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传播.doc
《doc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传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传播.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传播2006年第2期2006No.2文章编号:10007695(2006)02014004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传播张建华,方辉(1.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201800;2.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基于知识链理论对企业知识管理中知识传播的内涵-4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分析,并从三个层次(个体,团队和组织)对企业知识传播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指导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传播;非正式团队;知识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正取代劳动力和资本而上升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资料,知识管理(kn
2、owledgemanage.ment,KM)成为企业提升其新型核心竞争的有力途径.提高企业对知识的共享,应用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实施KM的主要目标.该E1标的达成,需要企业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在完备知识链一h具有优异的实施能力和整合能力.知识传播(knowledgepropagation)作为知识链上重要一环,Prost和Wiig等一些KM研究的先行者都将其作为知识链的必要组分.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得到广泛传播与共享后,才会充分发挥其效能.尽管如此,现有知识管理系统(know1.edgemanagementsystem,KMS)模型由于缺乏对KMS”社会一技术”双重属性的认识与支持,其知识传播组分多
3、是基于技术的单一框架,没有建立起完备,有效的知识传播机制.1KM知识传播意义知识传播是联系知识生产与应用的中间环节,它谋求在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要者间建立联系,而知识需要者是潜在的知识应用者.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只有通过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才能实现价值峰值.把合适的知识传递给合适的人,使更多的人共享该知识而成为潜在的知识应用者,从而避免知识的重复生产,促进知识的广泛应用;使知识应用者拥有其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实现知识到价值转变过程的高效完成.英特尔在加速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现60%以的技术问题在其他小组此前的开发中已碰到且得到解决.这启发其建立了一个公共”最佳方法库”,实现了知识大范围的共
4、享与传播.这大幅度降低了重复投入,并使新产品开发速度大约提高一倍.因此,知识传播是知识应用的基础,有效传播是知识应用效率和有效性的保障.知识创新往往发生在企业员工彼此交流体验,共享成果的过程中.知识传播在实现知识的广泛扩散与交流的同收稿日期:200507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口(70271034)时,能够避免知识的重复生产,从而将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到对企业知识的创新与生产活动中;知识传播促成不同知识的广泛交流与融合,从而推进知识创新的步伐.员工个体是企业知识创新和生产的主体,其非编码知识(新方法,经验,技巧等)占据了新知识的绝大部分,这些非编码知识在创新员工所在非正式团队
5、的成员之间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明晰化,并外显化为编码知识;通过进一步传播,编码知识流入正式团队而成为团队知识;团队知识通过团队问的交流,修正与确认,最终上升为组织知识.可见,知识交流的过程伴随企业知识增值的过程;同时也是组织学习的实现过程.DavidLei等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或许就是具有比其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知识传播已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可见,知识传播是企业实现知识创新与增值的重要途径,是提升组织学习能力的基础环节.知识传播的理想状态是实现企业知识在适度约束下的自由流淌,从而使企业员工具有更多接触新知,学习新知的机会;同时,完善的知识传播体系能够使企业员工方便
6、获得各类型知识并与各类知识提供者交流.这有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也随之变得丰实.因此,知识传播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培育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2本文的知识传播观知识传播必须基于KMS”社会一技术”双重视角,坚持集成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实施原则.即在企业知识安伞框架的约束下,将多层次,多方式的知识传播策略相集成,辅以相关Al(artificialintelligence)技术支持,使企业中的知识以知识提供者(supplier)为中心向外作全方位,跨时空的扩散,使知识接收者(receiver)充分了解和分享知识,从而增进企业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能力.简单地讲,KM知识传播就是要将恰当
7、的知识,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张建华等:企业以管理中的知以传播l4l的方式,传递给恰当的人.KM知识传播首先要服从Ir企业的知识安全战略.虽然知识只有经过广泛地交流与共事才能充分释放其能量,但是企业的知识以其内容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保密等级,企业员工以其岗位属性的不同亦具有不同的知识操纵权限.因此,在推动知识广泛传播之前,应该首先确定企业的知识安全框架,并以其约束企业的知识传播过程,如图1所示.如图,KM知识传播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循环往复,没有终点的有向网络;网络的节点可能是知识拥有者,也可能是知识接收者;网络的每条边代表单一的知识传播活动.每个知识传播活动实现对单一知识单元(包括数据,信息,简
8、单知识,知识体和知识体链等)的交流与扩散功能.它具有起点和终点,即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收者,两者可能是员工个体,也可能是团队(包括正式团队和非正式团队)或组织.知识接收者获得知识的过程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取决于知识传播的策略与方式.企业中的员工或团体既可能是知识的拥有者,也可能是知识的接收者,还可能兼有两种角色(此时连接两节点间的边是双向的).知识传播的客体一知识既包括编码知识,也包括非编码知识;既包括个体知识,团队知识也包括组织知识.企业知识安全框架lIJI蓊_熏i_:喜一一_一.图1KM知识传播系统示意传统企业中存在与知识传播要素(知识提供者,知识和知识接收者)相关的诸多妨碍知识传
9、播与共享的主客观因素.例如,传统组织结构下形成的等级观念以及不同主体间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个人风格和心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沟通障碍,进而影响了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将获得更多的收入,许多员工根据自己掌握而别人缺乏的知识和技能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将自己拥有的专门知识作为向企业讨价还价的本钱;员工之间天生具有竞争性,共享知识意味着将自己的职业置于风险之中;知识共享要求人们接受和运用其他人的知识,意味着承认一些人比自己知道得更多,这让一些人心理上难以接受,等等.Tiehenor,Genova和Greenberg等提出知识落差(knowledgegap)概念,认为不同群体由于收入,文化程
10、度,兴趣和动机的不同而存在知识的摄入量和拥有量的巨大差异.在传统企业中,不同员工,团队,部门间知识落差也普遍存在,这当中固然有基于企业知识安全方面的正当原吲以及知识传播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的窖观约,f=!更多的则是缘于主观因素,如知识提供并对个人私利的担忧,知识需要者对颜面的顾及.现代传播学认为传播是人类生命本质的显现,其没定”人是制造符号一崽义系统并从事知识传播的动物”,相信社会群体生活的基本价值超越于个体生活的价值,而群体生活必须建立在有效传播与沟通基础上.可见,员工个体以及群体(团队或组织)具有传播知识的本性,现实中的障碍缘于传统企业内环境的桎梏与约束;KM知识传播要突破上述妨碍因素以实现
11、其目标,既离不开有效的知识传播策略的导引,亦离不开先进的知识传播技术的支持;既离不开对企业知识及其传播规律的深入认识,亦离不开对企业员工(包括知识的拥有者和潜在的接收者)的正确引导;此外,企业还要努力营建包括知识贡献激励机制在内的与KM理念相匹配的企业内环境(这一点笔者已在文献和探讨,不再赘述).简单讲,就是从集成化,系统化观点出发,从”社会一技术”双重属性研究KMS知识传播子系统模型.3KM知识传播层次及策略按知识传播主体层次,将企业KM知识传播分为个体知识传播,团队知识传播和组织知识传播.其中,个体知识传播基于企业员工个人意愿与兴趣,属非正式传播方式,但在企业KM知识传播系统中居于基础地位
12、;团队是企业内的基本学习单元,团队知识传播包括正式团队知识传播和非正式团队知识传播,处于个体传播与组织传播间的桥梁地位,对企业的知识创新与增值意义重大;组织知识传播在企业整体知识传播战略的指导下实现,属正式传播方式,影响的范围广,力度大.3.1KM个体知识传播现代传播学对人的基本设定表明人具有传播的天性.KMS通过营建有利于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企业内环境,消减阻碍员工进行知识传播的障碍因素,从而使员工个体回归其传播本性.当企业中的个体知识传播处于活跃状态时,整个企业知识传播系统的效率和有效性便会显着增强.通过对个体知识传播诱导因素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彰显型传播,交流型传播,中介型传播和求助型传播四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oc 企业 知识 管理 中的 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6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