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集体备课.docx
《庐山的云雾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的云雾集体备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庐山的云雾集体备课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设计特色: 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
2、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 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
3、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揭题 1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庐山)认识吗? 2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靠长江边。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写的就是庐山。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现在,我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师板书:的云雾)加了这三个字,课文的题目就是“庐山的云雾”。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3师: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它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 二、 初读课文 1师:好。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
4、文,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2检查 出示词语 变幻无常 增添 千姿百态 笼罩 系在 遮挡 一泻千里 流连往返 幽谷 游览 弥漫 天幕 瞬息万变 马蹄 指名读,齐读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能读出感情来最好。同时,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词语的意思。 三、 精读课文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 2导读 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先总体概括了作者对庐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此时此刻,仿佛你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庐山 云雾 集体 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0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