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申报项目.doc
《云南省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申报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申报项目.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申报项目民族学专业建设方案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自1987年开办以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与发展全局,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按照我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办学宗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本专业开办20年来,共培养毕业生690余名,主要分布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党政机关、文教科研、各类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近三年来,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本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仍达到97%。一部分毕业生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输送了合格人才。
2、一、专业建设基础第一、本专业办学历史早。我校民族学专业开办于1987年,是云南省最早设立的民族学本科专业,也是我国较早设立的民族学本科专业之一。在二十余年的办学中,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国家特别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数百名合格人才。第二、本专业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优势。我校作为云南省唯一民族高等院校,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长期从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有天然的联系,这十分有利于民族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我校还是云南省与国家民委共建学校,民族学专业的发展与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相适应,与我校“突出民族类学科在教学和科研上的优势”的学科定
3、位相一致,与我校“建设成为研究民族问题的重要基地”的办学思路相吻合,民族学专业的建设将会得到中央、省、校的大力支持。第三、本专业教学硬件较为完备。学校有十万余册民族学专业书籍,上万盘专业影像资料,有现代化的教室,有专门的语音实验室、微机室、摄影摄像实验室、影像资料数字编辑室、电教中心、民族博物馆等现代化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第四、本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整齐,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目前有专门从事民族学教学研究人员2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12人,教授、副教授16人。本专业开办以来,先后在著名民族学家汪宁生先生、和少英教授的主持下,在我校历史学研究、民族学研究的厚重基础上,大力
4、开拓,积极建设,使民族学专业成为云南民族大学富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在省内外享有了较高声誉。汪宁生先生的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中国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云南考古、铜鼓与南方民族、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和少英教授的中华文化通志民族文化典、逝者的庆典、纳西族文化史、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等著作在学界影响尤大。近些年来,本专业特别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着力构筑融基础性、专业性、技能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历史学、民族志、语言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为支撑构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以文化人类学概论、人类学史、人类学原著选读等课程构成专业主干理论课程模块,以民
5、族学调查技术和方法、影视人类学、新闻采编学等课程构成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以实验室操作、专题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构成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等。同时通过编辑学生实习报告文集,资助学生进行学术调研活动,要求学生进行PPT课件制作和课堂讲习等方式,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学科特点。2005年成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在专业建设期间,本专业围绕一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一个目标(突出专业特色)、两个着力点(课程教学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6、、完善课程体系,拓展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完善影视人类学实验室、影视资料库建设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确立和强化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20多年来坚持实践教学, 构建了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云南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建设了四个相对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文化多样性基地宗教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和谐社区。建设地点贡山县丙中洛。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基地滇西北兰坪县大洋村。边疆跨境民族族群关系与边疆稳定研究基地瑞丽市户育乡。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基地昆明市轿子雪上旅游、倘甸工业园区两区管委会多挪村。本专业将依托国家特色专
7、业平台、契合我校“国际、边疆、民族”高水平民族大学定位,同时依据我校民族宗教、民族语言、民族考古、文化遗产、旅游研究与田野技能的学科特征与专长,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技能 “三位一体”复合型人才;形成坚实的课堂教学与多样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筑基础性、专业性、技能性、实践性综合一体的民族学课程体系,将科技化、互动性、交流式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形成一支高层次梯级师资队伍,兼具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达到教学名师素养与标准,能够出版与发表高水平专业著作、教材与学术论文,由此将本专业建设成为一个立足边疆、面向国际、凸显我校民族特质的极具优势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8、具体而言,本专业将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发展人才培养。1、良好人文素质培养民族学本身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的学科特点,以及田野调查的学科方法,蕴含其对研究者、学习者包容、跨文化、沟通、理解、坚韧、豁达等可贵人文素养要求,在西方,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者与学者被冠以“精神贵族”的荣誉与社会认可。我系学生多来自于我省、甚至我国各民族聚居区域,毕业后大多会回到家乡或是民族工作岗位从事民族事业的建设工作,因此,本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除教会学生具体知识与技能同时,更为重要的在于,竖立民族学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坚韧、刻苦、不畏艰难的钻研精神;宽容、善良、正义、悲天悯人的思想修养,以及富
9、于责任心、公心的社会公德,使其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能为自己的家乡,以及我国的民族事业传递正能量,发挥积极切实的作用。2、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的在于加强师资队伍整体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最终建立一支高层次教学与科研教师力量。依据我系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民族宗教、语言、考古、遗产、旅游,以及田野实践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所长,将具体着力于以下两方面建设:其一、从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而言,培养与引进具有学术潜力与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职称),通过进修、访学、攻读学位等形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与学历,形成教学特色明显、科研能力显著、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其二、从专业特长而言,根据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本科 品牌 专业 建设 申报 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