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docx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20、古诗两首 1、会写“孟、浩、陵、辞、唯、舍、君”等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文重点 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 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 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教学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重点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教学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 难点 教学1、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准备 读熟诗歌。 预习 提纲 一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 教 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学 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过 。 程 送孟浩然之广陵 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那些信息? 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的意思;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1 单元 专
3、题 课时 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总 课时 二次备课 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放手让学生说看到的画面。这样,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学生 教 学 过 程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二、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3、检查个别学生课文,查看批注情况。 三、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四、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
4、画面。即:给了学生打乱顺序理解诗句的自由。真正做到了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3、 4、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 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 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诗中写“烟花三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 5、“烟花三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你能描绘这美丽的景色吗? 6、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这美妙的景色,2 己的话理解诗句。 教 学 过 程
5、 也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首诗。 7、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离李白而去。请同学们齐读1、2句。 8、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 生:望那只船 9、“孤帆”是什么意思? 10、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11、对,“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孤帆”。 12、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 小结: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
6、漓尽致。 13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6、朗读并背诵古诗。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水带着我长长的思念,带着我美好的祝福,带着我的深情厚谊滚滚东去,永不停息。朋友真情,离别之意,都包含在了这句千古绝唱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教学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 3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
7、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汉族。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这是王维送朋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安西,是唐
8、中央*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 5.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
9、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4 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客舍 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 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
10、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 体会路途的艰辛 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2. 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指导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 生 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多少回忆,多少
11、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 五、小结: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 六、限时作业 1、做个小书法家:默写古诗并把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摘抄到积累本上。 2、做个小画家:通过绘画画出诗的意境。 效果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检测情况 教学时我主要努力是创设情境,将作者的情感转化成学生的情感,设法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让学生进入大诗人
12、李白的内心世界,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仿佛已不是学习者、朗读者,而是那 教学为学生已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感受到分别时的惆怅,才反思 黄鹤楼下江边的李白,他们的心完全沉浸在古诗描绘的意境中。正是因能深情地吟诵。学生在吟诵中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 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等表现离愁别绪的诗歌时,生活在通讯设备发达的今天的学生很难理解古人一旦分离,便是“此去经年”的生离死别。6 课上,我一边播放如泣如诉的音乐,一边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自然地被带入了那久远而神秘的年代,融入诗歌独特的意境之中。学生用自主型作业进一步验证
13、了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忽视个性其实也就消灭了个性,抓住了个性也就抓住了共性。 诗歌语句凝练,讲求意境。领会意境是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教学可提供背景音乐创设出与教学内容恰切的意境,再辅以巧妙的点拨以达到事倍功半的的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单位 单元 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课型 略读课文 专题 任课 课时 2课时 从第 4课时到第 5课时 教师 课题 26*全神贯注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教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文重点 1、2、4自然段 感情朗读
14、训练点 从“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到第4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7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教师准备: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学生搜集关于罗丹的图文资料,对这位著名的雕塑家有所了解。 预习提纲 教 学 过 程 教 一、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1、老师知道同学们平时很喜欢积累名人名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句 名言。指名读。 2、读了这句名言,有什么疑问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句名言背后发生
15、的故事中 二、成果展示 1.教师出示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思考大 屏幕上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生词,学生认读:邀请 挚友 仪态端庄 叽哩咕 噜 痴痴地微笑 上锁 了解罗丹和茨威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第2个问题并针对茨威格看到罗丹修改塑像提问,师整理后课件出示 三、精讲点拨 课文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以至忘了朋友斯帝芬茨威格。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全神贯注?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出示 点拨: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嘴里叽里咕噜的会说些什么?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从不同角度反复琢磨如何修改,一边看,还一边念念有词地说着该
16、怎样修改,可见他是多么投入。齐读。 2、出示 引导学生抓住“异样、激烈”加以体会,指导朗读。 3、出示 他在干嘛?让你感受到什么? 4、出示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喝醉酒是怎样的?“整个世界”指什么?他什8 学 过 程 么都忘了吗?用上“他忘了 ,忘了 ,也忘了 ,眼里只有 ,心里只有 。”说话。 说说自己对这句的理解。 是呀,此时的罗丹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女像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顾不管。他处于沉迷状态,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情况?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指导朗读这句话。 罗丹对自己的作品完全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读 在他面前的哪里是一尊塑像,分明是他深深爱恋着的十分动人的情人读,读出那份痴迷。 5、感情朗
17、读第二自然段。 探究“修改”原因 1、“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让我们体会到罗丹修改女像花的时间久。那么在修改前的女像是怎样的?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应的语句。 2、交流。出示: 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 四、拓展延伸 1、在别人眼里是一件非常完美的杰作,而罗丹却花了那么多时间全身心地进行修改,正因为他这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精神,才使他创作了那么多不朽之作。面对这些巧夺天工的塑像,面对全神贯注的罗丹,你想对他说什么? 2、你觉得有哪些事值得你去
18、做?读了课文后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将怎样去做值得做的事?你可以学着茨威格的话,将自己的感触写成你的名言,你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系统总结 同学们,的确,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不是这样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外好好了解名人精神,学习名人的精神,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扬他们的精神。 六、处理限时作业。 板书设计: 26* 全神贯注 罗 丹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如痴如醉 一会儿一会儿 踩 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一丝不苟 9 教 学 过 程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单位 单元 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课型 精读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六 单元 20 古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