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2018文言文复习,一、题目怎么命,此题为单项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二、正误怎么判,从5个角度思考、10个设误点上判断,误解形象张冠李戴,时序颠倒空间错位,曲解文意归纳不全,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改变因果事件杂糅,三、具体比对方法,角度一:
2、比对人物,1、命题设误:(1)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2)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2、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6全国乙卷)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选项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
3、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契丹人有不法(违约)行为。吏不敢禁且生事。官吏们不敢禁止:怕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曾公亮将赵滋推荐给朝廷。(皇上)使(赵滋)谕以指(通“旨”)意。是皇上派赵滋传达旨意(无使者偕同)。张冠李戴。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4广东高考)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
4、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选项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误解形象,1、命题设误(1)时序颠倒概
5、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2)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2、比对方法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6天津高考)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洪州副郡守),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
6、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选项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乾道庚寅时予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丞相京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闻之感而为之传时序颠倒。“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
7、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选项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
8、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空间错位。,1、命题设误(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2)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2、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6山东高考)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
9、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zng)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选项B晏子认为要
10、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分析:“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无益也”(效法圣贤之王的节俭就可以了,效法他们的服饰是没有益处的。)“三王非以归其义众说也”(三王不是凭借是归向他的道义,如果衣服也会喜欢)强调效法节俭,不效法服饰。“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则”“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饰宫室的形制(不是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而B项理解成了“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与原来文意不符。曲解文义。,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4安徽高考)先生(指传主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
11、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选项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先生)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气神情诚恳殷切,离开之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 既有教官,也有诸生,并非选项中的只“待门下学子”归纳不完整。,1、命题设误(1)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2)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
12、围。2、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5安徽高考)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
13、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分析: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清正爱民(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政绩斐然。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不愿突出自己,行事低调。没有得到皇帝赏识(?)文中没有此信息。无中生有。,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5重庆高考)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
14、、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选项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分析:学者日以怠,学医的人一天天地懈怠(与“不愿行医”有区别)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所以有时在几个郡的广大地区求取一个好医生都不能得到(只是“有时”,“几个郡”,并非“求一良医而可得”那样绝对)。原文用“或”“数”,对时间和范围进行了限制,
15、而选项中去掉了这两个限制,变得绝对化了,故A项与原文不符从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1、命题设误(1)改变因果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2)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2、比对方法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的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5山东高考)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选项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分析:将已受命,拜而报君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君许之君王给予充分信任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所以智者出谋划策,勇者英勇战斗,是因果关系,而不是“并表明”的并列关系。B项由因果关系,变成了并列关系,属于改变因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0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