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docx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1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3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4培养学生收集社会资料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节日,如那达慕大会、泼水节和歌婆节。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及其传说的资料。 2动画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3. 少数民族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猜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再继续播放
2、几个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阿里朗下载 爱我中华下载 青藏高原等。让学生猜,看谁猜得最多。并请猜对的同学谈谈对这个民族还有多少了解? 师问:谁还会唱其他民族的歌曲? 学生回答并演唱。 二、讲授新课。 1、师问:刚才同学们对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有了些了解,那你们对这些民族的节日习俗有哪些了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的节日和习俗。首先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师问:试说出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蒙古族、傣族、壮族、彝族、白族、纳西族、维吾尔族、回族 引言: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指名朗读课文第
3、一部分“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 演示动画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观看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课文中列举了哪些少数民族的什么节日习俗?举行这些节日有什么意义? 指名回答观看图片或动画,深化认识。 每出示一个场面,就让学生先说出画面的内容,再判断: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节日习俗。 看了录像,大家觉得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有趣吗?喜欢不喜欢参加这样的节日盛会?蒙族小布和与同学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全班齐读“小布和的话”。 小结:是啊,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令人神往! 、授课文第二部分“泼水节和歌婆节”,学生轻读第二部分,思考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的歌婆节各在什么时候,怎样进行的。 读后再让学
4、生思考片刻,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指名读泼水节的故事。 小结:这个故事很有趣,它表达了傣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同学们想了解壮族歌婆节的起源传说吗? 教师讲刘三姐的故事。 指名学生讲课前准备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传说。 三、 反馈巩固。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同学们知道了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举行这些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何意义? 指名回答后,齐读“既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友谊和融合,又繁荣了经济”。 四、 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少数民族有形形色色的节日,这些节目既增进了友谊,又繁荣了经济,而且懂得了这些习俗都起源
5、于美好的神话传说,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的心愿。今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去参加他们的节日盛会,我相信,少数民族的人民一定会热情地欢迎我们的。 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多看些有关民族风情之类的书籍、电视、电影等,更多地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资料,讲给大家听。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扩展资料 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举行,流行于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是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等的盛大节日。 清晨,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男的穿绣花的开襟短衣,下穿宽裤脚的长裤,头顶留着一绺儿头发,叫“天菩萨”,有耳戴红色或黄色耳珠,用青布或蓝布缠头
6、,并在前额扎成长锥形的“英雄结”,以示英武。女子穿镶边绣花的上衣和五彩缤纷的“百褶港裙”,戴一双耳环,领口别着银排花,头顶着一块布或用头巾缠头。男女都披着被毯,服饰板有特色。白天人们饮酒庆贺,举行摔跤、斗牛、射箭、赛马等活动。 夜晚,人们都汇集在村头、寨边或广场上举行青火晚会,燃起千百支火把游行,人们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幸福昌盛。火把在田野游动,照亮山坡,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青年男子吹起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边弹边舞,姑娘们也合拍跳起优美的舞步,拍掌跳转,节奏强烈而情绪欢快。被称为“阿西跳月”的这种民族舞蹈,有时一直进行到天明。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各民族都有众多的说法
7、,不过有一种颇为流行。相传在唐朝开元年间云南被划成六个地区,即“六诏”,分别由六个诏王统治。其中,以蒙会诏诏王皮罗阁的势力最大,他时时刻刻想吞并其他五诏,称霸南疆。有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六诏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在蒙舍诏召开。五个诏王应皮罗阁之邀如期到会。夜晚,六个诏王在一座松木结构的楼上举行宴会,众人酒酣之时,皮罗阁借故溜下楼,命令早已埋伏好的士兵点火焚楼,没过多久,楼毁人亡。六诏之一的造贩诏王之妻慈善夫人得知此事后悲痛至极。她亲自燃点松明为丈夫召魂。不久,在皮罗阁的大兵围攻之下,慈善夫人自杀身亡。以后,云南各族人民为纪念这位坚贞不屈的慈善夫人,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五这一天都要点燃火把,举办活动
8、,一直延续至今。 洗澡节 洗澡节是藏族人独特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初秋举行,节期为7大。藏语称之为“嘎玛堆巴”。 每到金风送爽、秋色宜人的时节,藏家男女老少,便兴高采烈地背关帐篷、衣服、卡垫,拿着青稞酒、酥油茶、糕点饼干,离开城镇,来到拉萨河畔,搭起帐篷。争相下水,兴致勃勃地游泳、嬉戏、洗刷。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宇托云旦贡布的名医,他以高超的医术治好了许多人的疾病。后来,宇托去世了,成了神仙,为了继续给人们治病,他托梦给大家,让人们在弃山星出现的时候去河里洗澡,可以祛除病痛。人们便年年照样去做了。而金星的出现恰恰标志看季节的变化,所以洗澡节选在了初秋。另外,洗澡节选在初秋,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
9、在西藏,只初秋时节的河水才清澈,水流才适中。加上高原上日照时间长,每到下午,河水温度上升,正适宜洗澡。这时的河水还具有甘、凉、清、软、不损喉、不伤腹的优点。 在洗澡节期间,人们不但把家里所有的被褥、衣服等都拿到河里洗刷干净,而且尽情地玩乐,豪饮畅谈,载歌载舞。青年男女则双双对对地在河边溪畔、林中树下谈情说爱,演奏着一曲曲醉人心脾的爱情乐章。 朝鲜族老人节 老人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各地区过节时间不同,生活在黑龙江省的朝鲜族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生活在延边的朝鲜族在每年八月十五举行。过节这一天,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都由晚辈给戴上大红花,接受全村人的祝福。身着节日民族服装的男女,依偎在老人身边
10、,与老人共享天伦之乐。这一天,还要举行踩跳板、荡秋干、打球、摔跤等活动,人们尽情地唱歌、跳舞,把一切欢乐都带给老人们。节日期间,有老人的家庭还要备制“麻格里”、打糕、冷面、狗肉和大酱汤等食品,以示对老人一生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谢。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同胞的节日,傣历六月十五日举行。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祭祖和赛龙舟等活动。 传说很久以前,在傣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凶恶残暴的魔王。他法术神妙,水淹、火烧不死,刀剑不入。他独霸一方,胡作非为,傣家百姓遭受了无穷的苦难。 魔王又是一个好色之徒,抢来美女11人做他妻子。她们个个都恨死了他。一天,魔王又抢来了一个更加漂亮的姑娘。这姑娘聪明
11、机智,内心恨透了这个魔王,可表面上却若无其事。 在傣历六月的一天夜里,她趁魔王高兴的时候,就假意奉承道:“大王,水火刀剑都伤不了你,将来你永远活着该多好啊!”魔王听后得意忘形,不觉泄露了天机:“我只告诉您一个人,您可千万不能讲给别人知道。我不怕水火刀剑,只怕我头上的头发,如拔下我头上的一根头发,勒住找的脖子,那时我就完了。” 夜深了,姑娘趁恶魔熟睡之际,投下恶魔的一根头发,往他的脖子上一勒,恶魔的头顿时滚落在地。可这个头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依然危害百姓。 于是,12位妻子决定轮流把恶魔的头抱在怀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恶魔的头终于化为灰烬,百姓平安了。但12位妻子已是浑身污垢,精疲力竭了。于
12、是几个人互相泼水冲洗。“泼水节”就由此形成了。 如今的泼水节相与热闹,男女老少竞相泼水,有用瓢泼的,也有用盆、用桶泼的,到处都可以看到祝福的水花。人们在泼水之余还要放高升、赛龙舟、跳孔雀舞、敲象脚鼓。未婚的男女青年还要以“丢包”定情。入夜了,五彩的烟花映红了夜空,人们载歌载舞,共庆吉祥如意的节日。 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 星期天,佳佳跟随妈妈一起到菜场买菜。妈妈买好菜后,佳佳要妈妈带他去吃牛肉包子。谁知到了店门口,妈妈止步了,佳佳问:“为什么到了店门口我们不进去?”妈妈没有回答他,只是拉着他离开了那家店,走一段路后才对佳佳说明原因。 妈妈说:“你不是说过,你们学校发的学生行为规范上规定,学生要
13、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吗?这是一家回族人开的清真点心店,他们不吃猪肉,也不准把猪肉带进他们的商店,现在我们菜篮里有猪肉,怎么能进这家店呢?” 佳佳明白了情况,便对妈妈说:“您先进店去买点心,我把菜篮子送回家后再来吃。” 妈妈说:“好,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人都应尊重别的民族的信仰和习惯。”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历史上,独龙族被誉为不用锁门的民族。 独龙族人拾到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设法物归原主,不论翻山过江,路途多远。人们在路上见到任何东西,只要上面压着石头,便知道那是有主之物,绝不会动的。若出远门,常把携带的食品挂在路边的大树上或岩洞里,其他过路人即使肌肠辘辘,也绝不会擅自
14、取用。独龙族收玉米时,他们就在地边修一简易的楼房,俗称“苞谷楼”,把收获的玉米储藏在山上过冬,需要时再上山背取。所种的芋头都在原地过冬,随吃随刨,不用愁有人偷。独龙族人出门,家门上别两根竹条或木棍,过往行人及邻居一看便知主人不在,决不闯入。远途客人,若到此非用火不可,也可打开门进去,在主人屋里生火做饭,但须等主人回来再走,主人绝不怪罪。 探究活动 搜集资料 、了解你周围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将他们的风俗习惯记录下来。 、上网或从报刊杂志上搜集各民族同胞的照片,在班里搞一次“我们是一家”图片展。 、注意一下党的十六大,记录少数民族代表的名字。 举办一次民歌演唱会 1、学一些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参加民
15、歌演唱会。 2、评出优秀奖等奖项。 习题精选 一、填一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个民族。 答案:56 二、说一说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以及他们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少数民族风俗礼仪2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少民族,多少少数民族。 2了解蒙古族、满族、回族的风俗礼仪。 3、有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意愿。 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少民族,多少少数民族。 2了解蒙古族、满族、回族的风俗礼仪。 难点:有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意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 观看一段有关少数民族风情的视频,充分调动学
16、生的求知欲。 二、 介绍少数民族的数量、名称等概念,直到中国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我们所处的民族是汉族。汉族人数最多,不属于少数民族。 三、 简单介绍蒙古、满族、回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用柳条编织的网架好捆结实,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
17、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人喜欢吃吃味酸的食品,如咸菜、酱等。夏天喜欢吃酸水饭。喝茶爱喝红茶或沙枣泡茶。男人多数喜欢饮酒。此外,他们还喜欢牛羊肉和牛羊奶作为主食,尤其喜饮奶茶。 蒙古族禁忌也很多。日常生活方面,家门上若挂有红布条,表示家中有病人或者孕妇,别人不能随便进入。到牧民家,不能打狗,特别是猎狗。蒙古族认为人的头部是人的至高无上的,千万不能玩弄其头和帽子等等。饮食方面,在蒙古族人家吃饭,要盘腿坐,不要蹲着。蒙古人还喜欢吃份饭。一人一份,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数民族 节日 习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