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发展多元一体文化的必由之路.doc
《双语教学发展多元一体文化的必由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语教学发展多元一体文化的必由之路.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语教学:发展多元一体文化的必由之路王洪玉(合作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甘肃 合作 747000) 【摘 要】少数民族实施双语教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多元一体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新的世纪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双语教学如何发挥其时代功能,使其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要认清和避免“语言融合主义”思想和“语言民族主义” 两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危害,正确认识和解决一体与多元的关系和矛盾,平等对待民族语和汉语,因地制宜,使少数民族学生成为既精通民族语文,又能熟练使用汉语文的双语、双文化人才。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多元一体文化:发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范围内,如何解决好在发
2、展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的同时,又要保持国家的统一,这是各多民族国家所面临的、并急需试图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少数民族也面临着与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一样的问题,这就是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族际共同语而顺利进入主流文化的现代化社会,同时还要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以保持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对少数民族实施本民族语言与族际共同语的双语教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其使用状况和双语教学类型的多样性充分表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主要是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然而,在如何面对新时代,发挥其时代功能,使其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错误观念,一种是“语言融合主义”思
3、想,另一种是“语言民族主义”思想,两者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双语教学的顺利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和解决一体与多元的关系和矛盾,平等对待民族语和汉语,区分不同情况,确定正确的双语教学目标,使少数民族学生成为既精通民族语文,又能熟练使用汉语文的双语、双文化人才。一、“语言融合主义”思想的误区。“语言融合主义”思想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文革”结束时以极左的面貌出现的,这种思想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文开始融合并走向消亡的时期。由于这种左倾思想的干扰,民族语言政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也曾遭到严重冲击,被迫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语文工作和双语教学工作才逐步恢复并转入正轨
4、。但是,“语言融合主义” 思想潜在的影响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着如下三种疑虑:1、在人类迈入21世纪、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快的时期,中国有无必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语文和发展以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为主的双语教学,是否应该直接进入汉语与外语教育。2、就个体而言,在学校期间花许多时间学习民族语言、文字是否会影响个体汉语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少数民族成员更好更快地融入主流文化社会和在主流社会里获得更大的发展。3、与普通教育相比,实施双语教学耗资巨大,而实施双语教学的地区绝大多数却是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中国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的现有模式,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即使就普通教育而
5、言也显得严重不足,更何况实施费用昂贵的双语教学。第一种顾虑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产生的。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国外大量现代科学技术与先进思想的需求与引入,使中国也开始迅速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外语成为国家、学校、个人追求的目标之一。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文教学也成为各民族试图继承和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项迫切任务。全球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成为少数民族学校理想的、并试图追求的双重目标。然而,目前除了个别民族地区中心城市为数极少的条件较好的民族学校外,实际上大多数地处边远山区或牧区的少数民族学校,由于学校课时量、
6、人力、物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发展具有双重目标的民族语、汉语和外语的“三语”教学。许多民族学校徘徊于是为追求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而进行汉语与外语的双语教学,还是为追求发展民族文化多元化而进行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学的两难选择之间。近年来,各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加快,现代化的逐步实现也导致了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逐步丧失,我国也面临着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多民族国家曾经历过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老问题。当然,我国绝不能走发达国家曾走过的为现代化而舍弃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子,必须尽可能采取“鱼与熊掌要兼得”的态度,在努力实现少数民族现代化的同时,要继承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优良的传统文化。第二
7、个疑虑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不要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二是在民、汉双语教学中把语言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民、汉哪一种语言上的问题。答案是明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周恩来总理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曾指出在民族自治地方,主要民族的文字应该成为第一种文字。因此,不顾各民族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以任何理由试图取消民族学校中的民族语文教学,都属违反宪法的行为,违背党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十分复杂,除回族、满族、畲族已通用汉语文外,可以说其他50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24个民族拥有近40种文字,其中,
8、在本民族群众中普遍通行而且社会功能较强的民族文字有蒙文、藏文、维文、朝鲜文、傣文、哈萨克文、乌孜别克文、柯尔克孜文、塔塔尔文、俄罗斯文等10种左右。不同的民族或同一民族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环境与语言特点,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使用需求。“民汉兼通”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目标。但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复杂性导致了民、汉双语教学的复杂性。在民、汉双语教学中,把语言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民族语,还是放在汉语上,这要视各少数民族语言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根据各少数民族“自愿自择”的原则和有利于各民族平等繁荣发展的原则,绝不能不顾各民族人民的意愿,片面追求语言融合。第三种顾虑是实施民、汉双语教
9、学的经费问题,即在教育经费奇缺而又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花费昂贵的民、汉双语教学是否值得的问题。双语教学客观上是一项造价昂贵的社会发展系统工程,在这个问题上国际社会,特别是一些多民族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正像世界著名的双语教学专家M.F麦凯教授和M.西格恩教授在双语教学概论中所指出的那样:“就世界范围而言,双语教学对加强各民族相互理解是我们所能够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就国家范围而言,它是促进各个种族群体和语言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的最佳途径。双语教学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都将比不能进行双语教学所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 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这项社会发展工程是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国策。在民族地区
10、的学校正确实施“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学对保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各个民族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政治上平等相处,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都将是无法用货币价值来估算的。因此,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在经费上也应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以利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总之,“语言融合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各种表现应该引起重视。二、“语言民族主义”思想误区。这种思想来源于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在50年代后期至文革期间,对这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在当时的情况下导致了灾难性的极左思潮。时代发展至今,当我们客观地总结历史,思考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问题时,决不应因噎废食,从而忽视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语 教学 发展 多元 一体 文化 必由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