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文化与经济交流密不可分.doc
《中日韩三国文化与经济交流密不可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韩三国文化与经济交流密不可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日韩三国文化与经济交流密不可分 一、中日韩的文化交流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先人们并没有把茶当作一种单纯的饮品来对待。虽然当时的科技物质文明发展远不如现在,但是他们仍能在那样的条件下给后代留下了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幸福的快乐。韩国的茶道精神是以新罗时代的高僧一元晓大师和和静思想为源头后成为统新罗的花郎道的和白思想又会聚为高丽时代诗人大学者李奎报的集大成。最终在朝鲜时代的高僧西山大师和如世纪末19世纪初上天赐给韩国的茶圣草衣禅师那里得到完整的体系。草衣禅师的(东茶颂)和(荣神传)是韩国茶人公认的茶经。在理解韩国的茶道精神之前,首先要理解新罗时代的花郎道精神。花郎是国家选招18岁以下的年轻人才,让他们从自
2、然、文武各个方面得到系统的教育。花郎道使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中最小的新罗兴旺,最后统一三国。中日间的交往已逾两千年之久,其中绵延不断的是文化交流。中国隋唐时期近300年里,日本向中国派送了大批遣隋使和遣唐使。那段时间是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文化的一个高潮。比如日本家喻户晓的高僧空海,就是遣唐使里的一位留学僧,后来成为日本真言宗的开山之祖。我曾去过他驶入大海,西去中国的海岸。从那里向西眺望,海的那边,就是我们的神州大地。我还去过日本最西面的一个小岛,那是空海法师学成归来,重新踏上日本国土的地方。后人在此为他建了一座庙,庙里有一块空海手书的石碑,上刻四字:“虚往实归”。即空手而去,满载而归。去时仍是名
3、不见经传的年轻僧人,回时终成一代宗师。这四个字不仅反映了空海高僧的真实心态,也是当时中日交流的生动写照。近代之后,日本率先打开门户。中国也借助日本这个平台,学习吸收了很多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无论世事如何变换,中日之间的文化交往始终不曾间断。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中是少有的。如今的中日文化交流传统领域长盛不衰,新兴领域方兴未艾。以往中日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文物、书法和传统戏剧方面。近些年,拓宽到商业展演、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赴日演出的大中型文艺团体在80100个左右;举办大型文物展览1020
4、个。还有旅居日本的1000余中国艺术家,他们活跃在每个城镇和乡村。中国文化在日本可以说是月月有出展,周周有演出,日日有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是加强两国人民友好的重要纽带。在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下,通过安倍首相访华,两国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达成一致,同时也就两国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形成了重要共识。这就是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现这个目标,当然需要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同时强有力运转,但推动这两个车轮的是两国人民。而文化交
5、流将有助于把两国人民的情感连接在一起,把两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在一处。换言之,中日关系要向前健康发展,还需要通过广义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从而为运转政治和经济这两个车轮不断提供新鲜动力。这恐怕就是文化交流对国与国关系的独特作用吧。我甫到任日本,即闻“韩流”之劲。一部冬日恋歌电视剧竟能改变日本民众对韩国的认识。其实,就文化领域而言,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要比任何国家都具备更坚实的基础、更有利的条件、更持久的需求和更广泛的参与。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打造出一批能够使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满足国外民众急需了解中国的愿望。韩国可以成功地在中日掀起“韩流”,我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在日本,在亚洲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日 三国 文化 经济 交流 密不可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7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