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的调查报告(终.3.31).doc
《关于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的调查报告(终.3.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的调查报告(终.3.31).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调研报告报告题目:关于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的调研报告 系 别:财经传媒系 提交日期:2012年3月31日目录一、引言1二、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分析1(一)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类型分析2(二)我系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分析3(三)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的频率分析3(四)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效果分析4(五)其他分析5三、结束语.6附录一 关于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7附录二 调研数据统计列表10关于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的调研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3月19日至2012年3月30日调查对象: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本部学生(大二和大三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一、引言当今大学生校园生活多姿
2、多彩,除了丰富的课堂学习,还有独具特色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院增添各种人文气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舞台。同时校园文化活动本身的质量及水平关系到大学生个人成长、系乃至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此次,由我系团总支牵头,在我系各组织协助下,开展了对我系校园活动现状的调查。此次调查针对我系大二和大三学生,历时十二天,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问卷见附件),本次调查中大二167人(81.7%),大三193(87.73%)人,占大二、大三总人数的84.5%,根据统计结果,我系学生对活动的认可度较高(认为活动毫无意义仅占4.28%
3、),活动效果表示比较满意,但也存在着宣传不到位、活动频率太高、部分活动过于形式化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我系学生,增添财传风采,特作此调研分析报告,以对我系举办的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提高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指出方向。二、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分析现今,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贯穿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其中一些活动因其优秀的品质和积极的活动意义,使得活动深入人心;而一些并不出色的活动,或意义不大,或组织不到位、活动质量不高,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对其的参与积极性,有绝大多数人反映此类不具特色的活动使他们兴趣索然。我系的校园文化活动总体质量较佳,大多特色性较强,但是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
4、方。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我系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最受欢迎的是财经文化论坛、新闻试评和“n帮n”义卖活动,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对文体、休闲、体育活动和特长培训活动最感兴趣。因此,系里一手要重点抓财经文化论坛、新闻试评和“n帮n”义卖活动等特色活动,积极探讨和思考如何扩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等话题,而另一手则要抓文体、休闲类活动和特长培训活动,可适当增加我系尚未开展而同学们又非常喜欢的特色活动,丰富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的种类,增强我系校园文化特色。同时,对于系里相关活动的不足也需要及时思考和改善,提高活动质量,创新活动方式,真正做出我系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好活动。(一)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类型分析由图表明显可见,财
5、经文化论坛、新闻试评和“n帮n”活动是我系校园文化活动中最受欢迎的活动。根据调查结果,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活动类型是“文体、休闲、体育活动”(27.55%),“特长培训”(23.83%)、“公益活动”(19.56%),“学术讲座”(15.98%)。我系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不至于出现扎堆现象。另外,通过调查可知,我系学生比较倾向于能让人轻松娱乐(文艺晚会、体育竞赛)、能体现价值(公益活动)、使个人得到启迪和发展(财经文化论坛和新闻试评)的活动。同时,我系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反映校和系的各种表彰活动(如学雷锋启动仪式,财传精英表彰大
6、会)和商业性讲座的活动效果不太好,很多学生认为这类活动“很无聊,太形式化,浪费时间”。大学生希望在活动中不仅能获得乐趣还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活动的举办方需要考虑学生的课余可利用时间的安排、接受能力和兴趣所向,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提高活动质量。而对于学生们反映效果不佳的部分活动,尽可能减少或者缩短此类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或是采用新颖的活动方式将其合并。 (二)我系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学生认为我系校园文化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53.28%),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活动效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我系校园活动的参与感受是“丰富了课外生活、开拓了视野和增长了见
7、识、得到了锻炼,并且提高了实践和沟通等综合能力”( 94.06%)。说明我系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效果比较明显,并且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而针对问卷中提到的“如果有人认为这个活动不好,那么不好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活动意义不大”、“活动频率太高”和“占用上课时间和休息时间”这几个选项,由此可见,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确实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不仅要提高活动的质量,并且还要尽量考虑参与者的课余时间是否合理分配等问题。(三)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的频率分析对于我系活动举办的频率,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周期应该要分布均匀,不能集中在一起(65.06%)。活动的频率太高会降低
8、活动的整体效果,不仅影响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同类活动的兴趣(如遇到傍晚的篮球赛和晚上的才女名师论坛时间太接近),因此,正确科学地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周期是提高活动效果的重要措施。此外,也有大部分学生并不反对提高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的频率,但前提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75.89%),所以活动举办方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发展,保持活动蓬勃的生命力。另外,同学们还涉及到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被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频率比较高”。由于我系学生人数较少,但活动又较多,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方会规定一定的学生数量出席,以此来保证质量和效果,久而久之,这便使学生们
9、对部分的校园文化活动产生一些抗拒感。甚至包括在我系颇受欢迎的财经文化论坛和才女名师论坛,在问卷中关于不喜欢的活动一栏中,选择该选项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7.79%),仅次于排名第一位不喜欢的表彰类会议(60.38%)。经分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跟活动本身情况有关,财经文化论坛至今已举办二十多届,已打响知名度,充分发扬了财经传媒系的特色。但同时也因为举办多届,导致活动遭遇创新瓶颈,包括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宣传方式,同学们对嘉宾不熟悉或主题不感兴趣却被迫参加等。为了使我系的品牌活动一直保持高水平高吸引度,建议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积极探讨活动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使品牌活动保有持续的活力和精彩。而针对同学们反映的
10、“被观众”问题,尤其在问卷中很多学生表示希望“能以自愿为原则”,希望活动举办方能够切实探讨深化活动的意义,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提高活动质量,真正吸引学生们主动参加。(四)我系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效果分析对于我系举办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数学生都比较了解(79.44%),少数学生不了解(13.61%),这说明我系各类型的活动在组织者和协助者的努力宣传和开展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不论是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都认为活动本身存在宣传和组织不到位(分别是8.67%和27.05%)的问题。而在活动宣传方式中,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式是微博(21.5%)宣传栏、展板(21.96%),班
11、上视频宣传,ppt(22.18%)。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主流的宣传途径,特别是微博这一新兴平台,系里的很多活动通过它能使活动信息传播地更广,宣传效果更明显。怎样利用最有效率的宣传方式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是值得活动组织者思考的问题。活动组织者可以根据这次调研问卷提供的数据,从最佳效果的几个宣传方式着手,根据不同的活动性质,结合不同的方式,多种方式同时进行,以求得最佳的宣传效果。最终的宣传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还要看宣传和组织者是否考虑周到,比如是否能对活动的宣传方式进行创新,能否正确并全面地传达活动信息、避免在宣传过程中出现信息遗漏等。(五)其他分析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大三和大二的一些
12、数据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异,如图表,大三认为活动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活动意义不大”(18.22%),而大二认为是“活动频率太高” (25.31%)。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系举办的活动主要针对大二的学生,而对大三的学生不作要求。因此相较大二,大三学生对活动的自由选择性较高,相比之下更加注重活动的意义性。对于大二学生的意见,我们认为由于我系学生总数较少,如果活动频率过高,大二的学生不得不占用更多自己的上课时间和休息时间来参加活动,从而引起不满情绪。因此,降低活动频率,合理分配活动周期,同时扩大参加活动的主体(活动的范围可扩大至全系甚至与外系合作),是既能够减轻大二学生负担,同时也能使活动意义更大更完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校园文化 活动 现状 调查报告 3.31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