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海尔多元化战略.doc
《失败海尔多元化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败海尔多元化战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1111111以海尔多元化失败分析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生产数字彩电为标志,海尔又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在进行扩张时,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坚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资源,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纵观海尔集团的多元化
2、战略阶段可以大致的分为5个阶段:一、单一产品电冰箱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沪、热水器等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五、进军知识产业一度被视为中国高科技业代表的联想宣布在多元化方面的尝试全线失败,并于最近回归到联想专注PC的老路上来。接下来,在多元化战局中迷失了自我的澳柯玛陷入破产边缘,目前正在 “卖身”自救。即使是与海尔背景、身份相似的家电巨头TCL,也由于整合面涉及四大产业,过于庞杂,现在也表现出了收缩和调整的迹象。而就世界上顶级企业成功的完成多元化战略化转型的例子来说一般都会遵从以下六项法则:1企业应不断根据市场技术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2重
3、视资源的共享,追求协同优势3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企业整体战略4在主要领域有效部署,发挥核心能力5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6重视品牌延伸的有效范围选择相关多元化,即与主业类似或相关的产业,而跨度太大的行业则被视为禁区。海尔除了家电主业外,先后涉足IT、医药、通讯、金融、餐饮等行业。多数观点认为,海尔在多元化上遭遇困局,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海尔的确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家电品牌,不过,怎么能将海尔与餐饮联系起来呢?也很难将它与药品联系起来。目前,海尔的多元化的“菜园子”里并非只有金融和电脑。海尔对外公开的产业还包括:通信、药业、物流、生物工程、家居集成等等,甚至还经营着餐饮业、旅游、烟酒糖
4、茶等“小生意”。现在海尔几乎制造“一切用电的东西”,而且还制造机器人、芯片、特种钢、药品以及电动剃须刀。正是因为制造这么多的产品,海尔设立了数十家公司。这些公司在海尔集团内部进行复杂的关联交易,而且彼此参股。众多分散且又彼此交错的产业汇聚在海尔大旗下,但无论在投资关系还是投资收益上,连海尔自己都很难以看出端倪。在飞速发展的的步伐下,海尔没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品牌延伸的范围,不论是什么方面,都想理所当然的分一杯羹,导致自己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发生冲突,使期望达到的协同作用吧、变成了相互抵制,相互阻碍发展。影响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呢?1、供求矛盾及市场竞争的程度 供求矛盾与市场竞争程度是企业
5、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推行多元化战略,把经营范围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地取得了成功。殊不知,当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成功是因为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当时是短缺经济时代 市场空间很大;其次,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扩大规模,提高产能为核心,市场竞争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绝大多数行业竞争疲软,行业壁垒尚未形成,这些都为新成员或新产品的进入提供了契机。因此,在这特定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对于今天的企业而言,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短缺经济在绝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部分行业生产相对过剩。在此情况
6、下,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甚至无利、亏损经营。企业如果无视环境的变化,一味追求多元化,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近些年,多元化经营所导致企业失败率的大幅度提高,就证明了这个道理。早期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多元化经营的理念甚为流行。但这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市场化的资本运作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在投资决策方面往往缺乏应有的谨慎和制约,造成许多企业盲目投资扩张,其结果是战线拉得过长,主业模糊,各项业务间的协调不够,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某种制度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可能运行的非常有效,但在另一阶段则可能变得有问题了”。这对于企业多元
7、化经营的失败无疑是一种注释。2、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按照市场营销学的观点,任何产品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或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企业所采取策略也要有所区别。企业开拓新领域要力争进入到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或产品中去,避免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行业或产品中,这是由于竞争能力、发展潜力和行业壁垒所决定的。因此,公司进入新的行业和新产品中,有时不但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3、新进入行业与主业的相关性对多元化经营的成败起关键作用 相关性可分有形关联和无形关联。有形关联是建立在共同的市场、渠道、生产、技术、采购、信息、人
8、才等方面,相关业务之间的价值活动能够共享。无形关联则指建立在管理、品牌、商誉等方面的共享。当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建立有形关联而不是无形关联时,其多元化的成功机会较大些。有形关联之所以成功,主要同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扩展到新领域,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在新行业容易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决策要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多元化经营也应以新的行业或产品能否使自己充分发挥并增强优势为标准,判断自身现有优势能否延伸到目标行业或产品中。4、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必须涉及到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为什么我们有些企业能够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而有些企业是昙花一现呢?关键就是看企业有没
9、有核心竞争力。国外成功的企业,大多数只投资一个行业,在这行业里逐步培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再以此为基础逐步考虑多元化经营。不管企业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力都至关重要。稳定而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生存基础。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自己熟悉与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兼顾多元化。成功的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都是首先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积极培养核心竞争力,再以此为基础,考虑多元化经营。现实中,部分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搞过度的多元化,这种做法不妥。因为,企业的战线拉得越长,力量就
10、越分散,控制力就越弱。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部分大企业破产倒闭,过度多元化经营是重要原因。近几年,西方国家兴起主业集中,回归主业的潮流,昭示着企业对过渡多元化的反省。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科学的思路是在突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2-3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当实力的项目,形成对主业的强大支持,主业与多元化经营协调发展才是正确的发展思路。 经验和教训1 在经营战略选择的过程中,应该有先做实后做大的思想。否则盲目的多元化,资金技术和管理跟不上,新发展的业务会成为企业的包袱和累赘甚至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危机企业的发展与生存。2 实施多元化经营需要四个条件即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一般而言,除非现有产品
11、出现市场饱合和需求下降或者竞争对手太强而难以维持销量,不要进行盲目的多元化。3 在从事新的业务之前一定要进行内外环境的分析,做好充足的准备,特别要注意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和未来业务前景的分析决策要慎重。4 金井多元化经营的时候要考虑到现有资源与新业务是否匹配,是否拥有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积累,不但要考虑多元化之间的协同作用,分担风险,获得规模优势,利用闲置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还要充分预算经营风险以及企业资金分散后产生的机会成本。 海星大事记1.1988年6月28日海星集团前身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研究所成立。2.1999年5月26日,“海星科技”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失败 海尔 多元化 战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