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形势任务宣讲报告.doc
《邮政形势任务宣讲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邮政形势任务宣讲报告.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抢抓机遇 顺势而为 续写新篇为发展中国特色、江苏特色邮政事业贡献力量-2011形势任务宣讲报告(2011年4月)同志们:今天的这个会,说是“报告会”,其实是一个“交流会”、“分析会”。与大家在一起聊一聊我们邮政这几年的发展成果,理一理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探一探未来发展的道路,使我们对我们邮政的明天能有一个更加正确、清晰、深刻的认识。大家知道,2011年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今年既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同时,再过4个月,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再过7个月,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年度,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需要我们很好地理清
2、思路、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详细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同样,对于中国邮政来说,今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邮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平稳、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政企分开、分业经营、公司化改造等一系列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改革、改造,为邮政赢得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从“十二五”开始,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出、再前进,开辟新的天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次创业”。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这个节点上,很有必要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作一个梳理。今
3、天,我跟大家交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四个关键词:“改革成果初步显现”,“邮政前景十分看好”,“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提升价值展现江苏特色”。第一句话:邮政改革成果非凡,改革激发的活力已经初步显现作为一名“邮政人”,相信对“改革”这个词太耳熟了。在“邮电分营”之后,邮政在改革上几乎没有停止过:“政企分开”、“邮政金融体制改革”、“速递物流体制改革”、组建中邮人寿有人说,邮政这几年的改革比电信、铁路的动作要大的多。对于“政企分开”,大多员工好理解;但对于进行的邮政金融和邮政速递物流体制改革,许多员工就想不通了:邮政经过独立运营近十年来的艰苦打拼,刚刚步入“正道”,怎么又“折腾”了呢?有的员工甚
4、至有“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分营前”的感叹与无奈。特别是面对邮政金融改革,看到邮政银行独立,一些员工甚至担心与彷徨:邮政的收入将来靠什么支撑?自己的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应该说,大家有这些担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任何一个有责任感、有进取心、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都会关注企业的发展走向。但可能由于对国家和集团总部的决策部署了解不够,很可能会对全网实施的改革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我们知道: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今天,邮政金融改革和速递物流改革已经告一段落,那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改革到底有没有促进邮政的发展?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邮政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刘安东
5、总经理用了八个“翻一番”来表明中国邮政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总收入翻一番,金融收入翻一番,速递收入翻一番,余额翻一番,函件翻一番,集邮翻一番,信息代理业务翻一番,以及分销业务翻一番,职工收入也实现了翻一番。我们再分专业来看。先看邮政金融。截至2010年底,全国邮政金融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万亿元。其中,代理网点储蓄余额突破2万亿元,已经比2007年银行刚成立时(当时1.6万亿元)多出了将近4500亿元;新增余额已经达到2008年初银行分设时带走余额的3倍。邮政金融业务收入由2007年组建之初的33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48亿元。到2010年底,我省邮政邮政金融总收入累计实现53亿元
6、,同比增长37%。所有市分行利润均实现了翻番,其中南京、无锡、淮安、镇江4家市分行利润超两番。大家也都听说了,今年春节刚过,全省邮政就收获了一个大大的惊喜:2月7日,全省邮政代理金融储蓄余额达到2003.34亿元,成为全国邮政第一个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省份;全省邮政提前一个多月全面完成代理金融跨年度竞赛各项指标。加之从今年的1月1日起,邮储银行对邮政企业代理储蓄业务实行“固定费率,分档计费”的新政策(根据不同期限储蓄存款,确定分档代理费率标准,最高的是活期,代理费率是2.1%,最低的是五年定期,代理费率是0.5%),江苏邮政作为一个余额大省,全省邮储的收益水平从原来的1.27%提高到1.36
7、%,增加0.9,全省约增加利差收入1.5亿(当然这个存量的增加部分,集团会通过收支差额收走)。再看速递物流。“十一五”期间,全国速递收入总规模超过“十五”末100多亿,国内、国际业务收入均实现翻番。邮政物流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成功开发和运营了戴尔、惠普、摩托罗拉、博世、苹果等一批有品牌、有规模的核心客户群。2010年底,江苏邮政速递物流累计实现业务总收入 17.68亿元,同比增长16 %;实现利润12377万元,同比增长4.88倍。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根据市场竞争需要,在优化网络、提升服务、推进精细化管理上推出许多新举措,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再看邮务类业务。在世界各国
8、邮政业务需求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邮政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169.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06.8亿元,将近翻了一番。函件专业努力克服民用函件市场需求萎缩的困难,积极开发数据库商函、账单、邮资封片卡(贺卡)业务市场,整体上实现了规模发展,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年均增幅16%以上,已开始显现规模效益。至2010年,我省邮政函件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14.8%;发行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6.4%;集邮、信息和代理、分销业务收入也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我省邮政发展情况看,三大板块总收入规模逐年攀升, 2010年达98.5亿元,比2007年的57.41亿元增长了
9、71.6%,年均增长14.5%;邮政企业收入规模(剔除银行、速递物流后)从38亿元上升到57.3亿元,基本达到2008年分业经营前三大板块的总收入规模。通过我们的精心发展,为我们赢得了更大的成本空间,这几年办了一些大事,让员工得到了更多的实惠。2010年,全省光是网点改造就投入1个多亿,网点形象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大对农村投递的投入,全面实行了机动车投递或电动自行车投递。为促进保险及理财业务发展,全省按15-30%的标准高配代理保险营销费用,促进了金融业务转型发展。2007年以来,全省邮政员工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2.9%,劳务工的年均劳动报酬达到了20%。今年年初,根据集团公司精神,
10、完成了合同制员工薪档晋升工作,建立了员工工资增长正常机制,落实了对“金库值守”等六个岗位职级的调整以及40职级岗位工资标准的上调。到去年底,全省邮政基本完成了85的职工小家建设进度,省公司、省会共下拨职工小家建设专项资金1400多万元。面对这一个个沉甸甸的数字,我们作为一名邮政员工,真的感到十分自豪和欣慰!邮政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不仅顺利完成了各项改革,我们的职工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在业务发展上保持强劲势头,三个文明建设、企业品牌形象也在不断提升,这些真是非常难能可贵。大家可以感觉到,目前各行各业对邮政的看法也在转变,包括我们的同行,如电信业、速递业等等,现在很多相关行业现在都在关注或讨
11、论“邮政现象”。大家都知道,邮电分营时邮政同电信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这让我们不由想到了一句话,就是:邮政人,不简单!这句话不是我们自己赞扬自己的,而是胡锦涛总书记说的(2009年“两会”接见何健忠时说的)。这一个个引以为豪的数字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再到“分业经营”,到成立邮政银行和速递物流股份公司,邮政分业运营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没有改革就没有邮政的今天。如果没有改革,谁也养不大。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没有“邮电分营”,仍然依附在电信上,邮政就会有不断萎缩的危险;假如没有“政企分开”、公司化运营,邮政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灵活的体制机制;假如没有“
12、分业经营”,邮政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员工都觉得银行、速递效益这么好,分出去了真可惜,如果在一起就更好了。但辨证地看,如果在混在一起发展,银行、速递物流业务也不能迅速做大,对邮政的贡献也会越来越有限。这些发展的成果,也充分验证了集团刘安东总经理常说的一句说:早改革早受益,谁改革谁受益,哪儿改革哪儿受益。广大员工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邮政要发展,改革是动力,只有依靠改革、依靠发展,才能解决诸多深层次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走出困境。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关心支持;离不开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部署、统一指挥。这些成果的取得,是靠各级邮政领导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闯”
13、出来的;最重要的是靠全体员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干”出来的;是靠全网上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拼”出来的。用基层同志话说,邮政的今天是靠窗口同志“一张张邮票撕出来的”,是广大营销员一户户跑出来,是全体邮政员工勤劳智慧和心血汗水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继续保持奋发有为、敢拼敢闯的精神状态,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赢得未来。谈到这里,可能还会有同志发出这样的疑问:说改革对邮政有利,那么银行的效益好于邮政又怎么讲呢?这里有必要再理一理三大板块关系问题。成立邮政银行、进行商业化运作,这个就不必多说了,因为这是银行业对邮政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邮政金融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邮政、邮
14、政金融、速递物流分业运营,不同于当初的邮电分营,局、行、司三大板块不是各自为政的独行军,而是“一个锅摸勺子”的自家人;不是各自分飞的劳燕,而是系在同一根线上的风筝。三大板块,“同根同宗同祖,同甘同荣同行”,唇齿相依,荣损与共。说到改革,很多人条件反射说到邮电分营,有阴影。那时的邮政企业困难到不能再困难,很多单位发工资都要借款,企业建设资金不足,业务亏损严重,员工频频跳槽。可现在分业经营情况则完全不同,企业运转顺畅,员工利益得到保证,队伍非常稳定,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实践证明,分业经营和邮电分营是两码事,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同根同祖”并不代表要同速度、齐步走。专业体制改革的特点是按照专业和市场
15、的特点去组织本专业的运营,与竞争对手在体制上成为平等的主体。在竞争发展的过程中,三大板块各自在管理上必然会出现一些差异性。比如说银行,既然邮储银行成为了全功能的商业银行,就要完全按照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去运作,这个发展模式不仅包括营销方式、管理方式、体制机制,同时也包括薪酬分配、绩效考核、人力配置,所以说,在这些方面邮政与银行肯定会有一些差别甚至是差距的。再比如说速递物流。大家知道快递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十分残酷的,这就要求速递物流必须适应这种竞争局面,特别要在组织体系、管理效能、学习能力上有一些突破性的革新。将来速递物流还要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运作,进一步向现代快递物流企业转型,在经营机制上也
16、要同步转型和升级。作为邮政,必须要看到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同时对一些好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要主动学习。这种差异性对各个板块自我发展都是有利的,与融合发展是并不矛盾的。说到邮银关系,需要特别提到的是,邮储银行的快速发展对邮政的“反哺”效应已经显现。当前CPI持续走高,通胀预期较为明显,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国家为了抑制通胀,连续几次进行了加息,并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想让更多的资金留在银行体系,减少市场流动性,减弱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压力。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对金融业务的收入影响是很大的。据测算,这几番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下来,对整个江苏邮政金融的收入影响大约8.4个亿(包括邮储银行和邮政)。
17、刚才提到,由于从今年起,邮储银行对邮政企业代理储蓄业务实行“固定费率,分档计费”,这样以来,这些由于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收入影响,全部由银行“背”去了,邮政没有因为宏观政策调整而产生损失。在谈谈银行效益好于邮政的问题,我认为效益好应该这么理解,一是高效益伴随着高风险,银行业、金融业都是周期性高风险行业,近几年属于银行业发展的高峰期、壮年期,但随着宏观形势、市场形势的变化,银行的发展也面临很多压力和不确定性;二是高效益伴随高度竞争。银行的业务现在大家知道都是完全市场化运作,街上门面最多的单位就是银行,无论是储蓄业务、公司业务、信贷业务,都不好做,都是拼出来的;三是高效益伴随着高素质高要求。银行的专
18、业化程度很高,对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也很高。很多银行的同志都说去了银行后压力大很多,休息天都在充电补课。要学业务、学管理、学营销,工作量很大,很多人都说跟不上。所以,银行这口饭也不好吃,也不容易吃。我们邮政的员工在这方面心态要平衡,不要只作表面比对。还需要一个邮政员工比较关注的邮储银行“会不会出去”的问题,也在这里和大家作一个交待。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强调,邮政推选的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也就是说邮政集团公司对邮储银行有永久的控股权,邮储银行永远姓“邮”,不会脱离邮政母体。再一个是“二类网点”问题,现也已经明确。即将实施的二类网点改革,将对现有二类支行按30%迁址、原网点作为邮政代理网点予以
19、保留,10%直接变更为代理网点,另外60%按照“名行实所”模式进行管理。这一改革,最大程度地维护了邮政企业的利益,从政策层面使邮政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至于速递物流公司,那就更不会了。集团公司与31个省邮政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谈了这么多三大板块关系问题,归结成一句话,就是:要实现邮政事业的稳步发展,就要牢固树立“共举邮政大旗,共享全网资源,共创美好未来”融合发展“大邮政”理念。有一位哲人说过:要想走得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就一起走。邮政要想发展得更好更快,就必须消除“分家好过小
20、日子”的小农思维,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形成“人人一把号、共吹和谐发展调”的喜人局面,做到同心同向同力,和睦和美和谐,兄弟抱成一团,相互支撑,求同存异,共同打造中国现代邮政这个航空母舰。其实,现在的实践也证明,邮政、银行、速递的发展是需要互相依靠的。银行发展信贷业务要存款,存款主要来源于邮政,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网点优势也体现在邮政;速递业务要发展,提高利润率,窗口代理业务是一大块,要节省运行成本,必须依靠邮运大网的支持;当然邮政企业要发展各种业务,也需要银行、速递给予很多的支持。全省邮政每一们员工都要争当邮政融合发展的践行者,做到不利于融合发展的话不说,不利于融合发展的事不做,立足岗位为融合发展
21、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二句话:邮政发展市场空间很大,前景无限,未来值得期待邮电分营后,有人抛出邮政产业“夕阳论”,认为邮政信函逐步萎缩,报刊包裹业务也不断萎靡,邮政业务前景暗淡。事实上是这样的吗?邮政独立运营10多年来,我们的收入不仅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还按照国家要求完成了一系列改革;我们不仅保证这么庞大的邮运网络体系得以正常运转,还保证了员工的收入每年都有所增长(特别是劳务工收入增长更高)。这说明什么?说明邮政市场大有可为,邮政发展事在人为。怕的不是传统的业务,而是传统的观念和思维。下面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未来邮政的发展。先从邮政几项基本业务看,邮政业务就有着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函件业务,特别是基
22、于数据库应用的商函业务,无论是商函市场份额和人均商函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商函业务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很高,基于数据库应用的商业信函业务量,包括信用卡信函、商场推销信函等,都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长的。国际著名数据库公司积极进入中国市场,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好中国的数据库营销市场。中国的帐单市场刚刚起步。目前国内金融业发展迅速,个人贷款、基金理财等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各类消费、缴付、支付凭证等账单会有很大的发展市场。银企对账单和保险账单也都还有很大的市场,但我们的开发还远远不够。税务、医保、社保、水、气、电账单,大部分属于地方市场,会随着地方经济水平的提高
23、而发展,但我们大部分都还没有开发。邮政贺卡这两年虽然有了很快发展,但我国人均贺卡量仅为0.6枚,与英国、日本、美国等相去很远。“定制型贺卡”客户,目前也仅占全国机关企事业数量的1.2%,这个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将增收20亿元。报刊发行业务,中国邮政承担着党报党刊发行的特殊服务,这是中国邮政区别于国外邮政的显著特征之一。60年来,中国邮政为了发行好党报党刊,建设了我国发行面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报刊发行网络,这相当于国外一家大的发行集团。当前,中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根据中央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今后几年我国的出版物市场将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随着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出版发行市场化的进程加快,目
24、前相当多的报刊社希望与中国邮政携手,做大做强报刊品牌,这为邮政发行渠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邮政与新华社实施战略合作6年来,新华社主要报刊发行量大幅增长,新华社作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迅速提升,新华社带给邮政企业的发行收入也大幅增加。重点畅销报刊的发行,年近年均收入增幅在17%以上,但这些市场的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如在畅销报刊市场和教育类报刊市场,我们邮政所占份额目前分别不到四分之一和不足10%。再看邮政电子商务。近年来,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据了解,2009年国内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已达2500多亿元,参与网购的网民约1.45亿人。未来三年,国内网购市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邮政 形势 任务 宣讲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6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