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docx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 一、填空题 1、天然地震主要有与。 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最快,次之,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 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 6、4.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方法有。 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 二、判断题 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6、多遇
2、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三、简答题 1、 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 四、问答题 1.“抗震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3、? 2.多层砌体房屋在抗震设计中,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宜遵守哪些原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2、纵波、横波、面波 3、峰值、频谱、持续时间 4、覆盖土层厚度、剪切波速、阻尼比 5、自振周期、振型、岩土阻抗比 6、顶点位移法、能量法、等效质量法 7、梁铰机制、柱铰机制 8、n=N/(fcA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 1、答案: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
4、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 2、答案: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反应谱,以Sa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常以,两者的关系为 = Sa/g 3、答案: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4、答案:设置圈梁作用:加强纵横墙的连
5、接,增加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与构造柱一起有效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有效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5、答案:“强柱弱梁”可有效的防止柱铰破坏机制的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的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的刚度和强度。 四、问答题 1、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到 两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方法:在多遇地震 第二阶段设计方法: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验算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要求。
6、 2、注意建筑平面及结构布置;多层砌体房屋应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总高度和总层数限值;抗震横墙间距应满足抗震规范的限值;房屋的局部尺寸应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 7、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波和 横 波,而面波分为 瑞利 波和 勒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8、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类。 13.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 反弯点法 和 D值法 。 1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 初步判别 和 标准贯入试验 判别。 16.工程结
7、构的抗震设计一般包括 结构抗震计算 、抗震概念设计 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18.一般情况下,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可取地面至土层的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石顶面的距离。 26.根据土层剪切波速的范围把土划分为坚硬土、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四类。 1、天然地震主要有与。 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最快,次之,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 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 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 1、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 震中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震源深度 。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
8、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 类场地 。 3、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房屋高度 和 结构类型 查表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4、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6.45 度 ,罕遇地震烈度为 9度 。 5、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 70 mm。 6、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的总高度不宜超过 21 米,层数不宜超过 7 层。 填空题 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和四种类型。 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 地震波可分为和。 体波包括和。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 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为主。 地震
9、强度通常用和等反映。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倍之多。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地震烈度愈。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和来确定。 设计地震分组共分组,用以体现和的影响。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又产生。 面波分为和。 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和的地段。 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和划分为四类。 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和。 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来划分。 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和。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
10、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和。 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和。 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和的关系。 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及。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等设计原则。 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和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 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和。 框架结构最佳的抗震机制是。 框架体系的节点常采用节点。 结构的变形缝有、和。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及等结构体系。 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 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或。 框架-支撑体系的支撑类型有和。 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 屋盖体系中,应尽
11、可能选用屋盖。 1.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又产生。 2. 一般来讲,震级大,断层错位的冲击时间长,震中距离远,场地土层松软、厚度大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偏于;相反,震级小,断层错位的冲击时间短,震中距离近,场地土层坚硬、厚度薄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则一般偏于。 3. 地震的不平稳性取决于、和等因素。 4. 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而言,地震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可用、和三个参数来描述。 5. 一般认为,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最高峰点所对应的周期为。 6. 抗震规范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
12、设计方案。不规则主要有不规则和不规则。 7. 抗震规范 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必须设计成。只有结构具有合理的、以及,才能真正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8. 由于面波的能量比体波要,所以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时以为主。 9. 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可分为、和地震。 10. 地震宏观调查告诉我们:地质年代愈古老久远,地层的、也就愈好,抗的能力也就愈强。 11. 房屋在地震波的作用下既颠簸,又摇晃,这时房屋既受到垂直方向的地震作用,又受到水平方向的地震所用,我们分别称之为和。 12. 地震时,严重不均匀地基容易产生、等地基失效现象,从而使房屋开裂,变形或倾倒。 13.地震波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结构 抗震 设计 复习题 完全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0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