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 论文.docx
《建构主义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 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构主义 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生物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建构主义理论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认识的主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获得,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只是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建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低好地表现出来,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将学生解放出来。本文先介绍民建构主义的理论,然后,针对生物学的实际,对生物学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等几种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并进一步思考了建构主义生物学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2、,并提出一些可能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生物教学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经凯洛夫等人加以改造传人我国后,我国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对其加以调整,行成了今天所说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传授新的知识巩固新知识巩固应用检查评价。采用的教学法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的进度。但这种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忽略了学
3、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低好地表现出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理科课程,但在中学,教师以传统教学模式来教生物学,学生以被动的学习方式来学龄前习生物学,很明显这种教学与学习方式是不适合今天这个科技发展迅猛、新知识产出频繁、社会变革急剧的时代。如何把学生从被动听、啃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成学习的主体,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有新的创立开始,一场针对传统学习理论的革命就开始了,其中最有影剧力的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存在很多争议的地方,但它已经开始从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
4、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生物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的教学实际,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尽管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建构主义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模式会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造。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就是学习者通过对自己新旧经验进行的反复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要以自己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的知识为基础,但在运用这些经验时,不是简单的提取,个体会根据新的环境
5、对经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造,因此,这是“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同化”是指将新的知识整合到旧的经验中去,新的情景是旧知识的补充,“顺应”是新的经验打破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者对原有的经验结构进行重构。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问题一旦出现,他们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和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应该把儿童现角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转换。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1)生物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
6、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出发点和核心。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关键是改变长期以来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介入教学中。在教学设计(方法的选定、过程的安排、媒体的运用)和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 (2)重视教学的活动性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对于生物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实验的进行、实验
7、结果的解释,每个学生都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4)重视教学活动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生物学习活动这一主动建构过程也必然受到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生物教学模式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即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目前,
8、已经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的含义 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所能达到的水平与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学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对学生有意义,教学不能消极地适应学生智力发展的以有的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学生从一个水平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建构主义者从维果茨基的思想同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用来形象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学生就能更多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通过这
9、种脚手加架的支撑作用,不停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学生在发展的前面。最终使学生掌握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为: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2、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生物学上的应用 如在学习呼吸系统这一单元时,教师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组完成不同的任务,任务可以分为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肺的形态结构、气体的交流过程、气体在体内的运输、实验证明等部分。让学生自己选择,收集有关的资料并为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者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学生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每一类部分
10、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同学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搜索材料。例如:去动物园相应展馆实地观察动物的呼吸过程、呼吸形态并拍摄录像;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图片和撰写说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即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的某个节点)。教师对于如何到图书馆和Intenet上搜集素材,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对搜集的素材重要性的大小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上升),并指导学生将材料制作进入网页。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在网络教室通过局域网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能力连续提出问题,用这种支架式的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通过多媒体、图书馆等媒介创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构主义 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05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