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docx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二课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2.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一寸光
2、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3、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仿写1: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 仿写2: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6.背诵明日歌。 7.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 背诵第4、13、14自然段。 1.
4、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
5、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1 课后第2题: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6、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背诵第7、11、12自然段。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
7、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腊月初八、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四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回顾. 拓展二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8、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7.藏戏 开头运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它的作用是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强烈表达作者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文章还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9.和田的维吾尔 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用是突出了维吾尔的豪气与乐观,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文章出现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反问。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背诵第5、7、17、19、22自然段。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
9、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2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
10、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 背诵全文。 1、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
11、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3.课后第3题: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背诵1、2、3、5、6、7、9、10、11、12自然段。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
12、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
13、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十五课凡卡 背诵第6、8、21自然段。 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
14、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 3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 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的特点。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的性格特点。 第十八课跨越
15、百年的美丽背诵2、4、5、6自然段。 1.本课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课题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 2.课文为什么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答:“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美丽的含义: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背诵1、2、6、7、8自然段。 1. “真理诞生于
16、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2.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课文填空 本文写了两个孩子的,写了孔子的 孟子时期人家家。被称为,与孔子合称为。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合著。 孔子时期人,家家家。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编为论语。 匆匆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诗人家。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想: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慨和无奈。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作家。本文借,来比喻。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 顶
17、碗少年作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学期曾学过山雨就是她的作品。本文一共写了少年次顶碗。少年成功的原因:主观上客观上 手指作者丰子恺。浙江人。现代作家、漫画家。本文中所讲五指的特点:它们各有不同的,各具不同的,各有,各有。五根手指如能,成为一个,那就根根,根根有,不再有什么、之分了 北京的春节作者原名(舒庆春)。(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入选小学课文的有:林海猫等。 说出具体时间:腊月初旬、小年除夕春节元宵节 少数民族及习俗:壮族、蒙古族、满族 藏戏鼻祖是。在藏戏里,白色象征,红色象征、绿色象征、黄色象征、半黑半白象征、青黑色象征 地方特色剧种:的黄梅
18、戏、的豫剧、的川剧,的越剧 各个省的简称:福建、广东、浙江、上海、 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 元旦: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 中秋节: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清明节: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十课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李大钊的女儿。课文写于,当时正值李大钊去世周年。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于年x月x日被军阀杀
19、害。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是:,这样写的好处本文体现李大钊的精神是: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 第十二课课题为人民服务,是主席在同志追悼会上做的演讲,号召谁?要怎么做? 司马迁:代表作是史记。他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或:。于:。泰山:比喻。鸿毛:大雁的毛,比喻。本句的意思是:。 精兵简政意思是:。是先生提出来的。死得其所意思是。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完全”在句子里的意思是:“彻底”在句子里的意思是: 第十三课课题是一夜的工作本文主要讲了周总理的和。 14课课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被称为我还读过他的其余童话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
20、小鸭野天鹅。本文五次擦然火柴,眼前出现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因为她,渴望得到;第二次看到,因为她,渴望得到;第三次看到,因为她,渴望得到;第四次看到,因为她,渴望得到。 15课凡卡作者国的当时正是统治下的最黑暗时期,人民过着的生活。写了凡卡的苦与乐,苦与乐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以结尾,说明这不过是梦,! 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告诉爷爷自己悲惨的学徒生活;二是乞求爷爷早点送他回去。在写信的过程中,凡卡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契诃夫变色龙凡卡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儒尔凡尔纳神秘岛笛福鲁滨孙漂流记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都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毕业 考试 重点 课文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