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docx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小学生观察力辅导措施 小学生的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提高的,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辅导,逐渐地加以提高。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使小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 只有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才能使儿童的注意力转向应该注意的方面,使其知觉指向应该知觉的东西。 培养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要循序渐进。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提出比较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便于其进行观察。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教师要逐步放手,引导小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其观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师在使小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的同时,应尽量注意培养其
2、观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观察更积极主动。 二、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有无有关知识的准备,对于观察极为重要。知识经验能使人的知觉具有理解性。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即使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也不知如何着手去观察,尤其是对陌生的事物,它既不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也不会引起稳定的注意和积极的思维。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观察,在观察前都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 1. 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观察中难以分清主次,常会受次要东西的影响,而忽视主要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善于用言语引导学生分清主次。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要引导他们开动脑筋来分析事物的主次。同
3、时,要教给小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掌握适当的观察顺序。对于一个观察对象,观察时应先了解整体轮廓,有个大致印象,再仔细观察各个部分,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整体,对整体有更为精确细致的认识,也就是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对有些对象也可以遵循“部分整体部分”的顺序,也可选择“近远”“远近”“上下”“下上”或“表里”的顺序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全面、精确、完整地观察事物。 2教会小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观察的目的在于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经验。要使感性经验丰富、全面,就要动员各种感官全面获取信息。例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小学生学拼音时,既要让他们听教师的发音,又要让他们看教师的口
4、形,还要让他们用手画出字母的形状,听觉、视觉、运动觉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3在观察时要多思考 良好的观察品质是善于发现细小的但却是很有价值的事实,能透过个别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实际上许多科学发现都同观察时的积极思考有关。如鲁班通过丝茅草割破手指,对丝茅草进行观察并经过一定的思考发明了锯;瓦特看到水蒸气将壶盖冲开的现象进行思考,发明了蒸汽机;等等。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小学生在观察时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问题。 四、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在观察过程结束后,应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对所有的观察结果处理和运
5、用的要求应在观察前就提出,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激发观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巩固观察的结果。一般对直观教具演示的观察结果,应为弄懂教材服务;对于专门组织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作观察记录和报告,或写作文、绘画等;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活动,应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等,用这些措施来巩固观察的成果。同时,还可以检查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否完成,从而提高观察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另外,要鼓励小学生提出在观察中发现的新问题,为进一步的观察探索活动做好准备。 小学生观察力辅导案例一:学会观察 辅导题目 学会观察 主题分析 良好的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
6、的观察实践和观察训练。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事物的新、异、奇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一方面可以锻炼观察力,另一方面还可以积累知识经验。教师教会小学生写观察日记,并要求他们养成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目的要求 使小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小学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发展小学生的观察力。 课前准备 选例,树叶,花。 辅导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训练法、操作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小故事。王萌是四年级一班的学习委员,她的作文写得非常好。有一天,她写了一篇我家的小狗丫丫的作文,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都纷纷向她请教写好作
7、文的诀窍,王萌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诀窍,只是我注意观察。贾斌马上反驳:不对不对,我也非常注意观察呀,可我为什么写不出这么生动的作文来呢?王萌笑着说:除了注意观察以外,我每次都在观察之后,仔细地写观察日记,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愁没有东西写了。同学们,你们知道王萌写好作文的诀窍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教师板书“学会观察”) 2课堂讨论。 (1)王萌为什么能写好我家的小狗丫丫呢? (2)你善于观察吗?你经常写观察日记吗? (3)怎样写观察日记? (4)教师总结。观察是写好作文、掌握知识经验、进行发明创造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观察需要具有观察的能力。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
8、实践和观察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新、异、奇,要善于思考,并把他们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锻炼观察力,还可以积累知识经验。在观察时,首先,要有目标;其次,仔细、认真、有序;再有,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此外,要做到善辨多思。良好的观察品质是善于发现细小的但是很有价值的事实,能透过个别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观察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3课堂操作。 (1)落叶中的学问。 请同学观察一片叶子,并把它描述出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请同学观察几片不同的叶子,找出它们的异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观察时要仔细、认真、有序。 (2)
9、给花授粉。 老师拿出两朵花做给花授粉的试验,给同学五分钟时间,描述给花授粉的经过。 老师读一篇学生给梨花授粉的作文中的有关句段:“这活看起来很简单,不过使用橡皮头蘸蘸花粉,再抹到梨花蕊上” 教师总结:观察时不仅要仔细、认真、有序,还要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要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要进行积极的思考。 (3)考考你的观察力。 你的班主任所在的办公室有几位老师? 春天到了,大家说说周围事物的变化。 (4)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教师给小学生读几篇写得好的观察日记,然后组织小学生讨论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教师总结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注意几点:第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第二,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有序;第三,观察时要
10、多动脑,多问为什么;第四,写观察日记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 总结和建议 要想获取知识经验,写好作文,那么平时就要多观察、善于观察,把平时所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怎样做的按照写观察日记的方法记录下来。 课外作业 1观察身边的一个人、一件事或者是一件物品,运用以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2观察家里养的花或鱼,写一写观察日记。 小学生注意力辅导案例一:老师头顶的蜜蜂 辅导题目 老师头顶的蜜蜂 主题分析 注意力是人对一定事物指向和集中的能力,它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注意力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准备状态,所以它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注意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
11、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小学生的注意品质存在着差异性,通过训练可以得到提高。 目的要求 通过注意力训练培养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广度。 课前准备 选例,制作投影片,录音机。 辅导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训练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给学生讲故事(放录音),随后板书“老师头顶的蜜蜂”。 小刚和小红是同桌。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小红认真地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看着黑板上的每一道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而小刚呢,虽然也想好好听课,但是一听到窗外有鸟叫声,就情不自禁地想看看这鸟长得什么样;一听外面有人大喊大叫,他就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还不时地用手摸一下衣服兜里的乒乓
12、球,想着一下课就马上去抢占乒乓球案子。突然,他看见窗外飞进来一只小蜜蜂,在老师头顶舞来舞去的,那蜜蜂嗡嗡地跳着“8”字舞,可有意思了,他不由地笑出了声。老师看见了,要他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下他可傻了,老师讲什么他一点也没听进去,低着头,红着脸,紧张得不知所措。老师批评了他,然后要同桌的小红回答同一个问题。小红干净利落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老师满意地笑了,然后对小刚说:“你可得好好向小红学习啊尸小刚惭愧地坐下了。 2课堂讨论。 (1)小刚为什么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小红为什么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2)小刚应该向小红学习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 课堂操作。 (1)注意广度测验
13、。找一些大小相同的玻璃球放在桌子上,然后用盖子把玻璃球盖上,不让对方看见。这时,告诉学生要注意桌上玻璃球的数量,然后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示一些玻璃球;让学生说出这些玻璃球的数目,并记录学生的回答,看他能说对几次。 (2)注意集中训练。老师依次念一些事物名称(小猫、白菜、黄瓜、苹果、长颈鹿、西红柿、黄鱼、松树、蜻蜓),让学生听到动物名称拍一下手,听到植物名称拍两下手。 (3)注意稳定性训练。 听觉训练:请你找一个闹钟,听它的滴答声,并伴随着闹钟的声音,在心中默念“滴答、滴答、滴答”。第1天念10个,第2天念15个,第3天念20个,第4天念20个以上,每天做8次,这样做56天就行了。 视觉想象训练
14、;首先在大脑中想象一个点,在这一瞬间除了这个点外;头脑中什么也不想,然后再延长这一点使点变成直线,然后再在大脑中描绘成旋涡状等的简单图形;这样每隔一天,让图形复杂些,并用心多描绘几次,连续做十天。 (4)注意广度训练。用五秒钟看一些东西,如书桌上的东西、橱窗内的东西,然后闭上眼睛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越具体越好。 总结和建议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上课只有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才能学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2注意的稳定性和广度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课外作业 让小学生自己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如“拣豆比赛”“穿针比赛”等来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力辅导案例二:毛主席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辅导题
15、目 毛主席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主题分析 注意力水平的高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对目标物的集中程度,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干扰物的抵制。 目的要求 训练学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注意力。 课前准备 选例,制作投影片。 辅导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训练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给学生讲故事,随后板书“毛主席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小时候非常爱读书,学习也非常刻苦,很小的时候就能背三字经等当时私塾里学的课本。上学后,老师每次留的作业他都能及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所以,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有一次,他为了养成读书时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便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看书。开始时,他总是受到别人说话、走动等声音的干
16、扰,眼睛也不自觉地转向周围的人。但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要走神,认真看书。时间长了,别人在旁边做什么都丝毫不影响他,渐渐地养成了读书时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从此,他的学习成绩更好了。 2课堂讨论。 (1)毛主席小时候为了养成读书时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是怎样做的? (2)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受干扰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今后你会怎么去做? 3课堂操作。 (1)教师拿出一叠纸,请一名同学来数,在数的过程中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58? 79? 这样反复三次后,问学生共数了多少张纸? (2)教师找一些难易适中的材料让小学生朗读,这些材料是小学生未曾看过的。朗读时,采用间隔行不同步朗读,同桌两人一前一后开始朗读,
17、时间间隔不要太长,朗读声音要大。读完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可反复练习。 (3)这三个游戏是对学生进行集中注意力训练的。 图5-1中有多少个圆? 图5-1 有多少个圆 图5-2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图5-2 有多少个三角形 找出下列数字中,相邻两个数相加和为10的数,在每对下面画上线。 2 9 4 6 l 9 2 6 4 9 1 9 2 5 5 3 7 3 4 8 2 8 1 1 2 7 3 3 4 4 5 6 9 8 7 3 3 2 8 2 3 l 8 2 5 4 6 8 3 7 总结和建议 1通过课堂操作,我们感受到干扰对学习产生的危害,同时我们要以毛主席为榜样,有意识地在有干扰的环境下进行集中
18、注意力的锻炼。 2要学习和掌握几种简单的抗干扰的方法,如可以通过意志来控制自己,也可以通过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时间限定来自我控制,从而提高我们的注意力。 课外作业 为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有意识地到嘈杂的环境中读书。 小学生记忆力辅导措施 一、要加强对小学生有意识记的培养 首先,要使小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低年级小学生不了解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他们还不善于辨别教材的主次,分不清该记的和不该记的部分,因而他们的识记多半是被动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向他们提出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要帮助他们明确记什么和记多久,哪些课文的段落要背诵,哪些公式、定律要记熟,以及哪些内容要终身记住等。教师应经常结合
19、教学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小学生知道记住某些知识的重要性,逐渐学会向自己提出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因而识记也就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有意的了。 其次,要让小学生学会检查自己识记的效果。低年级小学生还不会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学会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这样学生会给自己提出长远的识记任务,从而提高记忆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他们的有意识记也就会逐渐地发展起来。 二、对小学生进行意义识记的培养 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小学生对识记的教材理解得越透,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搭好新旧知识的桥梁
20、,帮助小学生理解新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直观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图表、语言的形象描述等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使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三、重视小学生记忆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也是鉴别一个人记忆力好坏的指标。要使小学生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以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 四、要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一要及时,二要恰当,三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五、教给小学生记忆的方法 记忆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教会小学生一些常用的记忆方法来发展他们的记忆
21、力。常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导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记忆方法的训练和应用,可以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之中。 小学生记忆力辅导案例一:记忆小故事 辅导题目 记忆小故事 主题分析 记忆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要想尽快地记住所学的大量知识,就要学会科学记忆,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记忆力。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各环节都有自己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提高人的记忆力来说都非常重要。 目的要求 加强小学生有意识记的培养,以提高记忆效果,发展小学生的记忆力;使小学生初步掌握谐音记忆法和特征记忆法。 课前准备
22、 选例,录音机,制作投影片。 辅导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训练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有很好的记忆力?如巢尊相自己的记忆力好,那就要了解记忆的规律,掌握记忆的方法。下面大家先来听一个小故事。”放录音:“一位教授正在大厅里演讲,听众正听得入神,突然闯进一个蒙面人,在大厅内开了三枪,叫嚣了几声,夺门而出。大厅里的听众乱成一片,不知所措。 这时这位教授要求广大听众回答下列问题作为证词,以便向有关方面提出申诉。这几个问题是:这个蒙面人进来时开了几枪?这个蒙面人进来后说了几句话?这个蒙面人的身高、体形、衣着是怎样的?这个蒙面人在厅内停留了多少时间?结果,听众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是
23、不一样的。”(教师板书“记忆小故事”) 2课堂讨论。 (1)对于这个故事,听众对几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什么?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3)教师总结。对于这个故事,听众对几个问题的回答不一样,是因为人们使用的是无意识记。因为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事先没有一点准备(目的),在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也没有特别注意,尤其是对事件的细节更没有注意,这样事后要求人们回忆,当然就会错误百出。如果事先告诉大家将有一个实验,并要求大家记住什么,那么,故事中的几个问题都能答得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识记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3课堂操作。 (1)倒数数字。 教师
24、:“我手里有几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不同的数字,我念卡片上的数字,同学们按照与我念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背诵出来,比如,我念5879,同学们就告诉我9785,谁记住了就站起来说,要快而准确。” 教师报告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数字,原则上选择五个): 4782 1279 3590 6348 57821 98034 49820 579413 643109 学生两两配对,一个学生顺唱数字,另一个学生倒唱该数字。 (2)穿插挑选。 进行小组比赛。首先要选出两个小组的同学,每次由两个小组各出一名同学进行抢答,不是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就来当小小裁判员。答对一个给lo分,看看哪个小组同学的累积分数高。 教师依次念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心理 辅导 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6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