黄芩这一类,其实在临床上是作用很强的。这是山豆根的基本应用。所以我们书上的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实际上强调了它的清热解毒,主要在于利咽消肿,它是一个功效。 近年来,山豆根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扩大,除了咽喉肿痛,比如说牙龈肿痛、其它的疮痈肿痛,用它也可以促进红肿的消退,甚至对肺热咳嗽或者一些实热病证都可以用。 山豆根的药理学研究,和苦参有很多相同的药理作用,比如说升高白血球,抗心律失常,所以山豆根在这方面和这个苦参一样地使用。 要注意山豆根的用法和使用注意。山豆根的用量是比较小的,36克。不能过量,因为它大苦大寒,服用过量引起恶心呕吐、头昏头痛、腹泻腹痛、四肢乏力、心悸胸闷等等,有的还更严重的
4、一些中毒反应。这些反应,一个是消化道的,另外是一些神经系统的轻微的中毒反应为主体的。有的文章报道山豆根如果用6克左右,统计了214例患者,只有一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比如说有一点恶心这样的症状。统计了使用9克的53例当中,就有9例有反应,这个占的比例就要高一些了,就占了百分之十几,十五左右了。那么使用10克以上的46例,就有24例出现了不同的不良反应,那么就超过了百分之五十。所以这个明显的与用量的关系是相关的。所以我们这个量就这样定在一般不要超过6克,6克以上不但很苦,很难服用,更主要的是很容易产生这个不良反应。 射干 射干也能够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射干的消肿利咽的作用不如山豆根
5、,它的作用要缓和一些。但是射干有一个特殊性,它长于祛痰。所以这个咽喉肿痛,如果说热痰比较植物来源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药理作用 用量,36克。射干长于利咽祛痰 重的,或者热痰壅滞证的,它有利于祛痰,有利于咽喉的通畅,也有利于咽喉肿痛的消退。所以它的最佳适应证是热毒咽喉肿痛,兼有痰浊阻滞。它的清肺祛痰,可以专门用在咳喘痰多,治疗咳喘痰多不分寒热都可以用。如果是肺寒或者风寒,它可以配伍温肺或者发散风寒的,比如说张仲景的射干麻黄汤,它和麻黄配伍在一起,治寒性的咳喘痰多。如果是这个风热或者肺热的咳喘痰多,它本身就是清热药,有清肺的作用,当然更适合使用。 在使用注意当中,要注意孕妇慎用或忌用,在清热解毒
6、药中,很多药都没有提到,这是唯一提到的。因为在古方当中,把射干作为一个活血消癥的药在使用,认为它能够通月经,破癥结,它属于一个活血化瘀的药。这个作用不强,现在已经不强调,但是它有这方面的倾向性,有这方面的作用。金匮要略中的鳖甲煎丸,里面有一味药叫做乌扇,乌扇就是指的射干,在那个方中它就是属于活血消癥的,整个鳖甲煎丸就是治疗腹内的癥瘕结块,就是治肝脾肿大的,它是一个辅助的药物。既然它有活血消癥的作用,不管强弱,那孕妇一般不宜使用,这是个原则。量大的时候它也是能够滑肠,所以脾胃虚寒的不宜用。 射干的植物来源,鸢尾科,鸢就是鹰的意思。下面的叶片就象张开的鹰的尾部,所以它叫鸢尾。很多地方都把鸢尾科的一
7、些植物作为观赏的或者绿化的植物,有的绿化带里面开的花是紫色的或者蓝色的花,那就是鸢尾,有的叫蝴蝶花。有些地方,把它叫做土射干,它有类似于射干的清热解毒利咽喉的作用,最初是作为一种代用品,有类似的作用。近年来有的单位对这个射干准备进行研究,因为它有比较好的抗病毒的作用,准备扩大它的临床运用范围,把它治疗多种病毒性感染的疾病,试图在这方面找它的一些新的、潜在的用途,最后发现它里面含的这个苷类的成分鸢尾苷这一类的,确实有比较明显的抗病毒的作用。那个单位开始没有注意药材的品种,就用了土射干,就是鸢尾,而不是射干,结果一研究,后来才发现品种没有对,再和正品一对照,里面含的有效的成分比这个射干还要高,所以
8、后来就干脆用那种鸢尾,就是土射干来提取,提取的时候准备就作为一个抗病毒的药物,现在还分离出了单一的成分作为注射剂。刚好前不久就是这个“非典”流行的时候,好象是国家科技部,最早资助了几百万同意进行临床观察的,好象是在中药方面,因为它刚好申报临床,它又是作为一个抗病毒的中药的一个注射剂,有这么一个科研,现在可能开始进入了临床观察了,但是现在又没有“非典”了,当然只能观察其它的病毒类的病症。所以这个药,我们在下面的资料里面有,它有抗炎解热、抗病毒、抗菌。这个咽喉肿痛,它可能是细菌感染,也可能是病毒,它还可以用于其它一些病毒性疾病,可能还有潜在的一些利用价值。这是关于这个射干,相对来说,它比较安全一些
9、,运用也广泛,治咽喉肿痛。 马勃 马勃是一个菌类植物,在没有成熟的时候,采集起来作为药用,马勃的清热解毒作用非常平和,药性也是平性的,它治疗咽喉肿痛,一般用于轻证,或者作为辅助的药物。马勃止血,可以内服,更主要的就把这个马勃撕成片状,消毒了以后,局部,就象西药里面止血的海绵一样,放在局部加压,把它包扎起来,它也可以达到止血的效果。所以在止血方面,它外用有它的特色和优势。当然清肺热,一般的肺热咳嗽可以用。 用于咽喉肿痛的,主要就这么三个药。山豆根作用最强,主治证相对比较重一些,但是量不要太大。射干介于之中,虽然不是很强,但是能够祛痰,所以局部有痰浊阻滞的比较适合。马勃作用最为平和,一般适合于轻证
10、,或者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来使用。射干能活血,孕妇忌用 射干的植物来源,土射干作用更强 马勃利咽且能止血。 三味利咽药的区别 它们在其它的热毒证方面现在应用还不广泛,所以它们的应用相对的局限一些。 清热解毒药第四组:主要用于热毒痢疾的清热解毒药: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对于热毒痢疾,清热燥湿药中的黄连,仍然是首先要考虑使用的,应该把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前后加以联系。 湿热痢疾,也称为热毒痢疾。痢疾治疗的时候有里急后重,可以配伍一点行气的药,比如说木香,或者枳壳、枳实,或者薤白,也可以配伍一点活血化瘀的,有利于脓血便的消除,常常配伍当归。 白头翁 植物来源:是毛茛科的草本植物,因为这种植物全身都有
11、白色的绒毛,尤其它花上面也有比较长的白的绒毛,好象一个白发老翁,所以根据这个特征来命名的。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是治疗痢疾的比较优良的一个药物。虽然白头翁凉血,但一般的温热病的热入血分根本不用,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也不用。这个凉血作用,主要治疗痢疾便血,它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凉血止痢,其它的血热证不考虑。所以它是一个治疗痢疾的专药。但它治疗热毒痢或者湿热痢,它的作用并不优于黄连,黄柏这些药,它不一定有那么强。在中医学当中,不管湿热痢或者热毒痢,大致就相当于西医学当中的细菌性痢疾,往往就有里急后重,便下脓血,发热,起病比较急,那么这个白头翁可以治,它通过清热解毒。那么在这方面,它可能不一定能赶
12、得上黄连和黄柏这一类,而且常常和黄柏、黄连配伍在一起作为一个辅助的药,它也是一味有效的药。但是这个痢疾当中还有另外一类,中医叫做慢性冷痢,也叫做休息痢,也叫做血痢,这个痢疾它没有里急后重,也没有便下脓血,没有脓,它整个大便都是咖啡色的,所以就是以便血为主的一种痢疾。时作时止,一段时间发生,然后又好了,过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叫休息痢,反反复复,断断续续的,这个就是现代医学西医学所说的原虫痢,阿米巴原虫,寄生在大肠里面所引起的一种特有的病原虫痢。前面的黄连、黄柏这一类的药,对这个原虫痢,冷痢、久痢,或者血痢,或者休息痢,主要指的这一类的痢疾,那一类的药,黄连这类药没有效,但是白头翁有一定的效果。这个
13、是黄连、黄柏这一类药所没有的优势,所以前人认为它是一个治痢疾的要药,又是一个良药,主要是从这一个角度来加以强调。它不但治菌痢,还治原虫痢。 所以在白头翁主治里面,我们先就说它能够治疗热毒湿热的痢疾,多为细菌性痢疾,便下脓血,里急后重。也可以用于休息痢,腹痛便血,屡发屡止,经久不愈,这就是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原虫寄生所引起的,这两种情况它都可以使用。 白头翁清热解毒,还可以用于疮痈,但是没有什么优势,因为治疗疮痈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太多了,临床上一般不会考虑到白头翁,因为白头翁局部用还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新鲜的,它那个气味,对于口腔、眼的粘膜有很强的刺激,如果捣新鲜的白头翁那个气味刺激了眼,那马上就
14、会流泪,也会使眼睛发红,局部皮肤也会痒痛,有的也会红肿,这刺激性是很强的。那么鲜的口服,对于胃粘膜也有很强的刺激,所以一般白头翁不用新鲜的,一般是用干品。干品的这种刺激性就比较小,或者没有明显的刺激性。所以这个外用于一般的疮痈可以用,但一般不会考虑。 另外白头翁还能治疗疟疾,滴虫性阴道炎。疟疾也是原虫引起的,滴虫性阴道炎也是原虫性的病,因为它本身阿米巴也是一种原虫,它对原虫看来还有比较广泛的作用。 白头翁是治痢要药,但治湿热痢较黄连弱,对休息痢有效果。 能治疗疮痈肿痛,但鲜品外用有刺激性,一般不用。 对原虫引起的疟疾、滴虫性阴道炎也有疗效。 马齿苋 马齿苋是一个肉质的草本植物,它来源于马齿苋科
15、。因为它这个叶片尖端稍稍有一点向里凹陷,象马的大牙,臼齿,所以叫做马齿苋。这又是一种大家喜欢食用的野菜,它是药食两用的,这个酸是本身的真实滋味,口尝的时候,或者作为蔬菜来食用的时候,它也可以煮粥或者煮汤,也带一点酸味,真实的滋味。 马齿苋清热解毒,主要是用于热毒痢疾,但不能用于原虫痢。它和前面黄连、黄芩一样。它作用比较缓和,一般作为一个辅助的药,作用不强。但是它有个优点,它可以作为食疗。比如说有的痢疾患者,食欲不振,把马齿苋煮粥,它既可以代替食品,又可以作为药物,可药可食。 另外它还可以用于其它的热毒证,疮痈这类。近年来,马齿苋的清热解毒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除了传统的治疗痢疾和疮痈以外,对
16、一些感染性疾病。 另外它可凉血止血,用于多种血热出血。马齿苋的凉血止血和前面的那个贯众的凉血止血有相似之处,它也是能够明显地收缩子宫,所以对妇科病的一些出血证有它一定的优势。这个药因为它本身是食品,用量比较大。所以在使用注意当中,它能收缩子宫,那么孕妇反过来就一定不能用。孕妇收缩子宫就容易引起流产,引起堕胎。 名称来源 用于湿热痢,作用缓和,药食两用。 凉血止血,能收缩子宫,孕妇忌用。 鸦胆子 鸦胆子是来源于苦木科的,鸦胆子这种乔木,小乔木,它成熟的果实,用它的整个果的果实。这个果实比女贞子干了稍大一点,它里面有一个硬壳,硬壳里面才是种仁。有的书上把鸦胆子又叫做苦参子,因为它非常苦,但不是苦参
17、的种子。有名的医药学家张锡纯就犯了一个错误,望文生义,因为本草文献有些说鸦胆子又名苦参子,张锡纯就在他的著作里面称,“乃苦参之种子也”,这个就错了,张冠李戴了,要把它区别开。 鸦胆子清热解毒,主要是治疗痢疾。鸦胆子治疗痢疾,只能用于原虫痢,对于细菌性痢疾,没有效果。休息痢就是原虫痢,它没有里急后重,也不是便下脓血,它就是便血,整个的排泄物就是咖啡色的。我们明确提出来,它用于休息痢,实际上就是回避了原虫痢。其实应该说不要回避,就是明确的根据西医的诊断,就是用于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痢疾,腹痛便血,时作时止。在本草学当中,前人认识非常准确。鸦胆子是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首先收载的。本草纲目拾遗里面收载这个
18、鸦胆子是治疗冷痢久泻,这个冷痢久泻就相当于休息痢,实际它已经有诊断,很明确。冷痢久泻,外无烦热躁扰,就是患者不发烧,有的痢疾初期要发烧,“外无烦热躁扰,内无肚腹急痛”,里面没有很突出的腹痛症状,有赤白相间,无里急后重,大便流利,小便清长。冷痢久泻没有里急后重,它大便很流畅,而且小便是清长的。 当然这个原虫痢本身不多见,现在西药里面也有治疗原虫的药物,所以就算是真正发生了,鸦胆子可以用,但它也不是必用之药,因为毒性很大,所以它临床实际上价值并不是很大的。 鸦胆子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外用,把它用来腐蚀赘疣,赘就是皮肤上的一些赘生物,疣就是广泛的由病毒引起的,有的地方叫瘊,那个就叫寻常疣,这一类的都可
19、以局部使用,不要让它腐蚀正常的皮肤或者肌肉,它局部可以坏死脱落。有的用来治疗鸡眼也是这个道理。用的比较多的是外用这方面。 传统口服这个药的时候,一般是轻轻地把鸦胆子的果实,把它表面的果壳敲破,取里面完整的种子,用龙眼肉来包裹,整个把它吞下去。那么它在胃里面的,是缓慢的龙眼肉消化以后,里面的药出来,所以就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现在是装在胶囊里面,尤其是肠溶性的胶囊,避免对胃产生不良的刺激性。所以注意这个鸦胆子的用法和使用注意。用法一般是吞服它的种子,每一次不多,就512粒,或者用龙眼肉,或者装在胶囊里面,不入汤剂,不能做汤剂。做汤剂不但很苦,而且有腐蚀性。因为它对胃肠道、对肝肾都有损伤,那么这些地
20、方不健康、不正常,比如说有溃疡,有胃炎,或者肝肾功能本身就不好,一般都不要内服。所以这个药就是主要了解它的这个毒性。 需要说明,其它章节有许多清热解毒药,比如发散风热药中的牛蒡子、菊花、升麻,都是比较典型的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中的栀子、夏枯草,清热凉血药里的水牛角、玄参,清虚热药中白薇、胡黄连,都是清热解毒药。所以清热解毒药在清热药当中是数量最多的,学了以后互相都应该联系起来,不应该把它们孤立地截然地分开。 清热凉血药 概述 清热凉血药的基本功效就是清热凉血,简称凉血,有的也叫清血热,单称凉血的比较多。这是基本功效。 清热凉血药的主治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温热病的热入营血。 清热药的分
21、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温病治疗原则的需要。温病有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的阶段。针对温病学而言,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温热病的热入营分和热入血分,所以营分证和血分证都是清热凉血药的主治证。温热病的热入营血,营分证和血分证,都有血热的病理存在,邪气进入了血分,营分是血分的初起阶段,血分是营分的进一步发展,更深入的阶段。血分有热邪,这是相同的,所以它们都要用清热凉血药。只不过这两个阶段有一些不同的表现,营分刚刚从气分来,还保留了很多气分的一些特征,再加上它刚刚是邪气伤及了血分,所以动血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只是斑疹瘾现,不明显的,就是出血不重,另外带有很多气分的一些症状,所以在营分阶段,凉血药常常和清热解毒药、和清
22、热泻火同用,有时就可以使血分的症状得到减轻控制,显现出还是以气分为主的,前人把它叫做“透营转气”。而在血分阶段,舌质深绛,颜色更深了,尤其出现了动血,斑疹显露,皮下的出血或者其它的出血非常明显,那么凉血的同时要配伍活血化瘀的药。在营分,活血化瘀不是很主要,对血分就显得更加重要。不管营分或者血分都伤阴,都有热毒,所以在治疗温热病的营血分的时候,加一定的清热解毒的药,加一定的养阴生津的药,都很必需,但是对于在营分,解毒相对于血分还要重要一些。在营分常常配伍清热泻火的药,在血分更多的强调是活血化瘀的药,是配伍上的不同,但是需要清热凉血这一点,没有什么两样。 第二个方面,内科杂病的出血证,即“血热妄行
23、”。 由于邪气热邪,扰动了血分,它不能正常地在血管里面运行,在脉内运行,而溢于血管之外,有的叫做热邪迫血妄行,简称就叫血热妄行。 另外注意这一类药的兼有功效。这一类药,主要用于温热病的热入营血,热入营血本身是温热病,需要清热解毒。温热病明显地伤阴,再到血分阶段出现了动血,那么需要止血,出血以后就有瘀血,还需要活血化瘀。下面要学的清热凉血药,有的兼有清热解毒作用,有的兼有养阴生津的作用,有的兼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的兼有止血的作用,那么这些兼有功效,虽然普遍性不是非常突出,不是很多的药都兼有。 清热凉血药,有的时候很难把功效和主治一一对应,不象前面学过的,比如说有的药物,它有一个功效下面就对应一个
24、主治,清热凉血药不一样,往往它每一个主治与多种功效有关,不是单纯的一对一,是几种功效在同一个病证当中它同时发挥,这是学习清热凉血药主治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所以也是注意它的兼有功效,也是学习这类药物的一个重点。要记住,它究竟除了清热凉血,还兼能做什么。 关于清热凉血药的性能特点,当然苦寒,这个是共通的,除了苦味,这一类的药物有的有甘味。因为甘能够养阴生津,和清热泻火药的有甘味是一样的。加上本身这一类的药有的药有一定的甜味,比如生地黄,有一点甜味的。另外有的药物有咸味,为什么有咸呢?因为五味理论不能够反映更多的药物功效的性质和特征,后人试图扩大五味理论每一种味所代表的药物的作用的性质特征,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廷模 中药学 讲稿 缕析 批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1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