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集体“弑母”焦虑.doc
《中国文化的集体“弑母”焦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的集体“弑母”焦虑.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化的集体“弑母”焦虑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无论是从神话发生学的角度还是从语音学的角度看,我们都理由相信,传说中的中国人的女性始祖女娲与希伯莱人圣经中所记述的女性始祖夏娃,就是同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圣经中,女性始祖夏娃完全是一个被动的角色。而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女性神却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记忆的残片中,我们得以窥见远古时代的女性祖先的形象。女娲显然有着不同一般的品格,她不仅要(注意,是单独地)创造人类,而且要在天地崩坏的时刻,承担着修补破碎的苍穹,重整乾坤的使命。相比之下,男性神伏羲的事业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2、;事实上,女娲单独地完成了男性神和女性神的双重使命,也就是兼备父亲母亲的双重功能。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如此强大的女性神,在日后的中国文化中几乎销声匿迹了。也许是经过日后的男性领袖的长期篡改,在中国文化典籍中,诸如女娲一类的女性神形象却日渐消淡,逐步退出了的前台,并最终在民族文化的偶像系谱中几乎被抹得一干二净。偶尔有女性形象在漫漫的历史长廊中一闪而过,但多半是一些被妖魔化了的性对象,与母性相去甚远。直至中世纪,通过非主流文化中的观世音菩萨(一个被彻底改造过的外来女性形象)和民间宗教中的妈祖,依稀闪现出中国母亲的模糊面影。而中的女性神的形象正好走了一种相反的路。文化中的女性因素不断得以强化。到基督
3、教时代,出现了圣母。圣母是西方人母性偶像的彻头彻尾的人格化。而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只有通过她,西方宗教的神性之爱的世俗实践才得以完成。 主流文化中的母亲形象的阙如,或者说象征符号系统中女性神形象的匮乏,是一个难解之谜。此间必然发生过某种严重的震荡性的文化事件,才使得曾经强势的女性神崇拜突然消失。我甚至疑心,在远古时代,比如母系甚至更早,民族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集体”弑母”事件,部落成员集体谋害了女性首领。否则无法解释这一奇特的现象。 水浒传中的”李逵的故事”,可以看作是这一事变的遥远镜像。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 集体 弑母 焦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6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