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探针显微镜课件.ppt
《扫描探针显微镜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扫描探针显微镜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纲,SPM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概述;AFM基本结构及关键硬件组成;AFM常用模式简介;AFM应用,部分研究成果展示。其它SPM简介,显微镜的发展:光学显微镜,16世纪末,荷兰的眼镜商Zaccharias Janssen,第一台复合式显微镜,倍数太低(约300倍),显微镜的发展:高级显微镜,1938年,德国工程师Max Knoll和Ernst Ruska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TEM)1952年,英国工程师Charles Oatley制造出了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至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达到纳米级,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的必然性,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特点,相较于其它显微镜技术的各项
2、性能指标比较,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产生,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工作原理:,一个粒子的动能E低于前方势垒的高度V0:经典物理学:不可能越过此势垒,透射系数等于零,粒子将完全被弹回。量子力学:一般情况下,其透射系数不等于零,粒子可以穿过比它能量更高的势垒(隧道效应)。,隧道效应是由于粒子的波动性而引起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隧道效应才会显著。经计算,透射系数T为:,实验设想: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距离非常接近(通常小于1nm);加入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结果: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形成电流,
3、即隧道电流。,STM就是运用了“隧道效应”这一原理,如图: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缝隙就相当于一个势垒,电子的隧道效应使其可以穿过这个缝隙,形成电流,并且电流对探针与样品之间的距离十分敏感,因此通过电流强度就可以知道到探针与样品之间的距离,原子力显微镜(AFM),STM的原理是电子的“隧道效应”,所以只能测导体和部分半导体1985年,IBM公司的Binning和Stanford大学的Quate研发出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弥补了STM的不足,图1、原子与原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力因为彼此之间的距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之间的能量表示也会不同。,原子间范德华力,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微小探针与待测物之间交互作用力
4、,来呈现待测物表面的物理特性。利用斥力与吸引力的方式发展出两种操作模式:(1)利用原子斥力的变化而产生表面轮廓为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contact AFM),探针与试片的距离约数个。(2)利用原子吸引力的变化而产生表面轮廓为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non-contact AFM),探针与试片的距离约数十到数百。,AFM的操作原理,SPM基本结构,一:硬件架构: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的系统中,可分成三个部分:力检测部分、位置检测部分、反馈系统。,力检测部分: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中,所要检测的力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所以在本系统中是使
5、用微小悬臂(cantilever)来检测原子之间力的变化量。这微小悬臂有一定的规格,例如:长度、宽度、弹性系数以及针尖的形状,而这些规格的选择是依照样品的特性,以及操作模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探针。,位置检测部分: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中,当针尖与样品之间有了交互作用之后,会使得悬臂(cantilever)摆动,所以当激光照射在cantilever的末端时,其反射光的位置也会因为cantilever摆动而有所改变,这就造成偏移量的产生。在整个系统中是依靠激光光斑位置检测器将偏移量记录下并转换成电的信号,以供控制器作信号处理。,反馈系统: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中,将信号经由激
6、光检测器取入之后,在反馈系统中会将此信号当作反馈信号,作为内部的调整信号,并驱使通常由压电陶瓷管制作的扫描器做适当的移动,以保持样品与针尖保持合适的作用力。,三维扫描控制器,压电陶瓷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进行高精度的扫描,目前普遍使用压电陶瓷材料作为x-y-z扫描控制器件。压电现象是指某种类型的晶体在受到机械力发生形变时会产生电场,或给晶体加一电场时晶体会产生物理形变的现象(多晶陶瓷材料,钛酸锆酸铅Pb(Ti,Zr)O3(简称PZT)和钛酸钡等)压电陶瓷材料能以简单的方式将1mV-1000V的电压信号转换成十几分之一纳米到几微米的位移,用压电陶瓷材料制成的三维扫描控制器主要有三脚架型、单管型和十字
7、架配合单管型等几种。,Binnis和Rohrer等人在IBM苏黎世实验室设计的STM中,采用的的粗调驱动器(作“小爬虫”,Louse),粗调驱动器(L)由连成三角形的三条相互绝缘的压电陶瓷材料和三只金属脚(MF)构成MF外镀一层高绝缘薄膜,使其与水平金属台板(GP)高度绝缘在MF和GP之间加上电压,由于静电作用MF就被吸在GP上,去掉电压,MF则被“释放”,工作:一:把两只MF固定在GP上,同时在构成三角形的压电陶瓷条中的相应两条施加电压,两条压电陶瓷材料的膨胀或收缩(依据所加电压的符号),另一只没有固定的MF作微小移动二:把这只MF固定而放松前两只MF,同时去掉加在压电陶瓷上的电压,使其长度
8、复原三:循环的结果是“虱子”爬行了一步。四:以适当的顺序控制加在压电陶瓷上和MF上的电压和频率,“小爬虫”可以在 GP上沿不同方向一步步爬行一般每步在10m 至许1m之间,每 秒可爬行30步五:样品被移动到与探针适当的距离和位置(也可以把样品从探针处移开,以便作清洁处理和其它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便是结合以上三个部分来将样品的表面特性呈现出来的: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系统中,使用微小悬臂(cantilever)来感测针尖与样品之间的交互作用,测得作用力。这作用力会使cantilever摆动,再利用激光将光照射在cantilever的末端,当摆动形成时,会使反射光的位置改变而造成偏移
9、量,此时激光检测器会记录此偏移量,也会把此时的信号给反馈系统,以利于系统做适当的调整,最后再将样品的表面特性以影像的方式给呈现出来。,减震系统,仪器工作时针尖与样品的间距一般小于1nm,隧道电流,范德瓦尔斯力与隧道间隙成指数关系:任何微小的震动都会对仪器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必须隔绝的两种类型的扰动是震动和冲击,其中震动隔绝是最主要的。隔绝震动主要从考虑外界震动的频率与仪器的固有频率入手。外界震动(建筑物的震动,通风管道、变压器和马达的震动、工作人员所引起的震动等),其频率一般在1到100Hz之间,因此隔绝震动的方法主要是靠提高仪器的固有频率和使用震动阻尼系统。,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底座:气垫平台金属
10、板(或大理石)和橡胶垫叠加的方式,其作用主要是用来降低大幅度冲击震动所产生的影响,其固有阻尼一般是临界阻尼的十分之几甚至是百分之几。对探测部分采用弹簧悬吊的方式。金属弹簧的弹性常数小,共振频率较小(约为0.5Hz),但其阻尼小,常常要附加其它减震措施。,在一般情况下,以上两种减震措施基本上能够满足扫描隧道显微镜仪器的减震要求。某些特殊情况,对仪器性能要求较高时,还可以配合诸如磁性涡流阻尼等其它减震措施。测量时,探测部分(探针和样品)通常罩在金属罩内,金属罩的作用主要是对外界的电磁扰动、空气震动等干扰信号进行屏蔽,提高探测的准确性。,四电子学控制系统,扫描探针显微镜是一个纳米级的随动系统,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扫描 探针 显微镜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