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旅游职业学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
《【大学】旅游职业学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旅游职业学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XX旅游职业学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1 专业建设基础41.1学院基本情况41.2行业背景41.3 人才需求分析61.3.1 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缺乏61.3.2 XX市景区开发与管理类人才需求空间大61.4 专业现状71.4.1 人才培养现状71.4.2 师资队伍81.4.3 科研能力81.4.4 专业的硬件设施81.4.5 校外实习基地82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02.1 专业介绍102.2 专业定位102.3 专业建设目标112.3.1 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112.3.2 完善课程改革112.3.3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112.3.4 完善校
2、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122.3.5 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122.3.6 完善三方评价体系122.4. 专业主干课程介绍133 专业建设的内容173.1“校企合作,项目引领,双师双证,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173.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183.2.1 课程体系开发183.2.2 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193.2.3 教材建设193.3 教学团队建设193.3.1 培养专业带头人193.3.2 培养骨干教师203.3.3 培养双师型教师203.3.4 培养青年教师203.3.5 聘请兼职教师213.4 实训基地建设213.4.1 校内实验室建设213.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223.5 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223.5.1 积极推进渝东南及XX地区旅游景区的科学开发223.5.2 提高西部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223.6 三方评价体系建设233.6.1 学生自评233.6.2 学校考评233.6.3 企业评价243.7 专业群建设244 改革与保障措施254.1 改革措施254.1.1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54.1.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改革254.1.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254.1.4 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改革264.2 保障措施264.2.1 组织保障264.2.2 经费保障264.2.3 政策保障274.2.4 质量监控275 预期绩效与建
4、设进度295.1 预期绩效295.2 建设进度306 建设经费预算341 专业建设基础1.1学院基本情况XX旅游职业学院是XX市人民政府设立,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西部唯一公办旅游类高职院校,是XX市旅游教育重点建设高校和着力打造的旅游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旅游教育科研重要平台、旅游信息科学重要窗口。学院占地506亩,校舍规划总面积19.3万,已建成17.9万的教学、行政、生活用房和图书馆,有旅游类专业藏书30余万册。建有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学室、实验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标准田径场等,并配置了齐全的教学、科研、实训、办公、后勤各类设施设备。学院多元化引进师资,建立了一支专业知识精、教学能力强、科
5、研水平高(已获申批的省级科研项目有3项)、师德师风好的教师队伍。拥有教职工1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0余人。特聘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并为学生授课、开讲座、作报告。另有西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派遣的支教教师10余人和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派遣的外籍支教教师2人。学院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而创立,以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为己任。遵循科学性、前瞻性、适应性原则,设置有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旅游规划系、旅游装备系、公共基础部等系部,开设了导游、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等14个旅游类专业,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旅游学科体系。在办学实践中砥砺出“乘物游心
6、融古铸今”的学院精神和“乐山水 化人文”的院训,在全国旅游院校中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1.2行业背景我国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旅游景区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截止至目前为止,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1项,其中文化遗产29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7座,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全国共建成旅游区(点)约15000家,涵盖了自然风光、人文古迹、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些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XX市
7、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乌江画廊、天生三桥、温泉之都等。XX市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速度逐步加快。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推进XX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XX市十二五规划、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提出后,旅游业成为了XX市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XX十二五纲要中提出,将对XX市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与布局,将打造山水都市旅游、长江三峡旅游、大足石刻国际旅游和乌江画廊旅游等四大精品旅游建设项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景区已成为继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后旅游业
8、的又一支柱子行业。与此相对应,我国旅游景区所接待的旅游者数量也逐年增多。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最新数据),2009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6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96.75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收入10183.6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6.4%;旅游业总收入1.2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3%。XX市的发展同样喜人,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达到了1.6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917.85亿元,外汇收入达到了7.03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把XX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西部旅游高地,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景区业仍然
9、是最充分分享旅游行业景气度的子行业,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然而,尽管我国旅游景区数量增加迅速,形势喜人。但是,旅游景区在规划、开发、管理、营销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集中表现:(1)旅游资源的加工水平不高,缺乏旅游精品。旅游产品的开发以自然风光开发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地貌景观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不够。西部的大漠风情、熔岩峡谷高山流水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2)景区服务接待设施及管理水平不高。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国内旅游景区
10、(点)服务质量评价“很好”与“好”的占调查总人数的53.2% ,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景区(点)服务质量评价为4分和5分(总分为5分)的只占调查总数的56%,每年因景区的管理和接待水平而产生的旅游投诉仍为数不少,反映出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3)景区营销刚刚起步,缺乏旅游品牌意识。主要的问题是旅游景区的规划与营销脱节,规划部门策划的主题形象往往没有得到营销部门的市场信息认可,营销部门的市场推广不研究资源、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市场促销盲目性较大。同时营销理念落后,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缺乏新技术的运用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
11、才的缺乏却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数据表明,在全国被调查的旅游景区人才中,拥有旅游背景的仅为18.3%,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只有10%的人有旅游专业背景。景区需要一大批专业的人才,特别是一些懂得景区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人才,人才已经是制约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1.3 人才需求分析1.3.1 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旅游业发展速度快,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尤其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人员已经无法满足旅游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旅游业就业人数2010年为1150万人,2015年将达到1525万人,年新增直接就业人数70万人。旅游业面临着巨大人才缺口,缺口至少有20
12、0万,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其中,旅游景区行业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娱乐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人才的缺口更大。从旅游从业人员的质量看,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职业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部分旅游企业中,景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据河北省100个旅游度假区调查,景区人力资源配置中,大专以上人才不足30% ,而旅游资源开发和相关专业人才不足3%。二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的变化,都市人越来越向往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乐趣。在农业旅游的影响下,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也进入到旅游行业中。这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未接受过旅游业的相关学习与培训,
13、因而缺乏旅游职业素质。目前,景区开发与管理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加大培养力度。据国家旅游局资料显示,到2009年,全国举办旅游教育的院校共有1733所,旅游高等院校852所,旅游中等职业学校881所;旅游院校在校生为95.24万人,旅游高等院校49.84万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45.41万人;高中级旅游院校培养的众多的旅游专业学生中,景区专业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据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目录调整方案(2009),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举办时间最早为2000年,到2008年底,全国相关院校设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为44所,在校生人数为5680人,2009年计划招生人数为3430人。该专业建设发
14、展目前处于探索期,但发展较迅速。但是从专业发布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开办的该专业很少,往往只招收一个班,一般50人左右,显然,这与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景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相差甚远。1.3.2 XX市景区开发与管理类人才需求空间大XX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XX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将成为XX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推动力。“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XX打造为形象鲜明、产品多元、服务一流的“旅游名城”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布局上,将以丰富的旅游精品项目为基础,打造四大主要精品建设项目:一为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XX
15、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集旅游咨询、游客集散、旅游购物、产品展示、形象宣传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抗战遗址旅游产品保护开发;红岩联线旅游精品;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村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产品;东水门和磁器口古镇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统景温泉、天赐温泉、梨树湾温泉、北碚温泉城,建国际级温泉基地,打造5A旅游景区;长寿湖湖泊观光,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二为长江三峡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小三峡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神女溪景区开发;白帝城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天坑地缝景区建设;石宝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以白鹤梁为核心的涪陵白岩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丰都名山与雪玉洞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三为
16、大足石刻国际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大足石刻景区提档升级;龙水湖观光休闲旅游区建设;玉龙山森林公园景区开发。四为乌江画廊旅游精品建设项目,分为仙女山、天生三硚景区提档升级,打造山地观光休闲旅游景区;芙蓉洞与芙蓉江观光休闲旅游景区;乌江画廊(彭水至酉阳段乌江和黔江阿蓬江),打造峡谷游船观光与民族风情旅游景区;小南海,打造地震遗址观光科普教育旅游景区;龚滩、龙潭、洪安古镇开发。因此,“十二五”时期,XX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旅游专业从业人员尤其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人员的需求大。如渝东南地区被XX市定位为“民俗生态旅游带”,着力打造四大民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但人才的缺乏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仅黔江区201
17、5年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口将在10000人以上,在其旅游景区中,景区开发、管理、服务人才严重不足,需求十分巨大。但是,目前XX市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学院仅有XX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XX工商职业学院、XX师范大学旅游学院、XX文理学院旅游学院、XX旅游职业学院等,还有一些高校如XX大学、西南大学在相近专业培养旅游景区开发方向的研究生,上述院校除XX旅游职业学院外均没有设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这已经成为XX市乃至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阻碍。1.4 专业现状1.4.1 人才培养现状学院以就业与市场为导向,已建立了“工学交替,产学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四川九寨沟风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凤凰
18、古城、贵州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武隆天生三硚、大足石刻、峡谷公园等多个景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学期学院都安排学生有两周时间室内实习和到上述企业的实训活动,通过这样的实习、实训,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另一方面订单式培养企业与景区所需人才。学校同国内知名的旅游规划、景区设计与开发、旅游营销公司、旅行社,如国际旅行社、XX浩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中国青年旅行社、武隆喀斯特地心旅游股份有限公司、XX长江旅游国际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形式。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开阔教师的眼界;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习到最新的旅游规划、景观设计、
19、旅游开发、景区管理与服务理念。学院在2011年5月将首届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安排到大足石刻风景区、三峡旅游景区、XX康辉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见习两周,让本专业以轮岗的形式,对景区行业的各种岗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邀请著名旅游规划专家到校讲学,使师生都能及时了解到景区开发与旅游规划方面的最新进展。1.4.2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景区开发与管理专职教师20人,旅游行业的固定兼职教师11人,形成了技术力量较稳定的、理论和实际能力都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研究生学历17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长期保持着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在景区开发与管理方向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
20、,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整体素质较高,能很好的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校学生人数已达255人,学生的报到率达90%。1.4.3 科研能力学院努力把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打造成产学研一体的XX市旅游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旅游教育科研重要平台、旅游信息科学重要窗口。虽然学院仅仅成立两年时间,但是,经过努力,已经成功申报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11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主持参与了“黔江区十二五旅游规划”和XX武隆黔江酉阳乌江画廊和长江三峡黔江张家界(凤凰古城)旅游精品线路的规划设计工作。2010年培训XX市旅游企业员工500人次。通过项目实
21、施与培训,有力的为XX市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保证,也为我院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旅游业产学研重要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4.4 专业的硬件设施本专业目前拥有9个校内实验室,其中模拟景区开发与管理实验室3间, “XX山水酒店”、茶艺实验室、旅游信息化机房(旅行社、旅游营销与电子商务)、情景模拟实训室(导游模拟)、形体训练室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建立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满足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4.5 校外实习基地我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立足于地方旅游产业,先后与四川九寨沟风景区、峨眉山风景区、卧龙大熊猫基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凤凰古城、贵州黄果树瀑
22、布、武隆天生三硚、大足石刻、峡谷公园等景区及九寨沟青年旅行社、XX浩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中国青年旅行社、武隆喀斯特地心旅游股份有限公司、XX长江旅游国际公司、XX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国际旅行社等企业和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各企业及景区合作伙伴为校内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并为学院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保证行业实践、行业调研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与各企业、景区分管部门签署协议,为它们提供智力服务和技术支持,并为其订单培养紧缺旅游人才。2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2.1 专业介绍景
23、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是XX旅游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2010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255人。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核心,培养掌握旅游景区一线工作基本技能(包括景区开发、景区路线设计、景区策划与营销等)及服务于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等新型旅游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专业训练,学生可以了解景区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旅游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技巧,提高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并在获得毕业证书外,还通过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获得双证书。在本专业的教学中,不仅强调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还为学生提供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凤凰古城等景区和XX浩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国青年旅行社等多家实习、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旅游 职业学院 景区 开发 管理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5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