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
《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摘 要本文研究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并通过分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创新历程,为开放式创新理论提供实践依据。 首先, 本文回顾了开放式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在对比封闭式创新模式的基础上界定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并总结开放式创新的基本特征以及阐明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次, 分析了开放式创新的运行机制。 阐述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适应性标准; 分析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内外因素和不同组织方式; 讨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风险及规避问题和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最后, 对华为公司进行案例研究。 在分析华为的开放式创新历程, 总结华为开放式创新的成
2、功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 作为开放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华为公司能够较好的反映开放式创新的运行机制, 同时华为的成功也证明了开放式创新是高科技行业中企业创新的最佳模式。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华为公司 IAbstractThis thesis studies the enterprise open innovation and its mechanism and provides practice proof to the open innovation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Huawei Co., Ltd. CaseFirstly, the thes
3、is reviews those theories concerning open innovation, defines open innovation by comparing the closed innovation, summarizes open innovations character and explains its signification to enterprise developmentSecondl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open innovation,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fact
4、ors, its framework, the problem of risk avoiding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At last, it is the case study of Huawei Co., Ltd. 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 Huaweis open innovation path and the summary of its success experience, the thesis maintain that the case study of Huawei can reflect the mechanism of
5、 open innovation and prove that the open innovation model is the best innovation model for enterprises in high-tech industryKey Word :Open Innovation; Mechanism; Huawei Co., Ltd II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1 1.1 创新与创新模式 1 1.2 选题背景和目的 5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7 2 开放式创新的内涵界定9 2.1 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9 2.2 开放
6、式创新的内涵及基本特征15 2.3 开放式创新的意义18 3 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21 3.1 开放式创新的适应性分析21 3.2 开放式创新的组织形式24 3.3 开放式创新的风险管理26 3.4 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27 4 案例分析:华为公司的开放式创新 304.1 华为公司介绍30 4.2 华为的开放式创新历程33 4.3 华为的开放式创新分析36 5 结论 45注释 46 参考文献 48 致谢 50III1 绪论1.1 创新与创新模式1.1.1 创新概念的界定 创新这一概念昀早见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ASchumpeter, 1883-1950)的
7、“创新理论”。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 1912 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中。在这本书中,使用了“创新”一词,提出创新是生产函数或者供给函数的变化,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并在其后相继出版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两本书中,对创新加以全面、具体地运用和发挥,形成完善的创新理论体。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这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
8、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采取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方式。这五个方面,形成了一个以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组织创新为创新对象的系统,其中,(1)、(2)属于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3)、(4)属于由客户市场和原材料市场为导向的创新, (5)则是由于技术变化引起或适应技术变化形成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熊彼特认为,经济系统的均衡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因此,经济发展应该理解为一种变化,造成经济发展或经济变化的动因,“是流量系统自发的和不连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扰动,永远改变和替代不了先前存在的均衡状态”。这种1经济系统内部“自发的和不连续
9、的变化”,就是创新 。 由熊彼特界定的“创新”概念,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创新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各种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活动,不一定与技术直接相关。从企业的角度涵盖整个企业技术、生产、管理全过程;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既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又包括市场创新(即销售市场创新和供应市场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 第二,创新不是从旧组合中通过渐进、不断调整而产生的,而是间断地(具有新颖性)1出现,“创新性破坏”旧组合,实现经济发展。 第三,创新可以被其它企业模仿,纷纷效仿而一时风起云涌,形成高潮,由此推动整个经济周期性发展,但随着仿效者增多,创新者的垄断利润逐渐消失。 第四,创新
10、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作用,没有创新,资本主义既不能产生,更不能发展。 熊彼特提出了“创新”概念,但他并没有对技术创新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继熊彼特之后,1951 年索洛对技术创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他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的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一“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上的一个里程碑。到 1962 年,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的对技术创新下了一个定义,伊诺思认为, “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
11、等”。曼斯菲尔德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学者认可并采用,但曼斯菲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所以与此相对应,其定义也只限定在产品创新上。他认为,“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弗里曼在 1982 年提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 。缪尔塞在80年代中期对几十年来在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多种主要观点和表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内涵作出了深入研究。例如:吴贵生认为, “
12、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汤世国认为, “技术创新是一个典型的融科技与经济为一体的系统概念,它不仅关注技术的创新性和技术水平的进步,更关注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市场中取得的成功”;傅家骥曾经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在 1999
13、 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2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从而,科学并统一地界定了技术创新的概念,明确了技术创新的目的,确认了技术创新的2主体,指出了技术创新在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1.1.2 技术创新的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是指由一定的创新理论作为指导,为了完成特定的创新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其可操作性的
14、活动规范和运作方式。技术创新模式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相对的稳定性、具体的可操作性和运作的规范性等。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技术创新的模式也具有多样性。在以往的研究中,按照参与创新活动的主体的不同以及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中地位的不同,一般把技术创新模式归纳为三种: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 (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实现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的优势在于:首先,由于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有助于企业形式较强的技术壁垒,可以形成自主创新者对
15、技术的自然垄断,从而有利于确定企业的行业领袖地位;其次,在生产制造方面,自主创新企业启动早,产量积累领先于跟进者,能够优先积累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较早建立起与新产品生产相适应的企业核心能力;昀后,自主创新企业一般都是新市场的开拓者,能够较早建立起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网,率先占领产品生产所需的稀缺资源,开辟良好的销售渠道,使得创新产品在组织生产和市场销售方面有较强的保障,从而确立企业在市场上的独占垄断地位。 自主创新的劣势在于:首先,由于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并为此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资,从而为企业带来了很高的风险;其次,自主创新模式对
16、企业的生产和市场开发方面的成本都有很高的要求。 (2)模仿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自主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在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和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自主创新的企业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3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首先,由于模仿企业可以无需像自主创新企业那样承担高投入的涉足未知探索领域的研发活动,而是主要从事渐近式的改进、完善和再开发,因此,模仿创新企业的前期投资少,风险也小。其次,产品质量、性能和价格是其能
17、否吸引客户的昀直接因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昀直接体现。由于模仿创新产品不能够在研发上占有优势,只能将竞争取胜的希望后移到生产、制造和销售环节并给与充分的关注。因而它能细致充分地研究市场的需求,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迅速调整生产,改进生产工艺设计,使市场开发更具灵活性,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模仿创新的劣势在于:首先,由于模仿创新很少进行研发上的广泛探索和超前投资,而是做先进技术跟进者,因此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动适应,在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规划;其次,模仿创新往往会受到自然壁垒和法律保护壁垒等方面的进入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创新实施的效果。 (3)合作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之间的联合
18、创新行为。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一般集中于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合作进行研究与开发为主要形式。 合作创新的优势在于:它有利于在不同合作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地位;并能使更多企业参与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有利于打破保护性壁垒,共同开发区域内市场。 合作创新的劣势在于:由于合作创新带来的成果共享会造成技术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传播和共同使用,不利于企业享有排他性的创新成果并以此形成自己的
19、核心竞争力。 不同的创新模式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创新效果,因此需要根据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加以有条件的选择,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 进入创新盛行的 21 世纪,创新的作用和地位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企业创新环境不断的改变,以至于以前一些堪称国际上昀具有创新能力的老牌企业却未能从他们的创新中获益,导致在竞争中逐渐陷入非常不利的位置上;而一些内部研发能力不是很强的后起企业,却能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说明了以往的创新模式正在接受着挑战,创新本身也急需创新!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创新模式研究的需要,从研发中创新资源的来源以及创新管4理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创新的模式分为
20、: (1)封闭式创新(Closed Innovation) 。封闭式创新是一种传统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创新主要关心企业的内部,对技术进行强有力的控制,防止技术外泄;然后进一步开发、研制新产品,推向市场并自己进行分销、提供服务、资金和技术等支持。封闭式创新相当于在企业的边界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无论是在企业的研发、销售还是服务阶段都与外界隔绝。 (2)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是一种与封闭式创新截然相反的新的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认为,企业进行技术、产品开发的时候可以着眼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所有有价值的创新资源,同时,可以使用内部和外部两条渠道走向市场。开放式创新打
21、破了企业的边界,外部有价值的创意可以流入企业,为企业所用;内部的创意也可以流出企业从而带来经济利益。另外,企业可以将自己或别人的创意推向市场,也可以通过别的企业把自己的创意推向市场。从而达到多途径获取创新资源,实现在昀少资源投入下创新产出昀大化的目标。1.2 选题背景和目的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不创新的企业面临着必然灭亡的危险。然而,也并不是所有进行创新的企业就会获得成功。上世纪,很多以科研为基础的老牌大公司,如朗讯、IBM、通用等公司,他们拥有世界上昀先进的实验室,并进行着行业内昀前沿的创新活动。虽然他们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
22、极大的推动了所在行业的科技发展。然而,20世纪末期开始,他们就渐渐发现,虽然仍然拥有很多的创新和发明,但是大量的这些创新和发明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慢慢流失到企业外部去,没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任何收益。反而是那些行业的新进入者,如英特尔、思科等公司,他们几乎不具有基础研究能力,但依靠着积极运用外部的创新资源,发展迅速并直接威胁到了老牌公司的领导地位。企业创新的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其中,哈佛商学院技术管理中心主任亨利?切萨布鲁夫教授(Henry Chesbrough,2003)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新老企业的这种创新差异是由不同的创新模式造成的,是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和现代的开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企业 开放式 创新 及其 运行机制 研究 基于 华为 公司 案例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