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一)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大多数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写。为此,我校提出了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今年,青岛的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热点就是“生活化作文”。因此,我在教学中就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将收获总结如下:适用范围:小学四、五年级 理论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
2、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我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操作要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教学策略研究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通用模式:先要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途径,学生亲自实践,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另一条是间接的途径,是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想写。 透视小学生作文的现状,我们在反思作文教学的困惑之余,不难捕捉到问题的实质:小学生封闭机械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屏闭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剥夺了他们扩展生活外延、品味生活内涵的权力生活底蕴的丧失,自然成了写作灵感枯竭的根本理由。小学生作文的悲剧实际上就是传统作文教学的悲剧。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正是由于忽视了以真实为原始生态的生活作为学生写作的逻辑始点,才走进了一条令人悲哀的死胡同。因此,进行小学作文教学中以交流促写作的策略研究,改变小学生作文的现状,革除学生作文“假”、“空”、“套”的弊病,为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带来活力。首先,我们应让学生的习作时空,
4、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他们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生命的律动。 刚开始写作时,有些学生常常叼着笔杆发椤,觉得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这主要是同学们还没有学会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历史,感受人生,丰富生活经历,丰富人生体验,就能更好地感知作品形象。这种人生体验可以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来自他人的生活经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种体验就能丰富起来。在写我学会了洗衣服这一文前,我先让学生参加一次洗手
5、帕劳动,鼓励学生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中进行观察和体会,才能把本次作文写好。要写作文,不仅要认真仔细看,还要用心记。1、记洗的过程是分几步进行的。2、记这几步的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3、记每一步是怎样进行,要用哪些东西,有哪些动作,只有记得准确,才能写得通顺、具体。通过洗手帕的劳动,再让学生到家里去亲自实践洗衣服一次,记住洗衣服的过程要领,在写作前还要同学们把每一步说清楚,再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这样通过亲身实践,观察体会,学生就能有条理地把我学会了洗衣服这篇作文写好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被一双充满兴趣的眼睛捕捉到,就可能成为美妙故事的开端。生活
6、是无边无际的,学生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都能成为作文中鲜活的材料,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充分自由的取材空间,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进行作文训练,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如我指导智慧这一主题的作文时,我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分成小组自己批来报纸,然后在街上叫卖,看谁的办法多、方法巧,能使自己的报纸在最短时间内卖完。学生们对这一活动感到特别新鲜有趣。因此,特别投入。有的学生卖了一上午的报纸,只卖了一张,赚了一角钱,而有的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一下就把报纸卖完了。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受益非浅,他们总结了许多经验,如:报纸要分门别类放好,标题要醒目,要善于吆喝,要找准目标他们的感受也非常多,有
7、第一声吆喝的艰难,卖出第一份报的惊喜;也有赚钱的艰难,从而更加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还有的从卖报这次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再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学生怎能不文思泉涌呢?看来,只有把学生融入到社会 之中,融入到生活当中,让他们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他们 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 二、作文内容生活化让学生乐写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的,我们在研究作文生活化策略时,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内容系列。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观照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
8、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情”、“识”“辞”的双重转化过程,因此,丰富学生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学校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作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其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它生活的内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内容,要以自我表现、生活写照、应用、议论文字、说明文字等作文内容将生活的一切作为作文
9、内容的一切,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活化生活积累,促使学生“一写为快”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脑中沉睡着的生活积累,一旦被激活,情感的大海就有壮丽的浪涛。这样火热的情感与内部语言有机融合,所写之作才有血有肉。因此,平时应抓拄契机,活化学生丰富的积累,让学生有强烈的写作冲动,促使学生“一写为快”。 活跃思维,给学生以自由命题的空间,我经常选取报刊上的短文和电视上的一些热点新闻作为作文材料。选取的材料短小精悍,情节性强,贴近生活。在谈到参与十多年WTO谈判的外经贸部处长王真被一家外国保险公司百万年薪挖走、清华学子刘海洋
10、“硫酸伤熊”时,学生的反应异常激烈,从对人才的流失的扼腕之痛、人才的管理机制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从口诛笔伐这位清华学子、学历与人格的思考到家庭学校的教育机制等等,学生思维活跃,视觉敏锐,能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作文,自由命题空间大,真正做到了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然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优化习作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写 在实践中,笔者初步探索出一种“以学定教,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互改誊写再改”,学生完全不受时空限制完成习作,最大限度张扬其个性。教师在了解了最真实具体的学情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师生互动点评,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11、掌握了写作秘诀。 其次,“小学作文教学中以交流促写作的策略研究”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体现。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博览群书,让学生胸有成竹 阅读是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苏教版的语文教材
12、注意了课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新增了不少传世名篇,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文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精读,更要深读、体会、感受。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 另外,语文教师应该有较强的包容性,允许学生写出风格各异的文章。有的学生善于写“大江东去”,就没必要硬要他去使棒棍;有的学生偏爱风花雪月,也就不要强迫他写金戈铁马。对学生作文中的个性表现,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教师均应尊重,并进行引导,让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使学生在自己个性的引导下养成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走向作文的成功。 以上是我对生活化作文的一些粗
13、浅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专家和领导予以指导和帮助。 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值得感动或难忘的事,学会感恩,并写出真情实感,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教学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14、师补充叙述: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让我们终身难忘。当我们被一幕幕事情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感动画面或场景,营造表达氛围。 二、抛砖引玉 1谈话,拨动“琴弦” 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你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这些情感是什么造成的呢?你若能把这令你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出来,定能感动听众。老师我也有种种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我亲爱的学生最让我感动。 教师小结 三、激发兴趣,学习例文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一定经
15、历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同学,她准备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让人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你们爱听吗? 2听例文天使就在我的左右录音: 这位同学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的感受是什么? 3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了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在叙事中抒情的方法,让读者深受感动,这就是我们这次习作中他们需要尝试的地方。 1)板书:在叙事中抒情 2)阳光使鲜花开放,雨露使禾苗茁壮,真情使人心灵激荡。写事时,恰到好处地表达真情实感,能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3)过渡: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会有喜怒哀乐,在写事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吸引读者。 讨论:假如
16、让你写令人感动的事你准备写什么呢?自己准备怎样写,用上哪些表达方法,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四、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告诉同学什么?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 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的事。 3引导小结,明确范围:生活中有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到 五、指导选材、拓展思路 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 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
17、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 2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写作内容。 六、提出要求、独立试写 1一般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把文章写具体是最基础的,只有写具体了,才能生动,只有生动才会吸引人。那么怎样才能把事情的过程写得具体一些?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由几段话组成的,一段话又是由好多句子组成的,把每句话的意思写具体了,文章不就具体了吗? 板书:写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2学生独立习作 3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 四、独立试写。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8、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板书设计:内容具体 要求: 语句通顺,感情真感。 (二)教育创新要以学生为本 与传统教育相比,在素质教育环境下,青少年儿童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的学生,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艺术,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创新师生沟通方法,提高了解学生的能力 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必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音,然后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找到教育的切入口。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有很多,但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学生与教师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防备心理
19、,如果教师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教师敞开的,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搞好师生关系是前提。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在师生交流中处处体现出关心爱护学生的情感。但教师的这种情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师爱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就谈不上师爱。尊重学生就要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放宽尺度衡量学生,人无完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只有放宽尺度来衡量学生,才能找出学生自己都没有感觉到的优点,才能从学生的缺点中发掘闪光点,而这些优点和闪光点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基础。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产生
20、的爱才是真正的师爱,在师爱的基础上与学生沟通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才能有的放矢,达到理想的效果。 当然,与学生进行沟通还需要有沟通的技巧,一般来说,学生是难以面对面向教师敞开心扉的,当你难以从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妨用书面沟通的形式。比如,开设心理信箱,让学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理矛盾,教师用书信的方式向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说,这样既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尴尬,又有利于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把问题说得更清楚。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寻找有效的
21、教育方法,避免面对面教育的盲目性。同时,书面形式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学生也容易感觉到师爱的温暖,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 了解学生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和学生一起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把自己融入到学生集体中去。活动过程中,在注意自己教师身份的前提下,为了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妨把学生当成“老师”,在他们面前犯一些“错误”,让学生在对老师的“批评”中了解老师,打破学生对教师的盲目崇拜,在了解老师的基础上尊重老师,在尊重的基础上接纳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和教师进行真正心灵上的交流,教师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创新学生管理方法,培养学生
22、自我教育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就不要事必躬亲,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师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过程中的作用不是盲目地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学生之间相处,难免发生矛盾冲突。当遇到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分析矛盾冲突的性质,如果是一般性的矛盾冲突,教师就不要轻易涉足其中,不妨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给学生创造自己解决矛盾冲突的时间和机会,事后再与学生探讨解决方法的正确性。当学生为了解决矛盾冲突找到你时,也不要轻易去干涉,而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积
23、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和学会共处的技巧,也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否则,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 管理学生主要依靠有效的管理制度,要想让管理制度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班级制度体现出本班的集体力量。因此,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制定出具有本班特色、适合本班执行的制度,然后用富有人情味的语言进行表述,寓制度于情感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教育作用,更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去遵守。 批评教育是学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小错误,教师最好用幽默的语言代替生硬的说
24、教,用饱含期待的眼神代替责备的目光,用微笑的启示代替严肃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学生也更愿意接受。如果学生犯下比较严重的错误,教师首先不能给学生上纲上线,其实许多学生犯错误都是因为一时没有控制好自己,无意中犯下的,并不是因为学生的道德品质败坏。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想到的应是如何维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受到伤害,而不是如何教育惩罚学生。例如,当学生发生偷盗行为时,我们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掩饰其不良行为,避免让他呈现于大庭广众之下,然后暗示他交出偷盗物品,如果没有交出被盗物品,教师不妨自己买一个充当丢失的物品,然后在同学面前说:某学生的物品被一个学生拣到了,但是这位同学想要做好事
25、不留名,偷偷地把物品放在了我的办公室,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教师表面上是在表扬学生,实际上暗含了老师对这个学生的批评和期待。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改正错误,也会使他终生难忘教师的良苦用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自信心的培养方式,让学生树立“我是好学生”的观念 自信心是每个人发展自己的前提条件,没有自信心的学生,就会放弃自我发展的努力和激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教师首先要自信,用教师的自信来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发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用自信的语气和眼神与学生交流,用教师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例如:面对教学中的难题,教师先是装出不能解决的神态,然后充满自信地说:我一定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大家有没有这个信
26、心?在教师的激励下每个学生的信心必然会大增,然后和学生一起“努力”把难题解决掉。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如:鼓励学生发表演说,阐述自己的观点;开辟供学生自由发表其作品的墙报栏;单独给某个学生一道他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对他说:这是我专门为你出的,你试试能不能解决等。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实践中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使学生从自我实现中获得自信,从而树立“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离不开榜样的教育,但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会起到应有
27、的作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运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时,最好不要直接要求学生向某某同学学习,因为学生身边的榜样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学生对他比较了解,常常会觉得他还不够作为学生的榜样,会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直接要求学生向他学习会无形中挫伤一般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有效发挥榜样的作用。好的做法是采用暗示的方式诱导学生向榜样学习,例如:向学生介绍某某同学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取得好成绩的;某某同学做好事的经过和当时的心理活动。这种润物于无声的教育,学生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并自觉地向榜样学习,同进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只有
28、通过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来提高教育的质量,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内容生活化” “让小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听起来是老调重弹,颇无新意,但现实反映,在许多小学生的习作中确是“无事可叙,无情可抒”,为此,关于小学作文内容问题仍有旧曲新奏的必要性。 调查发现,小学生习作叫困原因,一是重于技巧,忽略内容。教师把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习作的成文上,把视线投射在课堂教学的狭隘范围里,偏重于谋篇布局的组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等技能的指导上,这就不可避免地较少去思考小学生习作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了。二是命题呆板,脱离生活。教师除了按教材规定的命题原封不动地交给学生外,还有教师命题,
29、让学生按照一种程式,拟一个题目去作,习作命题所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灵实际。三是只重习作,不顾积累。习作指导单一,只顾两周一次大作文的命题,指导与批改,对学生平日的周记或片断训练,尤其是那些课外阅读,语文活动,校内外生活更是没有很好地去过问与关心。平时缺乏习作素材的积累难怪一提作文就生厌。 笔者认为,现今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小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天天接触周边的社会生活,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内容应该来自生活,走作文内容生活化之路。“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教师勤于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定能改变学生习作时“无真事可叙,无真情可抒”的窘态。 学生作文首先是内容。内容哪里来?从生活中
30、撷取。但这一朴实无华的习作的普遍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好好地去遵循。尽管课堂中也有启发学生认识事物,选取材料的指导,但往往是脱离学生实际而又局限于抽象性的说教,因而较难开拓学生思路,激起情感的涟漪。为此,小学作文教学最基本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习作题材,丰富习作内容。让他们亲身感受,直抒情感,达到文有真意的习作目的。学校和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丰富生活内容创造条件。 途径一:走向社会。要组织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去见识世界,认识生活,开阔视野,增长见闻。那种连春秋游都停止的因噎废食之做法,绝非园丁育苗的应有态度。 途径二:活动感知。经常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与组织,尤其
31、是高年段。当学生成了活动的真正主人,习作中才会有童言稚语,也才会流露真情实感。一学期中难得搞一二次活动,而学生又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当然有习作倾吐这欲望。 途径三:观察认知。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周边的生活,这才是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当今小学生所见所闻颇多,但多是处在无意注意状态下,教师的责任在于指导学生无能为力留心观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从观察中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为习作进行材料的“原始积累”。 途径四:家校配合。请家长利用假日创造条件与机会,带领孩子去走亲戚或旅游,使孩子们能从不同于学校集体生活的氛围中去领略生活,这对小学生装来说新鲜感更强,习作也就更富于个性色彩。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
32、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然而,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实话实说。所以我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以丰富习作源泉,真正达到作文抒真情、表实感的要求。 (四)浅议小学生作文指导的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每个作文老师都应该自觉实践这种理念,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改进作文教学现况而努力。一段来,我在实践作文指导生活化的课题中,深有体会,现把主要做法汇
33、报如下: 一、联系生活,扩展生活 众所周知,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小学生的作文要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就要注意锤炼他们的语言,扩展他们的思维。开展尽可能多的异彩纷呈的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因为活动可以为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供无限的空间,能够调动其所有的感官。用学生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品味人生。把用眼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笔记录下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电视家家户户都有,而且孩子们都喜欢看电视,于是我让孩子们写写你看电视究竟有多着迷,我们知道,作文本身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它源于生活,又提升生活。这次写作孩子们有切身体会所以涌现出了一些佳作: “爸爸妈妈
34、不让我看电视,他们恨不得手拿机关枪守卫电视机。我只好抓住一个时间段来看电视,那就是洗脚的时候。每次洗脚,我都会把水弄得很热,好让看电视的时间能够延长一些。”把水弄得很热以延长看电视的时间,恐怕只有小孩子才能想出的办法吧,语句充满了童真童趣。 “我一看动画片就如痴如醉,不看完决不离开电视机一步。可是,我放学的时间,总是和动画片播放的时间撞车,害得我一放学,就得疯跑到家,一边找遥控器,一边喘粗气。”一个“如痴如醉”,一个“疯跑”把孩子喜欢看电视的程度描写地淋漓尽致。 人们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错,每一天的生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生活的真谛。或大或小;或浓或淡,学
35、生接触生活,体味生活自然会产生许多主观想法,而在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有趣的值得回顾的场景时,他们会更深刻的思考。很多美好的心愿、大胆的设想、疑惑不解的问题会通过语言文字泉涌而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为他们的写作开辟宽泛的材路。 二、指导生活、提炼生活 叶圣陶曾经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他在论及好文章与生活材料的关系时,特别强调从“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材料,也就是“有所为而作”,“留心自己的生活
36、”主要指留心自己从事的学习、工作、活动、自己的生活实践,当然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有所为而作”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人的一生喜怒哀乐无所不尝,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生活原本是这样妙趣盎然。作为学生离不了考试,一次考试的思考就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如我班杨慧就把考试中的想法及感受记录了下来“开始做题的时候,还算轻松。真是平时不用功,考试就发蒙。最后一道题偏偏就是我不会的题,我左思又想,可怎么也想不出来,后悔啊!”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你还发愁没内容、没材料可写吗? 诚然,没有材料,或者材料不够用,固然写不出好文章;有了材料,如果不
37、加选择,或选材不当,仍然写不出好文章。材料,是准备写进文章里的各种事件和事理根据,能够从多方面获得材料及收集材料的能力,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即是中心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又是表现中心思想的根据。记得有一次让孩子们写自己熟悉的人。身边的人太熟悉了有很多事发生,难道都写吗?孩子们产生了疑问。我指导孩子们:“写出这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以了。”听了我的话,孩子们茅塞顿开。如李佩甲写他弟弟的一段选材非常不错,写出了小孩子的天真与调皮。 “呀!弟弟正在用剪刀剪我画的马呢? 我像火箭似的冲上去,夺下他手中的剪刀,又生气又心疼地说你干什么?这可是我辛辛苦苦画的。弟弟奇怪地看着我说妈妈说壁虎的尾巴掉了还可以长出来,
38、我把这匹马的尾巴剪下来看它还能长大吗?” 人们常常把中心思想比作灵魂,结构比作骨骼,材料比作血肉,语言比作细胞,由此可见,材料是文章的根基。收集材料的能力,是作文的基础能力,小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劳动、游戏等内容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品味生活、广开材路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曾有这样的共识,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生活、有活动、就有作文材路,反之则不然。纵观学生一日生活,我们不由得生出这样的感慨,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太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
39、活比较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我们清楚地看到,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的素材。为了改观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在捕捉多元化生活的前提下,挖掘写作的素材,如指导学生观察班内一日生活选一个观察点反映班级动态的剪影;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向学生介绍科技知识、推荐优秀的散文、名著;还比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一日生活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趣,增加写作的内容、开拓作文的材路。记得我班的“小作家”杨慧就把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上学之前发生的事写了出来,成了生活的有心人。可见写作无小事,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都可以记录下来,真可谓“我手写我心”。 “杨慧快起床了。随着妈妈的喊声,我繁忙的一天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我懒洋洋地睁开双眼看了
40、看钟表,发现快到上学时间了。于是我急忙穿上衣服,以最快的速度洗涑完毕,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就赶紧跑向学校。” 在小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课堂上学不到的。因此,我们应该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折枝采叶,在广阔的社会中去拾珠吮露,如果把这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及时搜集,并把它真实记下来,那么日积月累,一枝一叶就会变成枝秀叶繁的园林,一点一滴就会变成浩瀚的海洋。这是学生的视野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而变得愈加开阔。作文的材路久而久之就会不断开阔。 一堂作文课的反思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教育名言已经得到了我们语文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同。叶老也早就说过:“写作的根
41、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句话阐明了小学生作文要言之有物,并指出了“物”的涵义是“见闻、感受和想象”,这是小学生作文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是,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却屡屡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作文达不到这一要求,他们言之无物,见闻虚假、感受空洞、想象贫乏。按理讲,当今社会,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孩子们见多识广,作文时应该言之有物,可为什么言之无物呢? 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教学点是封闭型的,重课堂轻课外,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作文
42、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评。这种落后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孩子们失去了广阔的时空,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这种境况使他们无法撷取更生动的作文素材,因而每当作文的时候,“干瘪的作文素材仓库”使他们感到“囊中羞涩”,言之无物。在“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更应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记得那天早上,那时,我正上语文课。窗外下起了鹅毛大雪,别说是同学,连我也忍不住窗外斜视,学生们更无心思上课,此情此景让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学生外出观看,然后
43、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下雪的景色及周围的景物。说做就做我就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一起欣赏,然后,我让每位学生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先请学生用几句话描述当时下雪的景象和当时自己的心情。话音刚落,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言。接着我让学生们把刚才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学生们兴趣盎然,不到十五分钟就写了一大段,连平时最不爱写的学生也写了一大段。看着这些精彩的片段,我思绪万千?为什么偶然的机会,会有这么好的意外收获,而且如此之大!是因为碰巧吗?不!是因为学生们自由地、充分地调动了自己心中的语言储备,调动了自己心中的生活积累,大胆地展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的认识,独特的感受。只可惜这样的教学却难于常见,只因平时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狭隘的空间里很难成就一篇好作文。我想:今后我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到郊外去旅游,了解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走进社会,到市场参观,了解社会生活;到社区调查,了解人们生活。这样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笔习作,将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5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