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docx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活动课题 活动目的 2的加减法 1. 让让幼儿了2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上学习2的加法和减法。 2.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懂得基本的运算法则。 3. 让幼儿认识加号减号以及它们的用法。 活动准备 两个苹果。 活动步骤: 1教师引出话题;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2的组成和分解,有谁可以告诉我2可以分成几和几,2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今,我天要在2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上学习2的加减法。 2.教师教幼儿学习2的加法,小朋友看这里,教师一只手拿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成了两个,我们怎样用数学方法将这一变化表现出来呢? 3.让幼儿看书,上面的应用题是不是表示成了1+1=2呀?1分别代表了草
2、地上原来的小兔和跑来的小兔,它们中间用+号连接,表示相加的意思,2代表草地上的两只小兔,与1+1之间用=连接,叫等号,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算式了,教师在幼儿都听懂了后,再出两个应用题让幼儿回答。 4.引导幼儿看书中的减法应用题,介绍减法算式中的-和=分别是代表游走了和还剩下的意思。 5.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活动建议 活动课题 比较高矮 1.幼儿能区别物体的高矮,并学习高矮。 活动目的 2.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3.初步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中班数学课本。 活动步骤: 1.翻开课本第十四页,指导幼儿阅读图画。 请两名幼儿分别讲诉每幅图画的内容,比鼓励几名幼儿说出自己对高矮
3、比较的结果。请比较结果正确的幼儿上前将书他的比较过程。 2.教幼儿比较高矮。 告诉幼儿;每样东西都有它的高矮,人有高矮,动物有高矮。 示范比较过程;以板凳和讲台相比较为例。教师在旁指导,对幼儿进行鼓励。 3.让幼儿思考;你还见过那两样一高一矮的物品呢? 4.幼儿独自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活动建议 多陈列该爱不一样的物品,让幼儿进行比较练习。 活动课题 活动目的 比较长短 1.会比较物体的长短,能用长或短来表达物体。 2.促进幼儿比较,判断能力的发展。 1.长短不同的两个实物若干种,若干活动准备 张事物的图片。 2.让每一个幼儿准备长短不同的笔。 活动步骤: 1.教师遂一出长一短的两个物体,向幼儿
4、提问;这是什么?哪个长?哪个短? 1)开始出示差别较明显的事物,让幼儿目测后说出结果。 2)最后可出示差别不太明显的事物,当幼儿目测有争议时,引导幼儿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请一名幼儿上来表演。教师用语言解释:将两个物体的一端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就可以发现那个长,那个短。 2.幼儿操作。 1)比较两支笔的长短,尝试先用目测,然后用一端同处一条水平线上进行比较,教师可给予指导和帮助。 2)按要求取出长和短的笔。 3.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活动建议 课后可带幼儿去课堂外找长短的对比鲜明的物体。 活动课题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复习高矮,长短 1.加深幼儿园了解用高矮,长短来表达物体
5、的方法 2.让让幼儿明确知道物体的高矮,长短是相对的。 1.课本。 2.高矮不一的两个板凳,长短不一的两支铅笔。 活动步骤: 1.话题导入:小朋友,我们前面以学习如何辨别物体的高矮,长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内容。 请幼儿回忆区别物体的高矮,长短的方法。 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铅笔请一名幼儿上前演示,并讲述比较过程。 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板凳,请一名幼儿示范,并讲述比较过程。 教师小结:两个小朋友都做的很好,区别物体的高矮,就是吧二着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辨别,区别物体的长短就是将物体的一端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辨别。 2.蒋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本上,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画。 图,1,教师提问:这儿有三只
6、猴子,比一比那只猴子的尾巴最长,那只最短?中间那只猴子的尾巴比那只猴子的尾巴长?比哪只断呢? 图2,请幼儿看谁的脖子最长?谁的脖子最短?长颈鹿哥哥的脖子又比谁的长,比谁的短呢?。 物体的高矮长短是相对的。 利用课余时间,多陈列高矮,长短不一的物品,让幼儿活动建议 进行比较练习。 活动课题 学习3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目的 1.幼儿能熟练掌握3的组成和分解。 2.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3支铅笔,2个铅笔盒。 活动步骤:1.教师引入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2的组成与分解,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学习2的组成与分解的时候,教师是利用什么向你们介绍的呢?对,铅笔盒和铅笔,今天,我们依然用3只支铅笔和两
7、个铅笔盒来向你们介绍3的组成与分解。 2.把3支铅笔装在两个铅笔盒里,有几种不同的装法。 1)在第一个盒子装1支,在第二个盒子装2支,3可以分成1和2. 2)在第一个盒子装2支,在第二个盒子装1支,3可以分成2和1. 3)教师拿出一个铅笔盒,先放1支铅笔,再放2支铅笔,盒子里是不是有3支了,也就是说“1和“2合起来是3. 3.请幼儿看书中给出的例子,结合教师讲过的内容。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书中的填空练习,并且让最先写完的幼儿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小朋友对自己的练习进行打分。 5.让幼儿练习3的写法 请幼儿把数字放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印象的同时,培养幼儿思考能力 活动建议 活动课题 活动目的
8、 活动准备 单双数的练习 巩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与教材相关的图片。 活动步骤:1.复习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1)指名回答: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教师总结:110的数字中,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2.让幼儿玩报数游戏:1-10个幼儿排成一排,依次编号,教师叫双数,双数幼儿很快出列站教师的右面。教师叫单数,单数幼儿很快出列站到教师的左面。教师反复叫着单数和双数,训练幼儿的反应速度。 3.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中来,让幼儿仔细观察课本中的动物。 1)一共有几种动物?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吗? 2)将这10个小动物排成一排,从左到右依次编号,把单数的动物
9、请到左边的方框中,双数的动物请到右边的方框中。 活动建议 活动课题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认识相邻的数 1.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能说出2-9的相邻数。 2.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10以内数字卡。 活动步骤:1.教师将排列混乱的数字卡摆出来,请幼儿起来按1-10的顺序依次排列。 2.教师举卡片,随意举出一个卡片“4”,问幼儿:它的前面是几?幼儿举出数字3,为它的后面是几?幼儿举出数字5.告诉幼儿,3和5就是4的相邻数。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紧挨着它的两个数,比它多1或者少1. 3.练习,教师遂意出示卡片,问幼儿它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4.比赛说数。教师说2-9内任何一个数要求幼儿训速地说出它的相邻数,
10、教师逐渐提高速度,训练幼儿反应的敏捷性。 5.玩游戏找邻居,请10个幼儿分别戴上1-10的数字卡,指定其中1人为找邻居者,游戏开使后幼儿分散或走或跑,找邻居者应训速找出他所戴数字的相邻数。也可同时指定2个3个小朋友来找。 6.让幼儿独立完成书中的练习。 活动建议 活动课题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学习群数 1.让幼儿在理解1-10的基础上学习10以内的群数。 2.会用“对;双”计量事物。 筷子若干,数学课本。 活动步骤:1.教师出示一双筷子,问幼儿是什么?问幼儿,一双是几支?告诉幼儿,2支筷子就是一双,那4支筷子是几双筷子呢?3双、4双、5双分别有几双筷子呢? 2.让幼儿讨论刚才的问题,可利用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中班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9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