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1).docx
《幼儿园课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课程济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幼儿园课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应从“知识本位”转移到“儿童本位”。幼儿园课程不仅要充分尊重儿童自我发展的自主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有必要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学指导,为儿童创造最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即在“儿童本位”的基础上,兼顾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其最终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身心基础素质。 2、张雪门的“行为课程”课程目标认为,幼稚园课程目的就是让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儿童获得适应当前环境的习惯和经验。 3、蒙台梭利特别强调新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促进幼儿的发现和自由,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和顺从儿童的“生命法则”,帮助儿童逐渐开
2、发其内在的潜力,使儿童的内在生命力表现出来。蒙台梭利的教育目标既强调符合儿童发展的特性,也强调为未来世界作准备。 4、从课程实施中幼儿参与的人数规模来看,课程的实施形式可分为三种:集体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形式和个别活动形式。 5、一般而言,幼儿园课程评价对象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对幼儿园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对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对幼儿园课程效果的评价。 6、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第一,追求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第二,保护与锻炼并重。第三,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 7、幼儿园课程的突出特点有:个体适宜性、整体性、实践性。 8、陶行知认为,幼儿园的生活教育要做到三点: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
3、其二,生活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三,生活中的人们都应该是教师,向生活学习,包含着向生活中的人们学习。 9、陶行知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 10、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思想,主张重视生活、重视儿童的中心地位是幼稚园课程的两个基本原则。 11、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只有将课程目标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才能得以落实,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使课程目标最终得以实现。 12、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
4、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幼儿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分别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 13、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介于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起着桥梁转换作用。课程目标在教育目标的制约下,具体体现课程开发与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14、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5、园本课程是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园儿童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思想而开发的课程。 二、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
5、有关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成熟理论。阿诺德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并强调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是受机体内部的因素所制约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仅是建立在生理年龄的基础上,而且还建立在儿童自身主动活动的基础上,即儿童通过与世界的积极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主动地尝试了解外部世界的意义。随着儿童个体的逐渐发育,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四个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
6、段。 4、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中的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结果,被誉为“泰勒原理”。 5、园本课程。是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园儿童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思想而开发的课程。 6、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内容。陈鹤琴指出,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7、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
7、结果,是学生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指引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功能。 8、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 9、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课程判断的过程。 10、幼儿园课程评价。是指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通过搜集和分析比较系统全面的有关幼儿园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方面的资料,科学地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和效益的过程。 11、幼儿园课程形成性评价。是指在
8、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现象进行评价。它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的依据。 12、幼儿园课程内部评价。是指课程评价者就幼儿园课程方案所包括的特定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适宜性、课程内容的正确性和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等,来评价幼儿园课程计划本身的价值。 13、完整儿童。就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儿童。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表现在课程是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其中以身体发展为首要目标。 14、课程模式。就是在课程发展中根据某种思想或理论,选择和组织教
9、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制定教学评价原则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系统。 15、幼儿游戏。是一种具有内在动机的、儿童自由选择的、以过程为定向的快乐的行为,是儿童天生的活动。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个体适宜性。因为在儿童早期,幼儿学习的能力极大地依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受制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秩序和成熟水平,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应适宜于幼儿个体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过多地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 整体性。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所谓“完整儿童”,就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
10、谐发展的儿童。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表现在课程是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其中以身体发展为首要目标。 实践性。幼儿园课程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幼儿的学习决不可局限于书本,他们的学习是运用感官,通过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实践性是幼儿园课程的又一特点。 2、从结构上来说,构成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 模式主题。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其鲜明的个性,这突出体现在模式主题上。每一种课程模式是由一定的课程理念、课程思想所支配的,这种鲜明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思想就是课程模式的主题。一种课程模式是否成熟,关键看其主题是否独特、鲜明、有代
11、表性和针对性,是否能满足特定教育环境的需要。因此,主题筛选和完善的过程,就是课程模式成熟的过程。这也表明,模式主题是课程模式的核心内容。 目标与内容结构的设定。每种课程模式都需要根据主题设定课程的功能目标和课程结构。如果说主题是课程模式的核心,那么,对课程功能目标和课程内容结构的设定则是课程模式的主要成分。课程功能目标的设定是基础,它直接秉承模式主题的要求,规定课程目标与内容结构的方向。因此,在课程模式的各构成要素中,功能目标的设定是由模式主题转向课程内容结构的中介。 支持系统与适用环境。各种课程模式具有各自特点,也应有独特的支持系统。例如在师资结构与教师素质、图书设备与其他物质条件,甚至在幼
12、儿园管理体制等方面,模式的实施和运用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除支持系统外,课程模式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也极为密切。每一种课程模式都产生于特定的时间和社会政治、经济脉络之中,都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在课程模式实施运用的过程中也受到社会历史条件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因此,一种课程模式往往适用某种特定的教育环境,适用环境也是课程模式的必要构成因素。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理念。 陶行知的幼儿园课程模式主题是“生活教育”,该主题产生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当时的旧中国教育存在着以课本教材为核心的状况,是一种被称为“老八股”、“洋八股”的脱离生活的死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应
13、该是同一过程,教育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他主张的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发展而教育。 陶行知认为,幼儿园的生活教育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幼儿园课程要引领儿童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其二,生活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过去是把课程、教材当作整个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作课程、教材。其三,生活中的人们都应该是教师,向生活学习,包含着向生活中的人们学习。 陶行知所说的幼儿园教育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生活”,不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结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目标。陶行知指出,要
14、为生活向上、向前发展的需要接受教育,希望教育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这是生活教育的课程目标。具体而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目标首先是培养儿童的生活力;其次,生活教育课程目标还注重培养儿童手脑相结合的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多方面的素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内容。生活教育课程内容以生活为中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稚园周围的人、事、物,包括人类生活的全部,即全部的生活就是课程内容。它主张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儿童故事、儿童歌谣、儿童游戏加以收集,作为教育幼儿的教材内容。他认为凡是儿童感兴趣的素材都是生活教育的材料。生活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以年、月、周、日为时间单位,可
15、分为全年、一月、每周、每日四种。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实施。生活教育课程实施强调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进行。生活教育课程实施中,陶行知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可见,生活教育课程实施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5、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理念。 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总体建立在其“活教育”的思想上,同时也建立在其对幼稚园教育和幼稚园课程现状及发展的了解和分析上。陈鹤琴认为,
16、传统教育中人们的观念被书本严重地束缚住了,大家把书当成了唯一的教育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形成了学校教育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面对如此现状,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思想,主张重视生活、重视儿童的中心地位是幼稚园课程的两个基本原则。重视生活原则,是指幼稚园的课程不能脱离当时当地儿童在整体上表现的生活和经验特征,要用适应目前生活需要的方法,去应对将来生活中必会出现的事情,因此,其活教育的课程把大自然、大社会当作出发点,让儿童直接面对它们去学习。重视儿童中心地位的原则就是认为幼稚园课程应从儿童的身心条件出发,以儿童为中心,做到一切课程都是儿童自己的,是儿童自发的活动,不应该
17、成为教师、父母的需要或社会上其他需要的装饰品。 6、张雪门行为课程的一般原则。 整体性原则。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一个整体,幼儿心目中并没有学科分类的观念,一切引起幼儿注意的事物,幼儿都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看待。所以,幼稚园的课程不能像小学乃至大学那样分成国文、数学、地理、生物等学科,各门学科各有各的教学时问,各有各的统整,而应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各种科目都变成幼儿整体生活的一面,构成一种有意义的整体活动,完整地体现幼儿的生活。 偏重直接经验的原则。经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张雪门认为,直接经验就是儿童和环境直接接触而获得的经验,“儿童自己直接的生活,发现学习的动机,是非凡的自然。幼稚园要偏重直
18、接经验,让儿童通过亲身活动来获得经验,直接经验对儿童具有更大的发展价值。因为间接知识的传授一般要借助文字和语言,幼儿一般不具备文字能力,也不具备成熟的语言能力,因此不可能接受大量的间接经验。更重要的是,直接经验是间接经验的基础,幼儿阶段掌握丰富的正确、切实的直接经验,也是突破间接经验,进一步扩充儿童生活学习范围的前提。 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教育在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教育者成为符合特定的社会要求,具备特定社会观念的一分子。张雪门称前者为个体的需要,后者为社会的需要,但他认为在幼稚园阶段,教育要偏重个体身心发展的目标。他强调在幼稚园时期,教育和课程满足个体需要,实甚于社会的需求。 7、
19、张雪门的“行为课程”课程内容。 幼儿的游戏活动:感觉游戏、竞争游戏、社会性游戏、猜测游戏、表演游戏、节拍游戏等。 自然活动: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观察自然现象、旅游参观、科学小实验等。 社会活动:有关家庭的认识活动、参观附近的社会场所和设施、了解各种职业的活动、了解其他社会团体的活动、节日和纪念活动等。 工作和美术活动:参加家庭与学校的工作、模拟成人的职业工作、模仿成人家庭的工作及美术工艺活动等。 言语文学活动:自由谈话、特殊谈话、有组织的团体谈话和活动、讲述故事和歌谣等。 音乐活动:听音乐、辨音、拟音、唱歌、演奏简单的乐器等。 常识活动:关于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活动,关于家庭、邻里、工厂
20、、商店、公共机关和社会团体方面的认识活动,关于节日和纪念日的活动,以及其他自然方面的活动。 8、蒙台梭利教学法的课程内容。 一是日常生活教育。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的动作、社交行为、照料环境的行为和自我照顾的行为四类训练。 二是感觉教育。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课程内容的主要部分,具体感官训练的内容系由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觉教育所组成。 9、泰勒原理。 泰勒提出,课程编制必须回答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问题被看做课程编制过程中的四个步骤,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
21、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结果,被誉为“泰勒原理”。其中确定教育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泰勒认为,教育目标是指导课程编制者所有其他活动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教育内容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都被置于课程目标之下,都是围绕或紧随目标的。可见,目标模式将确定教育目标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显然,这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课程编制模式。 10、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基本观点。 过程模式的教育观认为,学生的行为结果是无法预测的,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自由,更具创造性。过程模式的知识观认为,有价值的知识必然是思辨的,因而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不确定的。过程模式建立的方法论受发展心理
22、学的影响,认为儿童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学习过程是个体能动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1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从纵向角度而言,一般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国家、地方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第二层次为幼儿园课程总目标,第三层次为年龄阶段目标(学年目标),第四层次为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月目标等),第五层次为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1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原则。 整体性原则。幼儿园教育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首先应体现在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上。因此,幼儿园制定的课程目标首先应具有整体性,应指向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为使幼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9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