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激励性评价.docx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激励性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激励性评价.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激励性评价 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 杨文泉 合理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就必须建立一种促进学生能够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合作精神,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 要让学生具备合作精神,进行真正意义的合作.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和质量.在分组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意义和方法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小组合作学习与过去不合作学习相比的优势有在.即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
2、学习目标,通过对小组的总成绩进行考评,全面促进全体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其动机是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能获得成功;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既是为了自身利益,也是为了群体利益。我们称之为目标导向激励.当小组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目标一致时,小组的目标期望效应便激活每一位小组成员为了小组荣誉进取、发展、成功等需求,即产生所谓目标的导向激励;当班级群体的目标同各小组的目标一致时,班集体的目标期望效应便激活各个小组为了班级荣誉进取、发展、成功等需求,也产生所谓目标的导向激励。课堂上教师请小组代表展示发言时,少一些“你”,多一些“你们小
3、组”,也要让学生少一些“我”,多一些“我们小组”。让学生时时感到自己是代表着整个小组,要为小组争光. 二、科学合理分组,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让学生明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内涵之后,接下来就是分组了。 小组划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分组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各成员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各合作小组在总体水平上又基本一致。“组内异质”为小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全班的缩影。教师必须深入了解、研究每个学生,弄清他们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根据平日观察、考试成绩,以及其他课任教师的意见
4、,将班内学生均分为优、中、差三类,从每类中选两个学生组成六人学习小组。小组内自行选举产生组长,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组织讨论、安排展示、督促作业等.然后每位组员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担任一到两科的学科长。这样每一位成员分担小组不同的责任,使其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各尽所能,各有提高。一学期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学习小组。 三、建立小组公约,创建小组文化 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小组要建立小组公约,具体内容如下:结构自学奠基础,互学互导同进步;同伴互助齐参与,训练评价争优先;研究讨论共学习,合作学习出成果;人人发言机会等,掌握学法求效益。另外还有小组合作技能公约。在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合作 学习 中的 激励 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