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doc
《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项 目 建 议 书(征求意见稿)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1月项 目 建 议 书项 目 名 称 : 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牵头部门: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项目责任部门: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科学院项目建议书制作日期:2007年1月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立项的背景 中国科协和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
2、0-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要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水平的目标,并要求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社会工程。为落实贯彻纲要并根据上海市实施工作方案文件的要求,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等颁发的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工作模式,提出了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框架。此前,上海市政府已经相继提出了上海市自主创新和科教兴市的主战略、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到201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学习型社
3、会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文化建设目标,这些战略及各项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建立一种既可以提升全市公众科学素质,又可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创造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良好环境的科普资源全社会共享和服务平台。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并出于以上诸项目标实现的考量而提出立项的。(二)项目建设的意义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建设:1、有利于上海科普资源社会共享瓶颈的有效突破。2、有利于促进上海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上海科普文化资源和作品原创高地的建立,加快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全国科普资
4、源中心之一建设目标的实现。4、有利于推进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和上海创新型城市的建设。5、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广泛传播,推进上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6、有利于缩小城市和郊区农村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及科普资源分布和拥有的不均衡,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7、有利于加快缩短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推进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的建设。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科普资源共享的建设现状 以前,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方面的经验与做法,而对他们在科普、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方面的做法重视不够。实际上,发达国家都从战略
5、和全局的高度对待科学、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把它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工作,从政府、立法和投入上予以高度的重视,并注重网络科普资源的效果分析,注重受众参与,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多种形式的网络科普资源,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欧盟欧盟将科学、文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看作是信息社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能够促进信息社会的全面发展。欧盟在2002电子欧洲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还专门制定了2002电子欧洲行动计划:欧盟公共部门信息开发框架等专项规划和相关政策。此外,欧
6、盟许多国家通过法律手段,规定相关信息资源必须共享。2、美国美国政府将国家公共信息看作是有重要价值的国家资源,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确保政府有效运转和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出台了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政策,要求各联邦政府机构分别制定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规划,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提供支持。美国教育资源中心项目(CERES)由美国国家航空航行局(NASA)、蒙大纳州立大学和全美任课教师开发。联邦优质教育资源(FREE)则由50多家联邦政府机构共同合作而建立。3、加拿大2002年加拿大政府发起了eduSource项目,其目标
7、是创建跨越整个加拿大的国家互联同享的学习对象库网络,其开发的教育资源对所有的加拿大人开放。4、澳大利亚1995年开始,澳大利亚就开始了EdNA的建设,即澳大利亚教育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EdNA是教育和培训的社区网络,它包括公立和非公立学校的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人和社区教育、高等教育;既是信息服务系统又是交流平台(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5、俄罗斯俄罗斯也将信息资源视作为衡量世界各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认为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共享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标志。为此,他们制定了国有信息资源管理构想和非国有信息资源调控构想
8、等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的专项发展规划。国外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由政府推动的科学文化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做法对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科学文化综合素养的提高起了明显的实效。发达国家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上海加快科普文化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及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有利于我们少走弯路,减少失误。 6、国外主要科学传播、文化、教育网络共享资源平台1)http:/www.eric.ed.gov2)http:/www.mste.uiuc.edu3)http:/www.intute.ac.uk4)http:/www.esf.org5) http:/www.euscea.o
9、rg6)http:/www.edusource.ca7)http:/www.edna.edu.au(二)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需求分析科普方式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有着很高的相关度。人类社会经济在经历了物品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后,正在步入体验经济时代,包括娱乐体验、教育体验、美学体验和实时体验。体验经济是对知识的市场解读,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上海在科普文化需求和消费方面存在以下若干特点:1、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其居民的构成是多元的,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基础和消费偏好。上海既有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进城务工群体,也有海归人士、国
10、际性人才和高收入的白领阶层。这些高收入人群更注重文化和体验型的娱乐活动以及一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科普文化类项目;随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卡通和动漫等具有互动和趣味娱乐功能的科普文化项目为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等等。上海应该有条件创造和建立多元化的科普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科学文化的需要。2、世博会是展示一个国家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和特色的契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会引发国内外公众了解上海城市科普文化资源与共享的新需求,对上海科普文化资源开发与共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是上海展示其科普文化形象和市民科普成果和科普文化资源环境的良好机会。3、上海2010年国际文化交流中
11、心建设目标的实现和我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的塑造,需要建立包括科技、科普文化在内的,多样化的富含上海城市人文元素和原创特点的文化资源形态,而科普文化资源形态建设是上海文化资源形态的特色之一,也是上海塑造全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地位的基础打造。4、随着上海市民收入的增加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市民对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需求比重上升,这为科普文化资源的增值开发和市场运作打开了空间。根据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6年春节其间具有休闲消费欲望的受访者调查显示:有74.8%的人选择去游乐园; 81.4%的人选择去博物馆或展览馆;选择去听音乐会的占11.9%。科普资源和产品作为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同样具有需求的潜力,
12、关键是其功能和特点是否符合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5、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口关税的下调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原因,使得我国资本市场资金充足,只要政府有适当的政策引导,部分社会资本将会投向科普文化产业。同时,企业通过参与或资助社会科普等公益事业来提升企业形象的意愿增强。这些都为科普资源的社会共建创造了条件。6、上海市政府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的导向也将有利于科普文化资源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7、上海社区文化建设、中小学课改中的科学教育、科教兴市、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也对上海科普文化资源产生较大的需求动力,也提出了更高的建设和共享要求。(三)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
13、工程建设的资源优势1、上海市科普资源建设现状1)政府及社会各部门和系统的科普资源建设上海市政府一直重视和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无论是在科普资源的数量建设,还是在科普人才资源和队伍建设方面都给予了持续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随着国家科普法的颁布实施,受政策驱动,各级政府、社团、企业和个人参与社会科普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根据上海市科委及科技年鉴截止2005年底的相关统计,上海的科技管理、科协、教育、国土资源、农业、文化、卫生、计生、环保、广电、林业、旅游、中科院、地震、气象、共青团、妇联等各个系统、部门以及各区县的科普场馆资源、科普传媒、科普活动等资源建设的总体基础现状为:科普场馆类:上
14、海各类科普场馆119个;科普教育基地150个;建有平面科普画廊5750个;电子科普画廊350座;城市社区科普(技)活动室2294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所1315个;科普宣传专用车52辆。科普传媒类:科普图书559种,年发行近660万册;科普期刊86种,年发行近2900万册;出版科普音像制品44种,其中:发行光盘1万余张;录音录像带6.8万余盘;科技类报纸年发行总量达2300万份;电视播出科普节目5600小时;电台播出科普节目4322小时;运行中的科普网站32家。科普活动类:举办各类科普讲座36467次,参加人数达有451万人次;举办专题展览3550次,875万多人次参观;组织各类科技竞赛33
15、23次,264万人参加;开展科普国际交流243次,参加人数4.2万人;组织科技夏(冬)令营1364次。科普人力资源情况:2005年上海有各类科普工作人员33015人,其中:专职科普人员3944人;兼职科普人员29071人。互联网普及情况:上海域名拥有总数为275284个,占全国的9.3%,位列第三。2005年上海网民超过500万。2005年上海科普人均科普专项经费已超过2元,区县中最高达8元。2)企业、个人积极投入社会科普资源的建设和投资近年来受科普法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强或处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的角度出发,上海企业积极投入参与科普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其中民营私营企业也积极
16、参与和作为。研究统计显示,在全市企业投资兴建的37家科普场馆设施资源中,民营企业就有10家,这一数量还在不断的上升之中,如浦东昆虫馆、浦东地质科普馆都已经成为上海知名度较高的科普场馆。从以上统计数据分析,目前上海科普资源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无论是科普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普的经费投入,还是科普活动频率和总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这说明,近十几年来,尤其是“十五”期间,上海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组织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17、纲要,高度重视科普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全体市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大力加强科普工作,科普事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2、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共建部门的资源优势作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牵头部门的上海市科协、上海市信息委和九个责任部门均拥有各自的科普资源特色和技术优势,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参见下表1)。表1: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共建部门的科普资源优势部门名称共建职能资源特色备注市科协牵头部门178家专业学会及各级科普组织网络资源等基层科普组织网络资源分布面广市信息委牵头部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设及专家资源市
18、委宣传部责任部门市科技情报所和市图书馆等科普综合专业资源、各类传媒资源、社区文化资源科普资源专业涉及面广、资源种类全市科委责任部门科普场馆、科研院所、专业科普内容、科技专业人才、科普创作素材、研究和培训资源等市教委责任部门未成年人及高校科普内容、科普教育、科教课件、培训和科普研究资源等市农委责任部门涉农科普内容、培训、科普农业基地和科普研究资源等农民科普的主要资源来源市文广影视局市新闻出版局责任部门科普传媒、科普内容、培训和科普研究资源等新闻报刊、有线、影视科普资源和传播网络的支撑部门中科院上海分院责任部门科普(科研)内容、培训、科普创作素材、科普研究和科学家(院士)资源等科学技术专业数据库资
19、源丰富,科学家院士资源丰富市社联责任部门社会科学普及内容、培训和研究资源等上海科学院责任部门科研院所、专业科普内容、科技专业人才、科普创作素材、研究和培训资源等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上海科普资源建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以及平台共建部门和单位所拥有的科普资源的优势和特色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建设和上海成为全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地位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总体来看,上海科普资源建设的创新体系还未形成,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水平还不高,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能力还不能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和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表现为:1、上海作为
20、全国文化中心之一的地位丧失,包括科普文化创新在内的城市自身文化原创力匮乏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窗口。从开埠至今,百年来涌现过一大批杰出的崇尚科学敢于实践的科技创新人才,诞生了许多闻名中外的优秀文化、科普原创作品和技术成果。如,第一部国产无声影片,第一台电话机,第一本科学杂志。上世纪60年代初,由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科普书籍整整影响了我国几代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段记忆犹心的科普创作的繁荣和辉煌。现在,高质量的国内科普原创作品缺乏。市场上提供给青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或科幻类动漫作品,不是质量低,科技含量少,就是进口科普文化产品,科普创
21、作人员普遍缺乏原创精神和应有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创作功底。上海一度也曾提出再将上海建成我国的“文化中心”的构想。但终究终还是将上海的城市文化定位降格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由“文化中心”降格为“文化交流中心”,意味着城市自身文化原创力的匮乏。文化是一种具有生命的东西,它要求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自由舒畅的精神空气。上海显然缺乏这种氛围,这与这座城市的规模和地位极不相称。摆在上海面前的问题是,面对一个文化影响力日渐衰减的城市,如何去实现一个伟大城市的梦想?而上海作为全国科普文化资源和作品的原创高地和全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地位的创建将着实为其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的重塑创造有利的条件。2、人才资源队伍建设开发滞后
22、,科普创作人员普遍匮乏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市专职和兼职的科普队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市科协系统(包括学会、区县科协和基层科普组织)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为上海的科普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上海目前科普人才资源开发还不具有其应该具有的规模和水平,在科普人才资源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挖掘、培育、凝聚和使用”的长效机制。优秀科普创意和创作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上海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今,上海专业从事科普创作的人员奇缺,业余创作者更是凤毛麟角。科技界、教育界老一辈学者和专家大都限于健康或知识结构的原因无力参与科普新品的创作;中青年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由于工作压力和目标追求改变等
23、因素,大都也无心投身于科普作品的创作之中。出版界、实业界出于企业利润追求和市场受众的需要的迎合也大都不愿开发投资风险大、收效慢的科普产品。3、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网络科普低水平重复建设,尚未形成有效的系统和应用平台目前,上海科普资源的总拥有量和规模是颇为可观的,分布在全市的各系统和部门。正在运行的科普网站(含固定科普栏目、科普网页)也已有近32家,可以说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已有了相当不错的基础。但是,我们的数字化科普资源却普遍存在着内容分散、低水平重复、利用率低、知名度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上海社会各界对科普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科普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的计划性不够,且集成和共享程度较差,再加上条块分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科普 资源 开发 共享 信息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5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