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ppt课件7第七章海洋环流.ppt
《海洋科学导论ppt课件7第七章海洋环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科学导论ppt课件7第七章海洋环流.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风海流 风驱动的海水流动,现象:北冰洋浮冰随海水运动的方向与风吹方向不一致。(18931896年,挪威海洋调查船前进号横越北冰洋时),Fridtjof Nansen,风海流的发现,无限深海漂流理论定义:湍切应力和科氏力平衡时的稳定流动风驱动大尺度环流的关键,1874-1954,Vagn Walfrid Ekman,现象解释漂流理论,无限深海风海流(亦称漂流),运动方程:,解:,其中:,水平湍切应力+科氏力=0,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而形成的稳定流动,风海流,艾克曼螺旋线,摩擦深度,风海流有关经验公式,埃克曼根据观测资料给出经验公式:摩擦深度D与风速经验关系为表层流速V0与风
2、速W的经验关系,摩擦深度:与表面流向相反时对应的深度表面与风向夹角45,相反时与风向夹角225,与x轴夹角-135,随纬度增加,摩擦深度会减小,流速减小,空间结构:,表层流速最大,北半球流向偏于风向的右方45度随深度增加,流向逐渐右偏,流速呈指数减小。摩擦深度D:流向与表面流向相反,流速是表面流速的4.3%,这个深度称之为,以下海流可忽略。埃克曼螺旋:连接各层流速在平面上投影的矢量端点构成。,风海流体积输运深海风海流,水深越浅,从上层到下层的流速矢量越是趋近风矢量的方向。理论计算表明当h/D2时,则可作为无限深海的情况处理浅海风海流存在岸、底摩擦;水体输送:沿风向和垂直风向都有,浅海风海流,风
3、海流的副效应 上升流或下降流,南顺岸风离岸流上升流,秘鲁沿岸著名的上升流区,北顺岸风向岸流下降流,南半球顺岸风作用陆地西岸亦即大洋东岸,海洋内区不均匀风场,北半球风矢量,西向风向北减弱北向Ekman输运向北减弱Ekman辐聚、海表面上升,Ekman辐聚,北半球风矢量,Ekman辐散,东向风向北减弱南向Ekman输运向北减弱Ekman辐散、海表面下降,练习:如图所示风场分布,请给出表层Ekman输运的分布情况,并说明中间区域为辐散还是辐聚?,Ekman输送和Ekman泵,Ekman输送使得海水在某些海域辐聚,某些海域辐散,从而在Ekman层底部产生铅直方向的速度,使海水流入或流出Ekman层,这
4、种现象称为Ekman泵,赤道上升流,赤道上升流,南赤道流跨越赤道,南赤道流跨越赤道Ekman水体输运向两极赤道上升流,副热带环流辐聚,副热带海域,北半球副热带海域:Ekman辐聚、海表面升高,气旋风场Ekman辐散海表面下降、上升流温跃层变浅,反气旋风场Ekman辐聚海表面上升、下降流温跃层加深,辐散,辐聚,温度,盐度,密度,海表面高度,Ekman辐聚次表层温跃层、密跃层和等盐度面均加深,Ekman层,地转层,海表面,温跃层,北半球海洋上层流场情况,摩擦深度,上层(运动),深层(静止),一层半海洋:海表面高度越高,温跃层越深,深层中水平压强梯度力近似为零海水运动微弱,A,B,第五节 惯性流,只
5、考虑科氏力作用下的惯性流动:,运动轨迹为圆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南半球逆时针旋转轨迹半径与运动速度成正比,与纬度成反比,惯性流只考虑科氏力作用,方程:(1)v-(2)u:惯性流是等速圆周运动,流速大小不变。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切向速度为常数,角速度为常数,北半球顺时针转,南半球相反,(1)u,(2)v,相加,水质点运动轨迹,对方程式积分:水质点轨迹是圆形半径为:与纬度有关。周期:频率:纬度越高,半径越小,周期越短,频率越高。,变换形式,积分,惯性流,纬度45度处惯性流:周期为1718h,半径110km.半径为:周期:频率:纬度越高,半径越小,周期越短,频率越
6、高。,地转流,随堂作业:如图所示为南半球海表面高度分布,其中黑色等值线为海表面等高线,请画出海洋表层水平面上水平压强梯度力和科氏力方向,并标出地转流方向,北半球,南半球,风海流空间结构:艾克曼螺旋摩擦深度,惯性流,只考虑科氏力作用下的稳定流动,运动轨迹为圆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指引起海流的外力停止后,在惯性力作用下仍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水流。特点:具有时间性。当惯性力被各种摩阻力抵消时,惯性流也就消失了。,第六节 世界大洋环流及水团分布,(一)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二)世界大洋上层铅直向环流(三)世界大洋表层以下环流及水团(四)大洋环流的成因,总体特征:环流中心偏于大洋西侧,西边界强流,而
7、内区流较弱,6.1 大洋环流的成因,6.1.1 风生大洋环流:西向强化,全球海表面平均动力地形,全球海洋上层流速,世界大洋上层水平环流概图,西向强化,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大洋上层水平环流的地理分布特征,1、副热带海区反气旋式环流:太平洋、大西洋:南半球和北半球都存在。印度洋南半球与大西洋和太平洋相似,北半球冬夏环流形式受季风影响不同,冬半年是反气旋式环流,夏季则消失。2、亚极地海区气旋式环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北极海区受极地弱东风的影响。,大洋上层水平环流各流系的特征,赤道流系:南、北赤道流,对应信风带,亦称信风流。南北不对称,夏季北赤道流在10N到2025N之间,南3N10 S之间。冬
8、季稍偏南。赤道流自东向西逐渐加强。流系主要100300m的上层,平均流速0.250.75m/s。下部有强大的跃层存在,跃层以上温暖高盐的表层水。溶解氧含量高,营养盐低。赤道流是高温、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为特征的流系。印度洋赤道流系主要受季风控制。11至翌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59月盛行西南季风。赤道逆流:对应赤道无风带,平均位置在310N之间。逆流区有充沛的降水,相对赤道流具有高温、低盐特征。它与北赤道流之间存在辐散上升运动,水色和透明度也相对降低。赤道潜流(The Cromwell Current(also called Pacific Equatorial Undercurrent or
9、just Equatorial Undercurrent):南赤道流区下方温跃层内,与赤道流相反自西向东的流,成带状分布,厚约200m,宽300km,最大流速达1.5m/s。流轴常与温跃层一致,向东变浅,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强流。流场特征:流速大,流幅窄,影响深度深。与近岸水相比,具有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对周围气候影响:温暖湿润北(半球)强南(半球)弱,西边界流,太平洋黑潮Kuroshio东澳流大西洋湾流Gulf Stream巴西流Brazil印度洋厄加勒斯海流和莫桑比克流,课堂留下的思考讨论问题,西边界流北(半球)强南(半球)弱Why?,湾流Gulf Stream:
10、佛罗里达流与安的列斯流汇合处视为起点。北上经1200km,到哈特拉斯角,又离岸向东,直到45W附近的格陵兰滩以南,行程2500km。然后转向东北,横越大西洋北大西洋流。湾流在海面宽度100150km,表层最大流速2.5m/s,最大流速偏在流轴左方,沿途流量不断增大,影响深度可达海底。两侧有自北向南的逆流存在。(流轴两种定义)湾流方向左侧为高密冷水,右侧低密暖水,水平温度梯度高达10C/20km。等密线倾斜渗达2000m以下。绝大部分达海底。,常有弯曲现象,流轴弯曲足够大,与主流分离在南侧形成气旋式冷涡,在北侧则形成反气旋式暖涡涡沿湾流相反方向移动空间特征尺度为数百千米,有时存在几年,中尺度涡,
11、是指发生在海洋中,尺度从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的水平涡旋。这种涡旋类似大气中的气旋和反气旋,故又称为天气式海洋涡旋。气旋式海洋涡旋冷涡水按照逆时针旋转(北半球),将下层冷水带到上层水层中,使水温降低,使海面升高。反气旋式涡旋暖涡 水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上层暖水进入下层冷水中,使海面下降,称为暖涡。涡旋的厚度为400600米,最厚度可从表层一直延伸到海底。,按起源和生存方式可分成流环、流环式中尺度涡和中大洋中尺度涡 3种。流环:起源于大洋西边界的西向强化流。在湾流和黑潮中常出现海流弯曲现象,当弯曲程度很大时,便出现冷涡和暖涡,它们脱离了母流,而形成了直径100300千米的流环。其表层旋转的线速率可高
12、达90150厘米 秒。此速率随深度而降低。流旋的持续时间可达23年。流环式中尺度涡:生存于北大西洋的冷水区中,强度约为流环的一半,宽度则比流环大1倍。属于冷涡。中大洋中尺度涡:在地球上的海洋中几乎无处不有。具有550 厘米秒的旋转速率,向下可延伸到整个水柱。存在的周期从几周至几个月。,黑潮Kuroshio Current:菲律宾群岛东侧北上,主流从台湾东侧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水道进入东海,沿陆坡向东北方向流动。到九州西南方一部分向北层对马暖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在此之前也有一部分进入黄海称黄海暖流,具有风生补偿流特征。黑潮主干经吐噶喇海峡进入太平洋,沿日本列岛流向东北。在35N附近分两支:
13、主干转向东流直到160E,称黑潮延续体一支在40N附近与亲潮(Oyashio Current)汇合转向东流汇于黑潮延续体,横过太平洋。西边界流每年向高纬输送热量,约同暖气团输送热量相等。,北太平洋漂流西风漂流North Pacific Current:是黑潮延续体的延续,在北美沿岸附近分为两支:向南一支称为加利福尼亚流(California Current),汇于北赤道流;向北一支称为阿拉斯加流(Alaska Current)北太平洋气旋式环流:阿拉斯加流、阿留申流(Aleutian Current)、连同亚洲沿岸南下的亲潮(Oyashio Current)共同构成北太平洋高纬海区气旋式环流。
14、,北大西洋漂流西风漂流North Atlantic Current:在欧洲沿岸附近分为三支:中支进入挪威海,称挪威海流(Norwegian Current);南支沿欧洲海岸向南,称加那利流(Canary Current),向南与北赤道流汇合,构成北大西洋反气旋式环流;北支流向冰岛南方海域,称伊尔明格流(The Irminger Current)。北大西洋气旋式环流:伊尔明格流,东、西格陵兰流(E.,W.Greenland Current)及北美沿岸拉布拉多流(Labrador Current)构成北大西洋高纬海区气旋式环流。,南极绕极流南半球西风漂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15、Current(ACC):由于南极海域连成一片,南半球西风飘流环绕整个南极大陆,是一支自西向东的强大流动。流动自表至底,其上部是漂流,下部为地转流。在大洋东岸向北分支,太平洋秘鲁流,大西洋本格拉流,印度洋西澳流。南极锋:大西洋和印度洋平均位置为50S,太平洋位于60。南极辐聚带:风场分布不均形成,使低盐、富溶解氧表层水在极锋向极一侧下沉。极锋两侧气候特征也有明显差异。极地海区干冷、亚南极海区为极地与温带海洋气团轮流控制,季节性明显。频繁的气旋活动,降水量较多,海况恶劣。特别南半球的冬季,风与浪更大。称其为“咆哮45”或“咆哮好望角”,东边界流East boundary current:,太平洋
16、加利福尼亚流秘鲁流,大西洋加那利流本格拉流,印度洋西澳流,流场特性:是寒流,流幅宽、流速小、影响深度浅水文特性:低温、低盐、水色低、透明度小的特征,东边界流:寒流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水文特征。原因:信风常年沿岸吹,风速分布不均(近岸小,海面大),海水离岸运动。对气候影响:干旱少雨,有利海雾形成。与西边界流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特点形成明显差异。来自高纬海区的寒流,形成大气冷下垫面,上层大气层结稳定,都是暖流流场特征:流幅窄,流速大,影响深度深。水文特征:与近岸水相比,具有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对周围气候影响:温暖湿润北(半球)强南(半球)弱,东西边界流特征对比,都是
17、寒流,流场特征:流幅宽、流速小、影响深度浅水文特征:与近岸水相比,具有低温、低盐,水色低、透明度小等特征对周围气候影响:寒冷、干旱、少雨,有利海雾形成。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水文特征。,西边界流,东边界流,东西边界流特征对比,极地环流北冰洋中的环流,从大西洋进入的挪威流及一些沿岸流。加拿大海盆为一巨大反气旋式环流,从楚奇科海穿越北极到达格陵兰海,部分西折,部分汇入东格陵兰流,把大量的浮冰携带进入大西洋。,极地环流南极海区环流,南极大陆边缘一个很窄范围内,极地东风作用,形成一支自东向西绕南极大陆边缘的小环流,称为极地东风环流。与南极绕极流间,形成南极辐散带。与南极大陆间形成海水沿陆架的辐
18、聚下沉,即南极大陆辐聚区,亦是南极陆架表层海水下沉的动力学原因。,副热带辐聚区海洋沙漠,反气旋大环流的中间海域,流向不定,流速甚小。表层海水辐聚下沉副热带辐聚区形成高温、高盐、高溶解氧次表层水。具有世界上最高水色和透明度,“海洋沙漠”透明度最大海马尾藻海,北大西洋2035N,4075W副高,又称“马纬度”:南北纬30,此处无风,运马的船在此处停留,船上的淡水不足,将马赶入海中,后称其为“马纬度”,大洋环流认识,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对北太平洋环流认识,2011年3月11日,宫城县名取市,海啸来袭时的场面。新闻直升机拍摄,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海啸产生的大量垃圾,估计海洋中的垃圾2500万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洋 科学 导论 ppt 课件 第七 环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5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