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思考.doc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思考.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思考第27卷第4期2007年11月承德民族师专JournalofChengdeTeachersCollegeforNationalitiesV01.27No.4NOV.20o7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思考李建成,孙泉(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8)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走向消亡.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的义务.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进校园的重要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具体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2、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重要性;措施中图分类号;G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54(2007)o4007o-_o2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经济和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正在不断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l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大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作为学校除了为相关部门提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术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这个人类文化遗产传习地的作用,积极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在校园
3、里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认识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目前,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譬如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随着一批西藏老艺人的相继辞世,已经到了差不多人亡歌息的地步.满族坤宁宫祭奠神音乐中三弦和琵琶的伴奏乐谱也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消失.还有许多中华民族传之已久的民间文化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比如地方戏剧,由于电视的普及,流行艺术的普及,现在很
4、多年轻人,已经不再爱看地方戏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山西有52个地方剧种,但到现在,只剩下28个,短短的最近20年,有二十几个地方剧种消失了.此外,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原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迅速的改变.比如民歌,我们过去有很多劳动歌曲,插秧的时候有插秧的号子,林业工人在伐木的时候有伐木歌,现在劳动虽然现代化了,然而原来的民歌却不存在了.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收稿日期:20o7一lOl0作者简介:李建成(1971一),男,河北蔚县人,河北科技大学政工师.70所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另外,中国民间文化流失情况
5、也非常严重.现在,楼兰古城最完整的资料不在中国,而在大英博物馆;敦煌文书最完整的不在中国,而在日本;最早发现的湖南滩头年画,不是在中国,而是在德国和日本的收藏家那里.以上情况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令人堪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二,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重要性1.具有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爱国主义的战略意义珍贵而又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它既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泉.它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深深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
6、这些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民族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理念,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爱国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只是政府和文化部门有紧迫感,而没有教育部门,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显然是不行的.学校有悠久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守望民族精神的特殊堡垒,能够引领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落户校园,会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学生也会
7、在学习和创造中,感受到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取向,它能够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具有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作用学生了解学校的文化,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习学校独特文化,接受,适应并在这种文化中李建成,孙泉/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思考成长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接受了学校的独特文化,也就是对这个学校进行了价值认同,从而有效地融入学校而达致校园和谐.这样,作为鲜活的,多样丰富的文化资源,
8、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重要的学校认同,校园和谐的价值和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借助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建设和谐校园也要依托优秀的民间文化来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今天,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越来越超前化,西方化,一些行为凸现个性化,学生们意识形态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仁爱,宽容,善良等传统美德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自私,贪婪,狭隘的行为屡见不鲜.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不断变化,导致学生之间,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时有发生,致使校园时而出现不和谐现象.为了让学生热爱学校,感恩师长,同学和睦相处,校园文化应该拓展其空间,积极地吸纳优秀的民间文化,并使它有效传承和发展,
9、这样就很好地起到了凝聚民心,讲究道德,弘扬正气的作用.另外通过各种民间文化的汇聚,使校园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具多样化,学生们在领略多种民间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从而使校园更加温馨,和谐.3.具有促进学生养成明礼诚信,崇尚伦理道德的积极作用在张扬个性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利益和欲望的满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些人惟利是图,只为金钱和利润服务,不讲诚信,不讲道德,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需要我们倡导传统伦理道德,鼓励向善的个人美德,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含有大量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撷取,展
10、示,宣扬其中的美好向善的伦理道德资源和内容将会极大地有益于学生提高道德水平和明礼诚信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问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学生们在参与中,了解民间文化的魅力和巨大作用,汲取传统伦理道德,人性向善的个人美德,唤起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诚信意识,积极主动地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和校园环境.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措施1.建立工作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宣传部,工会,校团委的主导作用,建立起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物质文化 遗产 校园 工作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