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doc
《学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宜兴市11校之学校文化建设的调研分析报告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场以学校文化变革为核心的静悄悄的革命,伴随着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例如在美国,克拉克(Paul Clarke)、霍德(Shirley M. Hord)、罗伯茨(Sylvia M. Roberrs)等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带领许多中小学进行着“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研究,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简称PLC),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2010年11月11日,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会同宜兴市教育局对宜兴市学校文化建设进行
2、现场考察和调研。调研组专家参观了宜兴市太华中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太华小学的“竹文化实践基地”,并在太华小学召开了“无锡市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听取了江苏省宜兴中学等11所中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汇报。为了提高这次学校文化建设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教研中心前期预设了对学校文化建设要义的理解、对学校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对学校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对学校文化建设推进的设想等四个研讨专题。现将这次考察和调研、以及学校文化比较的相关情况,简要介绍并分析报告如下:一、宜兴市教育局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以行政推动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宜兴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介绍了宜兴市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行政机制、推进措施和实践成效。
3、在2007年4月,宜兴市教育局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推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品位,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特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宜兴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宜教字200723号,以下简称“意见”),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基层学校,指示“文化立校”、“文化化人”的教育发展价值,指导中小学自主创新地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和古典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走校本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意见从“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论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
4、设核心概念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认为: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需要”,“是打造宜兴教育品牌、促进宜兴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文化价值的表述很清晰。意见提出了宜兴市中小学校园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学习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等六大基本原则。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文化工程。宜兴市教育局根据本市教育实际和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校园文化重点建设项目,非常而翔实,具体内容为: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2努力培育校园精神;3建设
5、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5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中关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节,指导性极强,易于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可行性地实践和操作。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中小学可从实际出发组建学生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文学社团等,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和体育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行文体艺术汇演;利用综合实践课时和机动课时,开展唱100首好歌、看100部好电影、读100个好故事、诵记100条格言“四个一”活动;开展每学年至少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游览一次家
6、乡名胜古迹、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参加一次实践成果展“五个一”实践活动;开展建设“书香社区”、“书香学校”,读名著、学名人、做高尚的人等活动,提倡学生每年读五至十本名著,读一至二部名人传记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活动。童谣和儿童诗歌具有简洁明快、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特点,内容健康的新童谣和儿童诗歌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广泛动员中小学生参与进来,自编自制,广泛传唱。积极开展儿童歌曲、小话剧、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比赛活动。围绕“民族精神代代传”“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进学校”等主题,组织中
7、小学生编创、演唱儿童歌曲,开展小话剧、舞台剧的创作和表演、比赛,也可以开展经典古诗文、美文的诵读活动积极开展小图画、手抄报、小卡通和小动漫的制作比赛活动。围绕学习宣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制作介绍、宣传其内容的小图画、手抄报、小卡通和小动漫,并进行班级、年级和学校的评比为了保证各学校开展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成效,宜兴市教育局制定了扎实有力的六大主要保障措施,即:健全机制,全面推进;整体规划,精心设计;突出管理,重在育人;适当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分类指导和评估;广大中小学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一把手负总责,要亲自抓。要求各中小学加强
8、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掘地方教育资源,利用好深厚的传统底蕴,打造学校特色,形成鲜明的办学个性,铸造“教授之乡”亮丽的教育品牌,促进宜兴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二、宜兴市中小学非常重视利用本土资源,以校本课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该是充满着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学校教育是指向明天发展的事业。任何阶段的学校教育给予学生最深刻的影响不是在学校中传授的知识或信息,而是学校文化对学生一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影响。宜兴市中小学以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省示范初中和星级高中为载体,积极重视有教育品牌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教育成效。与会交流的宜兴市中小学校对于学校文化的内
9、涵和结构都有相当的研究,其实践建设成果精彩纷呈,教育绩效是显著有效的,主要凸显如下五大特点:一是利用地域物产资源,建设环境文化;二是重视学校标识设计,创新濡染文化;三是吸纳传统文化内涵,浸润涵育文化;四是探索课题推进策略,提升科研文化;五是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引导践行文化。1利用地域物产资源,建设环境文化自小在教师的指导下耳濡目染地域性的物产资源,增殖中小学生的乡土意识和爱家乡的感情,外显的校园景观内化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诗化的校园带给学生文明的体验与追求。在宜兴每一所校园里,朝气跃动着的绿色意象和生命韵律,随处可感、可观。在宜兴市中小学,普遍非常重视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力争做
10、到: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处流水都唱歌,每一棵树木都育人,每一片景致都写意。太华小学倾力打造童心童趣的“竹文化”,精心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处处体现“竹”的特色和精神的追求。走进太华小学,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自然清新的“竹文化”气息:高大挺拔的校训石,体现出“亮节向上”的校园精神追求;古朴典雅的“竹文化”长廊,行走其中,既能领略竹的风采,又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匠心独具的“汇竹园”,徜徉其中,增长新知;精致的“竹娃俱乐部”彰显的是竹的神韵,培养的是太华学生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简洁明快的校标,无处不在。尤其是“竹文化”长廊,为我校的竹文化校园的建设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历史履痕、文化印记、工艺神韵、利用掠
11、影、资源概况、竹乡风情等六大板块,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照片等不同形式呈现,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既能了解竹子的基本知识,又能感受竹文化的无穷魅力。此外,引人遐思的雕塑,典雅有致的亭台,书香馥郁的教学大楼,简洁明快的塑胶跑道,一步一景,景景育人。小桥、水池、花坛、草坪,格调雅致,别具一格。这里,是翠竹的骄傲。绿色的光亮,充盈着拔节的声响。万石小学与全国最大的石材市场华东石材市场为邻,有三分之一学生的家庭从事与石头有关的行业。他们利用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儿童情趣特色的“石文化”。在石景广场上树巨石并勒刻校训“磊落”两字,广场周围堆砌假山,建设石林、石笋及一些小巧的景点。开辟“生态园”,
12、放置了雕、石刻及动物塑石,有“对弈”、“牧童放牛”、各种动物造型的石凳等。班内开辟石文化角,摆放有关石的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美石,陈列学生自己制作的石艺作品等;黑板板开设石文化专栏,如“品石、赏石”,“乐在石屋”,“漫步石林”等。校园里还有意识地安置了“踏实”等词语的条石、方石、鹅卵石等丁蜀高级中学以“文化品位、现代理念、人文精神”为坐标,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通过“慎独”校训石、“陶之韵”大茶壶、“励志长廊”、“东坡思蜀”塑像等景点,以及具有陶文特色和浓郁文化底蕴的“校园十景”等文化载体,让校园内到处流淌着奶与蜜,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明的、能熏陶学生情操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3、文化教育长廊”展示了学校禁毒、防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等教育成果。座落于蜀山之麓、东坡书院东侧的东坡中学以宋代大诗人苏轼为“特产”,创设环境文化,先后建设了东坡文化小广场、文化长廊、东坡诗墙和文化展示室等,让每一位师生走进校园,就沐浴在东坡文化之中。教室走廊陶制苏东坡诗词,紫砂文化与东坡文化做到无缝对接。江苏省宜兴中学的前身“精一学社”(后称“私立宜兴精一中学”),其南北向道路取名“精一大道”,是校史和校训的复现。校内环道取名为“聚贤路”,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也是对老校区“聚贤亭”的纪念,表示对老校舍和旧时光的怀恋。沿精一大道,两边绿地上陈
14、列着五个雕塑,分别为“笔”“墨”“纸”“砚”“印”五景,它们代表着我校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校园内其他建筑,如“南翔体育馆”、“悲鸿艺术馆”和“培源科学馆”等,无不表示对校友和先贤的感恩和纪念。宜兴外国语学校在校内布置了一条警句长廊名人名言,给学生人生的思考、激励、启迪,一条“宜兴籍两院院士、将军、艺术家长廊”时刻让师生在内心涌起强力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重视学校标识设计,创新濡染文化从学校文化标识系统(SIS)分析,可设计架构理念标识(MI)、视觉标识(VI)、行为标识(BI)和环境标志(EI)等范畴,其中理念标识是学校文化中精神层面的共享价值观。教师和学生可以因此浸润在学校文化中,并
15、在友好型的物质环境中接受校本化的文化濡染。太华小学的学校文化灵感源自“竹文化”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文化,激励广大师生像翠竹一样,励志图强,坚忍不拔,奋发有为,茁壮成长。校训亮节向上。校风真诚相依,正直上进。教风善扶持,求常新。学风扎实,虚心,坚韧。荆溪小学以“勤、博”为校训,坚持“勤以致博,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着重打造“民乐”和“写字”为主流的学校文化,提出“一位教师就是一本字帖”的口号和“每位教师会玩一样乐器”的要求。跨入校门,文化石勒刻“乐墨书韵”四个大字遒劲有力,饱蘸豪情;文化墙上用陶土烧制校训“勤”、“博”两字,采用了从古到今著名书法家的各种字体。“写字提
16、高素养,民乐陶冶情操,读书升华人格”的文化底蕴赫然眼前,学校文化追求冲撞着每一位师生的心扉。丁蜀高级中学倡导“以陶育德、以陶立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弘扬人文精神,做到规范、进取、礼仪、诚信等融合在一起。在教师中开展“建学习型校园,做学者型教师”活动,让学校充满生气和活力。宜兴中学在8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和丰富发展了以“惟精惟一,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确立了“以人为本,作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和“惟精惟一”的校训,形成了“求实、求精、求美”的校风。兰花“居幽谷,与众草为伍,质朴,群居、丛生,看似柔弱,不以无人而自芳”,谦逊高雅。校治太湖之滨、兰山西麓的洑东中学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文化建设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