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课件.ppt
《数据库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技术课件.ppt(1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学院 阚卫华,第一章 绪论,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一、教学目标及要求,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系统的核心DBMS的内在结构和某些实现方法上)。学生学习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目的: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全局结构;掌握关系模型的关系运算理论、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的使用技术;了解和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和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应用技术,以便在掌握DBMS的内在结构后,能编写出较好的应用系统。,2023年3月13
2、日星期一,3,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基本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2.重、难点:如何用规范化理论设计、优化关系模式;3.重点:数据库的设计(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部分)。,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数据库系统原理 王能斌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数据库系统教程 施伯乐、丁宝康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5,第一章 绪论,1.1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今天,不过才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发展速度之快、使用范围之广,是其它技术所不能比
3、的。数据库系统已从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6,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今天,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各个部门的重要资源和财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主要支柱之一的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据库技术可以为各种用户提供及时的、准确的、相关的信息,从而满足不同的需要。因此,数据库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专业重要课程。,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7,数据库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数据库系统(通常指的是层次和
4、网状数据库系统),它们的代表是:(1)1968-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2)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会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Task Group)对数据库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了一些报告,称为DBTG报告。,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8,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数据库系统很多概念、方法和技术。DBTG所提议的方法是基于网状结构的。它是数据库网状模型的典型代
5、表。可以这样说,层次型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者,而网状型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和技术的奠基者。它们都是数据库技术中研究得最早的两种数据库系统。,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9,它们的主要区分是以数据模型为基础,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分层结构的,网状型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网状的,它们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有向图来表示。层次数据模型对应于有根定向有序树,而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所以,我们称这两种数据模型为格式化数据模型。,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0,上述两种数据库系统具有下列共同特点:1支持三级模式的体系结构三级模式通常指的是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模式之间具有转换(或称为映射)的功能。层次
6、型数据库和网状型数据库都支持三级模式的结构,通过外模式和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映象,从而保证了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和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1,2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应该说,这个特点是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数据库不仅存储数据,而且存储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之间的联系在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中是用存取路径来表示和实现的。3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 层次型数据库系统和网状型数据库系统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用来描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以及相互映象。这些模式一经定义后,则就很难修改了。,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2,如果要修改模式的话,首先必
7、须把数据全部卸出来,然后再重新定义那些模式,并重新生成它们,最后编写实用程序把已经卸出去的数据按新模式的定义装入到新数据库中。因此,在许多实际运行的层次型数据库系统和网状型数据库系统中,模式是不轻易去重构的。这就要求数据库设计人员在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时,不仅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当前需求,还要充分了解以后需求可能的变化和发展。这对数据库设计的要求比较高。,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3,4导航的数据操纵语言 所谓导航,就是指用户不仅要了解“要干什么”,而且要指出“怎么干”。用户必须使用某种高级语言去编写程序,一步一步地“引导”程序按照数据库中某一条预先定义的存取路径来访问数据库,最终达到访问数据的
8、目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访问数据库时,每次只能存取一条记录值。(若该记录值不满足要求,就应沿着存取路径查找下一条记录值。),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4,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系统 1970年IBM公司的E.F.Codd(科德)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论文,提出了数据库的关系模型,开创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人们之所以把20世纪70年代称之为数据库时代,主要是由于数据库系统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5,(1)奠定了数据库关系模型理论基础,给出了人们一致接受的关系模型的规范说
9、明;(关系模型由三部分组成: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数据完整性;关系模型的主要特点: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6,以关系代数为基础,形式化基础好;数据独立性强,数据的物理存储和存取路径对用户屏蔽;关系数据库语言是非过程化的,把用户从编程数据库记录的导航式检索中解脱出来,大大降低了用户编程的难度)。,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7,(2)研究了关系数据语言,这些描述性的语言有关系代数、关系演算、SQL和QBE等。它们以其易学易懂的优点为最终用户所喜爱(这主要是改变了过去程序设计语言和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中的语言风格),从而为20世纪8
10、0年代数据库语言标准化打下了基础。,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8,(3)研制了大量的RDBMS的原型,攻克了系统实现中的查询优化、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关键技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DBMS实现技术和数据库关系模型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RDBMS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因此,20世纪80年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大多为关系的,特别是微机RDBMS的使用,使得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19,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导致了众多的不同于第一、第二代数据库的系统的诞生,构成了数据
11、库系统的大家族。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发展的影响;2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0,3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人们对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了如下的认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应该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对其它系统开放)。,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1,1.1.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一、数据(Data)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概念
12、包括两个方面:1.数据内容是事物特性的反映或描述;2.数据是符号的集合。或者如通常所说的:数据是指用符号记录下来的、可加以鉴别的信息。“符号”是描述事物特性的数据形式,它不仅仅是指数字、字母、文字和其它特殊字符,而且还包括图形、图象、声音等多媒体数据;,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2,所谓“记录下来”也不仅是指印在纸上,而且包括记录在其它磁介质上、光介质上和半导体存储器里。数据的形式还不能完全表达其内容,需要经过解释。所以数据和关于数据的解释是不可分的,数据的解释是指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的概念在数据处理中比在科学领域中已经大大
13、地拓宽了。数据在空间上的传递称为通信,在时间上的传递称为存储。,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3,数据举例(见P4.李明的学生记录)学生档案中的学生记录:(李明,男,21,1972,江苏,计算机系,1990)数据的形式不能完全表达其内容;数据的解释:数据是有一定的格式的,例如,学生姓名栏允许4个汉字,性别栏为1个汉字或为逻辑真假值语义: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出生地、所在系别、入学时间;解释:李明是个大学生,1972年出生,江苏省人,1990年考入计算机系。,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4,二、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人们收集并抽取出一个应用所需要的大量数据之后,应将其
14、保存起来以供进一步加工处理,进一步抽取有用的信息。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5,数据库的特征: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6,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的作用: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什么是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
15、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DBMS的主要功能):,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7,1.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简称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2.数据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简称DML)操纵数据,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以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8,4.
16、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它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功能,数据库的转储、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功能和性能监视、分析功能等(这些功能通常是由一些实用程序来完成的)。,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29,四、数据库系统,什么是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以教材P.5图1.1和1.2简单介绍数据库系统及其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30,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参看教材P.5图1.1),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31,图1.1 数据库系统,返回,转下页,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32
17、,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图示(参看教材P.5图1.2)此处见幻灯片下一页P32,继续1.1.2内容 P33,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33,返回,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34,1.1.2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什么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数据的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而数据管理主要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等,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20
18、23年3月13日星期一,35,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20世纪50年代中)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中)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现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力:1、应用需求的推动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36,一、人工管理阶段,时期:40年代中50年代中产生的背景:应用需求:科学计算 硬件水平:没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 软件状况:没有操作系统 处理方式:批处理,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3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的硬件状况是,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没有磁盘等直
19、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外存储设备的发展状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1967年,IBM推出32英寸软盘,后又缩小为16英寸软盘;1973年,IBM推出温彻斯特技术(Wenchester)的温氏盘,1976年,i Com推出的8英寸软盘,售价为1200美元;,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38,1980年,希捷(Seagate Technologies)推出了5.25英寸温氏驱动盘,同年8月,日本的索尼(Sony)推出了3.5英寸的双面软盘,其容量为875KB;到了1983年,3.5英寸的软盘容量已达到1MB;1980年的温氏硬盘的容量为510MB;到了1983年,飞利浦和索
20、尼公司开发出了容量已达640 MB 650 MB的CDROM;软件状况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39,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数据的管理者:用户(程序员)。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数据的共享程度:无共享、冗余度极大。数据的独立性:完全依赖于程序(不独立)。数据的结构化:无结构。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0,数据不(需要)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应用程序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要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数据不共享: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当多个应用程序
21、涉及某些相同的数据时,由于必须各自定义,无法互相利用、互相参照,因此程序与程序之间有大量的冗余数据。,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1,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程序与数据的对应关系如图1.3。此处见下一页幻灯片P41,继续课程P42,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2,图1.3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返回,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3,二、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这时硬件方面已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上不仅有
22、了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4,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中 产生的背景:应用需求:科学计算、管理 硬件水平:磁盘、磁鼓 软件水平:有文件系统 处理方式:联机实时处理、批处理,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5,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有如下特点:,数据的管理者:文件系统(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把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可以对文件进行增删改的操作。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必须修改应用程序)。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的独立性:独立性差。程序和数据之间由文件系统提供存取方法进行转换,使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
23、立性。但文件系统仍存在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和数据独立性差的缺点。数据的结构化: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6,文件系统中,一个文件基本上对应一个应用程序,不同的应用程序具有部分相同的数据时,也必须建立各自的文件,而不能共享相同的数据,因此数据的冗余度大,浪费存储空间。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给数据的修改和维护带来了困难。一旦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必须修改应用程序,修改文件结构的定义。应用程序的改变,例如应用程序改用不同的高级语言等,也将引起文件的数据结构的改变。因此数据与程序之间仍缺乏独立性。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如图1.4。Hdp
24、P.46,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7,图1.4 文件系统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返回,转下页,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8,文件系统中数据的结构:数据的结构是靠程序定义和解释的。尽管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整体无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虽然可以间接实现数据整体有结构化,但必须在应用程序中增加对数据间的联系的描述。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数据只能是定长的;虽然可以间接实现数据变长要求,但访问相应数据的应用程序变得复杂了。文件间是独立的,因此数据整体无结构。,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49,三、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计算机应用规模越来越大,数据量急剧
25、增长。这时硬件已有大容量硬盘,硬件价格下降;软件则价格上升,为编制和维护系统软件及应用程序所需的成本相对增加,在各个应用领域,如果一旦改变数据结构,则都要修改应用程序,代价无法计算;在处理方式上,联机实时处理要求更多,并开始提出和考虑分布处理。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已经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于是为了解决多用户、多应用共享数据的要求,使数据为尽可能多的应用服务,于是数据库技术便应运而生,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50,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产生的背景(如上所述):应用背景:大规模管理硬件背景:大容量磁盘软件背景: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方式:联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库技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9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