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施方案1010(打印).doc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施方案1010(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施方案1010(打印).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政务外网建设实施方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二九年十月目 录1 建设背景32 建设目标43 建设原则44 建设内容54.1网络传输平台54.2运维服务体系64.3安全保障体系65 实施方案75.1网络传输平台75.1.1国家政务外网网络总体架构75.1.2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业务模型95.1.3省政务外网网络拓扑设计115.1.4省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125.1.5路由总体设计135.1.6 IP地址规划145.1.7域名规划与管理165.1.8移动用户VPN接入设计185.1.9 MPLS VPN设计195.1.10关键业务QoS保障215.1.11网络管理中心建设235.1.
2、12市级政务外网建设245.1.13县级政务外网建设305.2 政务外网运维服务体系365.2.1运维组织体系365.2.2运维管理385.2.3运维队伍建设395.3 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405.3.1安全策略与建设原则405.3.2 安全防护体系425.3.3 网络信任体系435.3.5 安全管理系统456 实施进度466.1实施进度安排461 建设背景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文件的要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和整合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国家政务外网)是18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建设的政务网络,目前已
3、经完成中央城域网和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中央广域骨干网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维护国家政务外网的统一、完整和有效运营,推动各级政务部门利用政务外网开展各类业务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电子政务公共设施的作用和效能,200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9988号)文件,要求“力争到2010年底前,基本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政务外网,横向要连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各级政务部门,纵向要覆盖中央、省、地(市)、县,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各部门各地方要充分认识加快国
4、家政务外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中办发200618号文件提出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国家政务外网建设。”2009年5月安徽省发改委、财政厅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988号文件精神,确保我省在2010年底前,能基本建成纵向连接省、市、县,横向连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政务部门的全省政务外网,全文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988号文件。2 建设目标根据国家两部委988号文件要求,在国家政务外网的总体规划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整合现有政务 网络资源,建设安徽省政务外网。网络覆盖省内所有政务部门,整体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承载国家部委行业的重
5、点应用系统向省、市、县级延伸,为政府部门开展公共应用系统、协同办公系统、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系统等提供可靠、高效的网络传输平台、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体系。3 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分级建设。按照国家政务外网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规范,统一技术路线和网络架构,分级做好本级政务外网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 按照分级投资建设的原则,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主要负责省市广域骨干网、省级政务外网的建设和管理,对市、县政务外网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协同运维。市级政务外网节点管理单位负责市县广域网和市政务外网的建设和管理,并对所辖县政务外网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县级政务外网节点管理单位负责本地政务外网的建设和管理。2、
6、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政务外网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各地已有的网络基础和业务系统,按照国家政务外网的统一标准规范加快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各地建设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的政务网络都归属整合范围内。3、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政务外网建设必须在国家政务外网统一标准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遵循国家政务外网的有关规定,保证系统的标准性、规范性,确保国家政务外网全网能安全可靠运行。4、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全省政务外网纵向覆盖省、市、县三级,横向覆盖同级所有政务部门。5、突出应用,强化服务。立足我省实际,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紧扣政府业务和社会公众的需求
7、,突出应用,强化服务,务求实效。6、经济性和实用性。建设原则都要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网络应用需求和适应一定时间内的发展规划为原则。4 建设内容安徽省政务外网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网络传输平台2、运维服务体系3、安全保障体系 4.1网络传输平台建设向上联接国家政务外网,向下联接省、市、县三级政务外网,横向联通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所有政务部门的网络传输平台,实现省内各级政务部门专用高速通道互联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网络传输平台主要由全省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省直政务外网城域网、各市及县政务外网和网管中心四部分组成。1)全省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构建省、市、县三级政务外网广域骨
8、干网,实现省与17个市及61个县的专线互联互通。2)省直政务外网城域网:在原有省直城域光纤网的基础上,完善建成省直政务外网城域网,实现省直各部门政务外网网络的高速互联。3)各市和县级政务外网: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规范,由各市、县建设本级政务外网,建议由市政务外网建设管理单位牵头进行市县一体化建设,实现市属政务部门的网络覆盖。4)网管中心:建设省级网管中心、17个市级接入网网管中心(二级网管)和61个县级接入网网管中心(三级网管),负责网络日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4.2运维服务体系按照国家政务外网统一运维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统一外网运维服务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响应,协同运
9、维”的原则,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省级政务外网和省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的维护管理,各市政务外网建设管理单位负责本级政务外网和市县广域网的维护管理,各县政务外网建设管理单位负责本级政务外网的维护管理。各级政务外网建设管理单位接受上级建设管理单位的业务指导和协同运维。各级政务外网建设管理单位可灵活采用多种代维方式维护本地政务外网,但要求具备网络管理权。省政务外网运维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是要保障全省政务外网承载的业务应用在各级政务外网上畅通、高效、安全、稳定运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运维组织体系建设、运维管理和运维队伍建设。4.3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国家政务外网整体安全规划,构建省政务外网统一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有四
10、部分内容:一是制订政务外网的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安全域,实施安全等级保护;二是建设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的有效逻辑隔离和正常运行;三是建设以国家政务外网CA为根CA的安徽省政务外网RA,为全省政务外网用户提供数字证书服务,初步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外网安全信任体系;四是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对全省政务外网的网络系统、安全设备、重要应用系统实施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审计、协同防护。5 实施方案5.1网络传输平台根据国家政务外网的总体规划,安徽省政务外网的建设目标是纵向联接国家政务外网中央骨干网、17个市政务外网和61个县政务外网,横向联接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政务部门的网络
11、传输平台,实现我省各级政务部门专用高速通道互联,整体接入国家政务外网。省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与省党政专网物理隔离。5.1.1国家政务外网网络总体架构国家政务外网网络平台横向联接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局、署,纵向联接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该网络平台主要由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中央城域网、部委接入网和地方政务外网组成。国家政务外网按照管理层次划分为一级网、二级网、三级网和四级网。一级网络主要指中央广域骨干网、中央城域网,二级网络主要指省级广域骨干网、省级城域网,三级网络主要指地(市)级广域骨干网和地(市)级城域网,四级网络主要指县级及以下接入网。图5-1国家政务外网网络总体
12、示意图我省政务外网网络传输平台主要由省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和省、市、县三级政务城域网组成。省政务外网总体为“三横两纵”网络架构,“三横”为省、市、县同级政府部门组成的城域网,“两纵”为连接省市的省市广域骨干网和连接市县的市县广域骨干网。图5-2省政务外网网络结构图5.1.2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业务模型根据所承载的业务和系统服务的类型不同,在逻辑上,国家政务外网划分为公用网络区、专用网络区和互联网接入区三个功能域,分别提供政务外网互联互通业务,专用VPN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网络业务模型如下图所示:图5-3国家政务外网网络业务模型图1公用网络区:即采用国家政务外网注册地址(59.203.0.0/16)的网
13、络区域,是国家政务外网的主通道,实现省内各部门、各地区互联互通,为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支撑平台。国家政务外网公用网络区仅路由国家政务外网注册地址,对于政务部门办公协同的业务系统将部署在公共网络区。2专用网络区:是依托国家政务外网基础设施,开辟为有特定需求的部门或业务设置的VPN网络区域,主要满足部门纵向业务的需要,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隔离,用于满足部门特殊需求。该区域主要采用私有地址,在骨干网上采取标签进行数据传输。对于行业纵向业务系统将采用MPLS-VPN方式部署在专用网络区。3互联网接入区:是各级政务部门通过逻辑隔离手段安全接入互联网的网络区域,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互联网的需要。
14、在互联网接入区,要求采取综合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互联网接入提供安全防护。按照国家统一的安全策略,分级接入互联网,提供互联网业务服务。各地政务外网自行使用本地互联网出口,采取NAT技术,通过静态路由连接本地互联网。原则上,国家政务外网骨干网不提供互联网业务路由。对于电子政务中对公众服务的业务系统部署在互联网接入区。5.1.3省政务外网网络拓扑设计省政务外网网络采用层次化设计,分为骨干层、分布层和接入层。骨干层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交换,设在省经济信息中心(核心节点),配备主备双路由器,实现向上与国家政务外网骨干网,向下与各市政务外网骨干网高速连接。分布层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汇聚,全省共设置17个市级节点
15、和61个县级节点。合肥市政务外网位置较近,通过1000M光纤直接接入省中心网络,其余16个市分别通过155M POS环(南北环)与省中心网络设备相连。在17个市级节点下设县级节点,市与各县通过10兆MSTP链路连接,实现县级政务外网与市级政务外网的互联。接入层负责各政务部门的接入。网络总体拓扑见下图:图5-4省政务外网网络拓扑图5.1.4省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省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采用租用运营商的基础传输资源的方式,由省市广域骨干网和市县广域骨干网组成。省市广域骨干网:为了实现通信网络平台安全、稳定、可靠,省、市二级广域骨干网采用155M POS环网线路,全省除合肥市外的16个市分南北两个环网,带
16、宽选择为SDH 155M。市县广域骨干网:建议市到县级采用单独10兆MSTP链路连接,有条件的市可采取100M的链路连接。图5-5 省政务外网线路示意图5.1.5路由总体设计根据国家政务外网的设计原则,省政务外网主要使用的路由协议为域间路由协议(EGP)和域内路由协议(IGP)。省政务外网路由器的管理地址和省政务外网内部地址的路由由IGP承载;省政务外网跨AS的路由、互联网路由由BGP承载;在AS边界通过BGP协议由ASBR控制路由的发送、接收、汇总和属性修改。各级政务外网总体为双出口结构,访问互联网采用默认路由,外网上各级政务部门走外网路由。图5-6省政务外网路由总体示意图5.1.6 IP地
17、址规划全省政务外网将全网采用国家政务外网IP地址段部署。目前,国家政务外网统一采用国家信息中心从中国电信申请的公网地址段,已申请的地址段59.192.0.0- 59.255.255.255(/10)作为全网通信用地址,其中安徽省分配的地址段为5920300/16。1、全省IP地址按照省、市、县三层体系结构分配。省网地址段包括省级政务外网平台地址段和省直厅局系统业务地址段。其中省政务外网平台地址段包括网络设备管理地址、互联地址和平台地址;市网地址段包括市级政务外网平台地址、市直单位系统业务地址和县级地址。 具体分层结构如下表所示:地址类型分配IP地址范围备份IP地址范围地址数量省级政务外网管理平
18、台地址段省网网络设备管理地址59.203.0.0/24使用1个C类地址省网网络设备互联地址59.203.1.0/2459.203.2.0/24使用1个C类地址,备份1个C类地址平台地址59.203.3.0/24-59.203.6.0/2459.203.7.0/24-59.203.10.0/24使用4个C类地址,备份4个C类地址省直厅局系统业务地址段59.203.11.0/24-59.203.20.0/2459.203.21.0/24-59.203.30.0/24使用10个C类地址(每个厅局16个IP),备份10个 C类地址各市网络地址段(已包含区县地址段)59.203.31.0/24-59.2
19、03.132.0/2459.203.133.0/24-59.203.234.0/24每个市6个C类地址,备份6个 C,17个市共分配204个C类地址应急地址段59.203.235.0/24-59.203.254.0/24无共有20个C类应急地址段2、5920300/16的地址总容量为256个C类地址段,考虑到业务量的飞速增长,本次IP地址划分配到省直厅局采用1:1的分配方式,也就是使用地址数量备份地址数量1:1,其中省经济信息中心平台地址段共分配4个C类地址段,同时保留4个C类地址段作为业务发展预留。省直单位每个厅局分配16个IP,共分配10个C类地址段,同时预留10个C类地址段。在各市网络地
20、址分配中,每个市分配6个C类地址段,备份6个 C类地址段,共分配204个C类地址段。应急地址段预留20个C类地址段。3、原则上每个县分配一个C类地址段。由于各市所辖县的数量差别比较大,各市地址段的具体分配由各市网络管理中心安排,地址结构可以参考省网地址的分配方式。4、具体地址分配见附表5.1.7域名规划与管理1、省政务外网省网及市网分别采用独立的三级域名系统,域名由根域和若干个子域名且用“.”连接而成,采用作为省网根域名,采用ahXX作为各市网根域名。2、省政务外网中已建省级或市县级网络的,可以暂时采用现有域名,然后逐步过渡到统一的域名规范中。3、各级网络的子域名由英文字母(大小写等价)、数字
21、(09)和连接符(-)组合而成。4、域名的范围应以4-5段为主,原则上不超过5段。如:“主机名”或“主机名.ahXX”。5、省政务外网管理中心负责统一规划命名本省内所有三级根域名,由国家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统一解析。省及各市县网络的三级根域名分别由对应的政务外网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即省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对根域进行管理,各市、县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分别对本地的ahXX根域进行管理,所有单位的四级域名及四级DNS均向对应的政务外网管理中心或ahXX域进行注册。6、省及各市级、县级节点的三级根域(或ahXX)规划命名见下表;省属及市各级政务部门用户接入网也可建设本部门的四级子域(或yyy.ahXX)。各市名称三
22、级根域名省 属Ah.cegn,cn合 肥滁 州蚌 埠宿 州淮 北亳 州阜 阳淮 南巢 湖马鞍山芜 湖宣 城黄 山池 州铜 陵安 庆六 安例:长丰县A 天长县A7、原则上各单位向本属地的外网管理中心注册域名(如或aaa.ahXX)。对于厅局用户接入网,各申请单位也可向上级单位注册域名(如)。5.1.8移动用户VPN接入设计按照国家政务外网的统一规划,政务外网移动用户的接入,主要是通过VPN隧道技术和CA认证的方式实现用户接入访问。虚拟专用网络VPN主要解决局域网和广域网线路的数据传输加密保护,通过在网络中采用VPN系统,可以提供加密、认证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从而构建可控的安全虚拟专网。安徽省政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电子政务 建设 实施方案 1010 打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