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34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docx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34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34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34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 黑龙江中公教育: 第四节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 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幼儿天性好奇,喜欢探索。但是,幼儿年龄小,动作不够协调,反应不够灵敏,缺乏生活经验,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近几年以来, 幼儿园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 位”。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保育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幼儿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儿
2、童健康 和生命造成的损害,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必须具备一些急救知识和技巧,在 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儿烫伤、骨折等意外伤害就能及时进行救护,以挽救生命、防止残疾、减少痛苦。 (一)小外伤 1切割伤 常见切割伤:幼儿玩耍小刀、剪刀等锋利物品造成的皮肤断裂、出血。 案例:某幼儿拿着水果刀玩耍,不小心在手指上划了一道口子,伤口处开始渗出血珠。 急救方法: (1)对于较小、较浅的切割伤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也可以先清洁伤口周围,用冷开水冲洗伤口处特别是将异物冲洗干净,再用双氧水由里向外消毒,然后涂搽红药水或紫药水。 (2)伤口较大
3、,出血较多,必须先止血,将伤处抬高,立即送医院,请医生处理。 2刺伤 常见刺伤:常见于玻璃、竹刺、铁钉、木屑等锐利物刺入皮肤,伤口深而狭窄,容易感染。 案例:某幼儿在自由活动后告诉老师手指疼痛,老师检查发现,该幼儿食指尖有竹刺刺入,伤处周围皮肤又红又肿,按压疼痛。 急救方法: (1)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清洗伤口。 (2)检查伤口是否留有异物,如果有,用消毒针顺着刺的方向将其拔除。 (3)确认伤口无异物后,用碘酒或酒精涂搽伤口周围,伤口涂红药水。 3扭伤 常见扭伤:多发生在幼儿运动、游戏等活动中,多为关节处软组织受伤,伤处肿痛,运动不灵活,颜色发青。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黑龙江中公教育: 案
4、例:某幼儿穿上了妈妈给她买的新皮靴,鞋跟和鞋帮都较高,该幼儿在奔跑中不小心把脚扭了,孩子感到剧烈疼痛,脚的活动不方便,老师发现幼儿的脚踝又肿又青。 急救方法: (1)检查是否骨折。 (2)如果没有骨折,立即对伤处冷敷,使血管收缩止血,并达到止痛的目的。 (3)一天之后,对伤处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预防: (1)定期检查和维修幼儿园的滑梯、攀登架等游乐设施。 (2)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注意观察、提醒幼儿。 (3)遇到不安全的情况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 (4)教育幼儿不打架、不拥挤,遵守活动规则,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守秩序的习惯。 (二)骨折 1常见骨折 因外伤破坏了骨的完整
5、性,称为骨折。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不破裂,与外界不相通;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破裂,与外界相通。 幼儿常发生以下几种情况的骨折:重物打击,可能导致骨折;手被弹簧门挤压,可能导致骨折;伸手玩弄电扇,可能因扭转而发生骨折;车挤压、跌倒等。也都可能 造成骨折。 2骨折的症状 (1)剧烈疼痛,特别是活动伤肢或按压骨折的部位时。疼痛更明显: (2)骨折的肢体失去正常功能,如:下肢骨折不能走路,上臂骨折不能抬高: (3)骨折的部位出现变形。 小儿骨骼的成分和成人相比较,有机物相对比无机物多,所以小儿的骨骼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称为“
6、青 枝骨折”,伤肢还可以做动作,因此,小儿骨折容易被忽略,如不及时送医院治疗,伤肢将出现畸形,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所以,小儿一旦发生肢体伤害,应及时 送医院检查是否发生了骨折。 3急救方法 (1)在未急救包扎前,不轻易移动伤者。如果轻易移动,可能引起骨折移位,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休克和血管、神经损伤,甚至由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加重伤势。 (2)止血。幼儿发生骨折后,观察幼儿全身状况,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大出血,先要在伤口处覆盖敷料,包扎止血。再处理骨折。 (3)处理骨折的基本方法是:使断骨不再刺伤周围组织,限制受伤肢体的活动,使骨折不再加重,这种急救方法叫“固定”。 四肢骨折:幼儿四肢骨折
7、后,观察骨折处是否有皮肤破损及断骨暴露,如果有断骨暴露在外,不要强行还纳回去。可盖上干净纱布,简单固定,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黑龙江中公教育: 如果骨折处没有上述情况,应立即用夹板固定。夹板一般选用薄木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木棒、硬纸板、竹片等代替,甚至还可将伤肢固定于健肢。固定时,给 伤肢垫上棉花或布,夹板的长度应超过伤处的上下两个关节,用绷带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露出幼儿手指或脚趾。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松紧以手指 和脚趾尖不出现苍白、发凉、青紫为度; 颈椎骨折:将患儿平放,头部垫高。为避免震动,可在头部两侧放上沙袋或硬枕头,使头部固定。 肋骨骨折:判
8、断断骨是否伤及肺部,如果断骨刺伤肺,患儿呼吸困难,应尽快送医院急救。反之,可让患儿深呼吸,用宽布带缠绕胸部断肋处,减少胸廓运动: 腰椎骨折:处理这种骨折,稍有不慎,即可产生严重后果。患儿发生腰椎骨折以后,应严禁腰部有活动,否则会加重脊髓的损伤。不能让患儿走动、弯腰,救护 者也不能搀扶、抱持患儿。不可用软担架抬患儿,可用木板、门板等作为搬运工具,多个救护者动作一致地将患儿抬到硬担架上,让患儿俯卧,用宽布将身体固定在 担架上尽量平稳地将 患儿送到医院 (4)及时送医院,争取在骨折后23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复位处理。 4预防 (1)保教人员要加强责任心,防止发生伤害事故引起骨折。 (2)幼儿进出的门不
9、安装弹簧,以免夹伤幼儿,引起指、趾骨的骨折。 (3)教育幼儿不做危险动作。 (三)出血 出血是儿童时期常发生的一种外伤现象,少量出血容易止住:严重损伤引起的大出血。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1常见的幼儿出血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量大,短时间内可大量失血,必须立即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均匀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渗出,可自己凝固。 2急救方法 (1)动脉出血:采用指压止血法,这是动脉止血最快速、最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即用单个或多个手指压住血管的上端(更靠近心脏),压闭血管,阻断血流,急送医院处理。 面部出血:压迫两侧下颌骨。救护者可用拇
10、指在伤口同侧下颌骨前方2厘米处触及动脉搏动,按向下颌骨,使面动脉被压闭而止血; 前臂出血:压迫肘窝(偏内侧)动脉跳动处; 手掌、手背出血:压迫腕动脉跳动处; 手指出血:将手指屈人掌内,成握拳状;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黑龙江中公教育: 大腿出血:屈曲大腿,压迫大腿根腹股沟动脉跳动处; 脚部出血:压迫脚背动脉跳动处。 (2)小伤口:由于小伤口引起小的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可用一般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即可止血。 (3)较大伤口:由于较大的伤口引起的出血,可将敷料(可用干净的棉花、纱布)盖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止血。(对小伤口和较大伤口出血,还可将陈艾叶搓成艾绒点燃,用以炙
11、伤口,止血效果很好。) 3预防 (1)将小刀等锐器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2)经常检查幼儿口袋,如有危险的东西,要交老师妥善保管。 (3)教育幼儿不用带尖带刺的东西做玩具、不挖鼻孔。 (4)注意幼儿活动中的安全。 (四)烧、烫伤 1常见烧、烫伤 烧、烫伤是由火焰、蒸汽、热液体、电流、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损伤。幼儿皮肤的角质层薄保护能力差,因开水、热汤、化学药品、火焰、电器等导致的烧、烫伤事故较多。按烧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三度烧伤。 一度烧伤:仅表皮受损。表现为皮肤轻度红、肿、热、痛,没有水疱。 二度烧伤:伤及真皮。表现为伤处皮肤疼痛剧烈,有水疱。 三度烧伤:伤及皮下组织、肌肉。表现为受伤
12、处皮肤感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疱,皮肤颜色蜡白或焦黄。 2急救方法 烧、烫伤的急救原则是消除烧、烫伤的原因,保护创面,设法使伤员安静止痛。 (1)消除烧、烫伤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火焰,应设法将余火扑灭;如果是热的液体,应立即将烫伤部位的衣服脱掉;如果是触电烧伤,应立即切断电源。 (2)保护创面。一度烧伤可在局部涂搽獾油、烫伤膏等,一般在35天内可好转。二度、三度烧伤应用清洁的被单、纱布、毛巾等物覆盖创面,不要弄破水疱,也不要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治疗烧伤的药品,避免加重感染和损伤,速送医院处理。 (3)设法使伤员安静止痛。若烧、烫伤面积大,病人烦躁口渴,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
13、糖开水饮用。 注意事项:如被腐蚀性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如被生石灰烧伤,应将石灰颗粒揩去,再用水清洗,否则,生石灰遇水产热,会加重伤势。 3预防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黑龙江中公教育: (1)成人端着热水或开水壶时要注意避开幼儿。 (2)开水、烫饭菜、化学药品、电器等应放在幼儿手够不着的地方。 (3)刚烧好的饭菜应放置一段时间,待不烫时才让幼儿进食。 (4)给幼儿洗头、洗澡时应先开冷水后开热水。 (5)教育幼儿不玩火、不触摸电器等物品。 (五)煤气中毒 1常见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大多是由于冬季用火、洗浴、用煤炉取暖,如果居室无通风设备、风倒灌、烟筒漏气,常发生煤气中毒。过量的一
14、氧化碳进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大于氧气,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使人体缺氧而窒息。 幼儿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头痛、恶心、呕吐、乏力,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惊厥,皮肤出现樱桃般的红色等症状。 2急救方法 (1)救护者匍匐进入现场,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2)迅速把病人抬离中毒的现场,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松开衣领、腰带。 (3)给病人保暖,中毒严重者速送医院急救。 (4)如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急救。 注意事项:给病人灌醋、喝酸菜汤都不能解除煤气中毒,反而拖延了时间。让病人受冻也不能解除煤气中毒,反而容易使其受凉,加重病情。 3预防 (1)冬季不得在室内使用没
15、有通风设施的煤炉取暖;洗浴时一定要有安全设施。 (2)冬季注意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能将孩子单独放在、甚至锁闭在用煤炉或煤气取暖的房间里。 (3)养成使用完煤气即关闭阀门和总阀门的习惯。 (4)幼儿园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有无泄漏之处,如有,当立即修理。 (六)误服毒物 1常见误服毒物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常备药片、药水、有毒物品管理不善,导致幼儿当作食物误食而中毒。 案例:某个3岁的幼儿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发现了喇叭花种子,该幼儿很好奇,把喇叭花种子吃了下去,引起中毒。 2急救方法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黑龙江中公教育: (1)催吐。如果是两岁以下的小儿,可一手抱着,另一手伸入小儿口内刺激其咽部,
16、使其将毒物呕吐出。若是两岁以上的小儿,先给清水饮下,让孩子张大嘴,再用筷子或手 指等物给予小儿咽部机械刺激使其呕吐,可反复让小儿喝水、催吐,直到吐出的水全为清水。 (2)解毒。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等化学液体的患儿,为保护其食道、胃的黏膜,可用牛奶、面糊、蛋清等作为洗胃剂,既可达到洗胃的目的,又能保护胃黏膜。若是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幼儿,在患儿的呼气中能闻到大蒜味,可让其喝下肥皂水解毒,同 时,立即 送医院急救。 (3)对于吃进毒物时间较长的患儿,如超过4小时,毒物已进入肠道,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4)急救的同时,要搜集患儿吃剩的东西、呕吐物,以及可能在患儿口袋内残留的有毒物质,以供医生检验毒物的性
17、质,为治疗提供依据。 3预防 (1)家庭和幼儿园对常备药品应加强管理,标签鲜明,放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不能与食物放在一起。 (2)给孩子服药要看清楚标签上的姓名、药品名称等。 (3)教育幼儿不随便吃东西。 (七)异物 1呼吸道异物 喉部、气管或支气管内误吸入异物,统称为呼吸道异物。 (1)常见呼吸道异物小儿的咳嗽反射差,玩耍、嬉戏时口内含有异物,一不小心,可能让异物进入呼吸道;或进食时大声叫喊、哭闹,也可能将食物呛人呼吸 道。吸人的异物,以蚕豆、花生、瓜子为多见。异物进入喉、气管,刺激黏膜引起剧烈呛咳、气急等症状,继而出现喉鸣、吸气困难、声嘶等症状。 案例:妈妈催促正在吃果冻的孩子上幼儿园,
18、孩子一着急,果冻一下吸入了气管,顿时,面色憋得通红呼吸困难。 (2)急救方法 抓住小儿双脚使其倒置,并大力拍击其背部,使异物从喉部落出,如果此法无效,速送医院急救。 让小儿坐在抢救者的腿上,面朝外,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形成一个“垫”,按在患儿的上腹部,快而轻地向后上方挤压,随后放松,使膈肌压缩肺,产生气流,将气管中的异物冲出,如此法无效,速送医院急救。 2消化道异物 (1)常见消化道异物 幼儿有时会玩弄棋子、纽扣、回形针、骨头等物,还可能含在口中,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食道。这些异物有时会卡在食道里有时会顺利进入胃里。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黑龙江中公教育: 食道有异物,表现为疼痛,吞咽困难。大
19、的异物会引起呛咳和呼吸困难,并发食道炎症,可有发热等其他症状。 案例:某个4岁的孩子有一个习惯,老爱咬自己的衣服纽扣。这天在离园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发现孩子的衣服纽扣少了一颗,一问才知道,孩子吞了一个纽扣到肚子里。 (2)急救方法 如果幼儿吞食的异物是光滑的,幼儿无明显症状,可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促使异物随大便排出。可密切观察幼儿大便,直到异物排出体外。若长时间未排出,应去医院治疗。 若幼儿吞食的是尖利的异物,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3. 鼻腔异物 (1)常见鼻腔异物 幼儿玩耍中,无意间将小物件塞入鼻孔。以花生米、豆子、果核为多见。幼儿鼻腔异物可能引起长时间鼻堵。鼻涕带血丝。 案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知识 能力 考点 归纳 34 幼儿园 常见 安全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9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