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选穴简.docx
《常见疾病选穴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选穴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疾病选穴简一,高血压病 1,肝阳上亢 主穴 太溪 肾俞 京门 三阴交 太冲 风池 侠溪 配穴 目赤,加关冲放血。 2,痰浊中阻 主穴 足三里 丰隆 阴陵泉 太白 中脘 内关 配穴 便溏,加天枢。 3,气血亏虚 主穴 膈俞 血海 心俞 脾俞 肝俞 足三里 膻中 百会 中冲 配穴 灸肝俞 肾俞 气海 4,肾精不足 主穴 肾俞 太溪 绝骨 三阴交 脾俞 胃俞 足三里 命门 头维 配穴 心悸,加内关;少寐,加神门;耳鸣,加听宫。 二、消渴糖尿病 治法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以背俞穴、足少阴经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胰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太溪 配穴 上消者,加太渊、少府; 中消者,加内庭、
2、地机; 下消者,加复溜、太冲。 烦渴、口干舌燥者,加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加合谷、上巨虚、丰隆、中脘;便秘者,加天枢、腹结、阳陵泉、大敦;多尿、盗汗者,加复溜、关元;阴阳两虚者,加关元、命门;合并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维、攒竹;头晕者,加上星;上肢疼痛或麻木者,加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疼痛或麻木者,加风市、阴市、阳陵泉、解溪;皮肤瘙痒者,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照海。 三,颈椎病 主穴 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足三里。太溪、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四、漏肩风 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is of shoul
3、der)。 治法 通经活络,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阿是穴 配穴 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五、腰痛 1 治法 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腰眼 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 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 六、坐骨神经痛 治法 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大肠俞、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水沟。肾俞用补法,余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以沿
4、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七、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 急性期祛风泻热,通络止痛;慢性期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主穴 局部经穴、阿是穴。急性期,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委中,可刺络出血拔罐;慢性期在局部穴位针刺加艾灸。 八、失眠 治法 调理蹻脉,安神利眠。以手厥阴经、督脉穴和八脉交会穴为主。 主穴 照海 申脉 神门 印堂 四神聪 配穴 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九、心悸心律失常 治法 调理心气,安
5、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郄门 神门 厥阴俞 巨阙 配穴 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十、泄泻腹泻 急性泄泻 治法 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水分 配穴 寒湿者,加神阙,可配合用灸法;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 慢性泄泻 治法 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神阙 天枢 足三里 公孙 配穴 脾虚者,加
6、脾俞、太白;肝郁者,加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十一、便秘 治法 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 天枢 支沟 水道 归来 丰隆 2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 一、头痛 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 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内伤头痛 实证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
7、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虚证 治法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 二、偏头痛 治法 熄风化痰,通经止痛。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天柱、率谷、角孙。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诸穴均用泻法。 三、落枕 1基本治疗 治法 调气活血,舒筋通络。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8、 主穴 落枕穴 阿是穴 肩井 后溪 悬钟 配穴 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点刺出血;肩痛者,加肩髃、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四、痹证 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 主穴 阿是穴 3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五、扭 伤 治法 祛瘀消肿,通络止痛。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穴 委中 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
9、池 阳谷 髀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承扶 配穴 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配合循经远取,如腰部正中扭伤病在督脉,可远取人中、后溪;腰椎一侧或两侧疼痛明显者可取手三里或三间,因为手阳明经筋挟脊内。 也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在其上下循经邻近取穴,如膝内侧扭伤病在足太阴脾经者,除用阿是穴外,可在扭伤部位其上取血海、其下取阴陵泉,以疏通脾经气血。 第二节 内科病证 一、眩 晕 实证 治法 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督脉和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虚证 治法 益气养血,定眩。以足少阳、督脉和背俞
10、穴为主。 主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二、痿证 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华佗夹脊穴为主。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部夹脊穴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部夹脊穴 配穴 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湿热袭络加阴陵泉、大椎、内庭;脾胃虚弱加太白、中脘、关元;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4 三、感冒 治法 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督脉穴为主。 主穴 列缺 合谷 大椎 太阳 风池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疾病 选穴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8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