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一项空白开设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设想.doc
《填补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一项空白开设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设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补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一项空白开设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设想.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60330填补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一项空白开设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设想陈洁(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大英部福建泉州362011)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常常需要用中国英语来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因为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相应或相近的词语来表达。而在英语教学实践及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关键词:中国文化(华夏文化);中国英语;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29(2006)S1-0068-03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2、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与世界各国在各领域的相互交往更加频繁深入。特别是成功申办奥运会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国上下学习英语盛况空前。同时,“汉语热”、“中国热”也在世界各地迅速掀起。2005年10月1日,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部波托马克河畔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闪亮登场。国内外报刊杂志兑相报道这一盛事。2005年10月6日参考消息刊登了驻华盛顿记者杨晴川的题为华盛顿刮起“中国文化风暴”的报道。报道中写到:“尽管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不再神秘,但对于中国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数美国人却很少有机会深入准确地了解。因此,这次活动对于渴望密切接触中国文
3、化的美国人,实在是一次多年难遇的良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想要了解中国,中国人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与这些不同文化的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我们有时无法找到相对应或相近的英语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和概念。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说法。二、中国英语的有关论述“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Chinglish或称为“洋泾滨英语”“Pidgin English”)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英语”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葛传槼先生(1980)发表在翻译通讯上的一篇题为漫淡由汉泽英问题的文章上。他指出:“英语是
4、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葛传槼先生接着举出“四书”(Four Books)、“五经”(Five Classics)、“八股文”(eight-legend essay)、“翰林院”(Hanlinyuan)、“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等,认为:“所有这些英语都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是China English。英语民族的人听到或读到这些名称,一时不懂,但一经解释,不难懂得。”归
5、纳起来,葛先生认为:中国英语是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汇。不少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中国英语”这一说法进行了探讨,汪榕培先生(1991:2)给中国英语下的定义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先生(1993:19)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泽、译借及语义再生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之后,谢之君(1995:10)作了以下表述“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英语变
6、体,这种变体表现在语言各个层面上,有语言本身的,也有思维和文化的;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率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后来贾冠杰、向明友(1997:11)将中国英语正名为“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综上观点,中国英语有如下几个特点:(1)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汉语与英语两种不同的语言及这两种文化的碰撞的结果,是跨文化交际的产物。(2)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受汉语思维影响,表达中国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3)中国英语对跨文化交际,对英语语言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200
7、6年7月July 2006第24卷增刊1Vol.24 Supp.1龙岩学院学报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68三、英语教学中需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1)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会用英语介绍国外文化的精髓,而且应会用英语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称为华夏文化)。事实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高水平外语能力的各类人才,而不仅仅是英语专业人才。所以,我们整
8、个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能够了解、介绍、引进国外文化的人才,同时也为了培养能传播、发扬中国文化的人才,使他们为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经济贸易往来服务。外语界老前辈王宗炎教授曾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英语教师应树立全面的中西文化观,注重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正确得体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能对西方文化耳熟能详,也能对中国的传统习俗、文化生活、政治形势等侃侃而谈,真正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的人才。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英美等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及一些成语典故都有一定了解,如“Trojan horse”(特洛依木马)、“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填补 文化 交际 教学 中的 一项 空白 开设 中国文化 英语课程 设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