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课题 :我看到了什么 ( 第1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课前准备: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 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问题
2、。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教后小记: 修改栏 教学课题 :校园的树木 ( 第2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
3、目标: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树木 课前准备: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同学们相互讲; 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学生比较并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分组研究; 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科学就是
4、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学生观察研究; 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教后小记: 修改栏 教学课题 :大树和小草 ( 第3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 教学难点:整理不同点和相同点 课前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
5、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 4、全体汇报、交流。 实物投影 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
6、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修改栏 教后小记: 教学课题 :水生植物 ( 第4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教学重点:比较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难点:比较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课前准备:各种盆栽植物、植物挂图或投影或录像资料、植物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 1、出示植物卡。 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 3、学生回答。 实物投影 多媒体 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活 动 技
7、 术 平 台 目 标 检 测 二、描述植物。 1、谈话:你家养花吗?或种有什么植物吗? 2、谈话:你能用图画或语言来描述你家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在小组中讲述。 4、集体交流。 实物投影 能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三、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投影:桃树与向日葵。 2、提问: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并记录 4、交流: 1) 不同的地方:叶子形状不一样、果实不一样 2) 相同的地方: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种在土里、都需要阳光和水 5、板书学生发言。 6、讲述: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中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7、学生分组讨论。
8、8、小组交流。 9、将交流结果记录在课本75页活动记录中。 实物投影 植物卡 能找出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结构,有共同的需求;感受到植物的美,珍惜植物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 1、任选家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的活动记录上。 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修改栏 教后小记: 教学课题 :植物的叶 ( 第5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种种叶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种种叶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课前准备:找各种叶子 教学过程: 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
9、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同学们相互讲; 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学生比较并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分组研究; 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修改栏 教后小记: 教学课题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 第6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
10、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 教学难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 课前准备: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 1、出示植物卡。 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 3、学生回答。 实物投影 多媒体 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活 动 技 术 平 台 目 标 检 测 二、描述植物。 1、谈话:你家养花吗?或种有什么植物吗? 2、谈话:你能用图画或语言来描述你家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在小组中讲述。 4、集体交流。 实物投影 能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三、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投影:桃树与向日葵。 2、提问:你能找出
11、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并记录 4、交流: 1) 不同的地方:叶子形状不一样、果实不一样 2) 相同的地方: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种在土里、都需要阳光和水 5、板书学生发言。 6、讲述: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中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7、学生分组讨论。 8、小组交流。 9、将交流结果记录在课本75页活动记录中。 实物投影 植物卡 能找出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结构,有共同的需求;感受到植物的美,珍惜植物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 1、任选家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的活动记录上。 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
12、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修改栏 教后小记: 教学课题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 第7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教学重点:植物的相似之处 教学难点: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课前准备:各种植物、纸、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 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1页图片,问: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揭题:“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仿述: 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
13、、树木有什么特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 5、观察书本上第12页。 找出桃树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6、比较 不同相同 1、叶子形状不一样。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4、茎的粗细不一样1、都有根、茎、叶。2、都有花、果实。3、都有种子。4、都需要阳光和水 三、对书本上第13页内容进行讨论 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75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教学后记: 教后小记: 修改栏 教学课题 :寻访小动物 ( 第8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认识到小动物 教学重点:分清小动物的名子 教学难点:分清小动
14、物的名子 课前准备: 找一些小动物 教学过程: 1、出示投影 2、提问:你见过这些动物吗?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3、小组讨论,汇报: 4、提问:你还认识哪些动物? 5、小组讨论,汇报。 实物投影 多媒体 知道大自然中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活 动 技 术 平 台 目 标 检 测 二、游戏:猜动物。 1、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不许直接猜动物的名称,只能问关于动物的特征,而回答只能是“是”或“不是”。 2、 游戏:请一同学上前,其他同学问动物的特征。 例如: 问:它长毛吗? 答:是。 问:它是吃肉的动物吗? 答:是。 问:它会生蛋吗?
15、 答:不会。 问:它有四条腿吗? 答:是。 问:它生活在陆地上吗? 答:是。 问: 答: 知道常见动物的特征。 三、比较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1、 出示投影。 2、 提问:狗和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3、 小组讨论,汇报。 4、 小结: 5、 发给学生动物卡,讲述:在动物卡中另选两种动物,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活动记录中。 6、 交流汇报。 实物投影、 多媒体 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会观察、比较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四、给动物分类。 1、 提问:根据我们刚才的观察和比较,你能给你手中的动物卡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 小组活动:给动物分类。 3、 小组汇报活动
16、结果。 4、 填写活动结果。 实物投影 学会按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喜欢小动物。 教后小记: 修改栏 教学课题 :蜗牛(一) ( 第9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知道蜗牛是软体动物 教学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蜗牛的生长繁殖 课前准备: 观察蜗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
17、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修改栏 教后小记: 教学课题 :蜗牛(二) ( 第10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学重点: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 2、
18、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 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需要一些什么工具? 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 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修改栏 教后小记: 教学课题 :蚯蚓 ( 第11课时 )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
19、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蚯蚓的样子 教学难点:蚯蚓的习性 课前准备:课前捉一些蚯蚓,准备好记录本、笔、硬的透明塑料片、放大镜、毛巾等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学生出示课前捉到的蚯蚓。 2.从培养皿里轻轻拿出蚯蚓,让所有的同学看到。并把蚯蚓拿起来贴在脸上,作出亲密的样子。 3.学生介绍自己已了解到的有关蚯蚓的知识。 学习观察,作好铺垫 请学生对蚯蚓的身体进行观察,学习观察的方法。 1.示范:放大镜的用法。 2.要求学生用放大镜依次观察蚯蚓身体颜色、哪端是头、有无眼睛、嘴的形状。 把蚯蚓贴在脸上能拉近人与蚯蚓之间的距离,并暗示了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在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培养其学习自信心。 学习科学观察法,为学生进行课题的研究,做好方法铺垫。 3.抽查几名学生,了解观察情况。 提出课题,进行探究 1.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选出有价值的课题,用幻灯机展示。 2.各组开始观察探究活动,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分组活动指导。 3.探究完毕,整理实验材料,并要求学生用毛巾擦干净手。 4.要求学生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填写“我的观察报告”的前半部分。 组织研讨,深化认知 用答辩会的形式进行汇报,请各组汇报人先进行汇报,其他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他没有汇报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研究组回答。 修改栏 教后小记: 教学课题 :蚂蚁 ( 第12课时
21、) 主备人:石荣娟 修改人:石荣娟 教学目标: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 教学难点:比较蚂蚁、蝗虫的身体特点,从而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课前准备:装有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提高兴趣 1、你能画一只蚂蚁吗? 2、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蚂蚁画得不太象吗?那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蚂蚁吧! 二、探究环节 1、观察哪一只蚂蚁 提供玻璃瓶和白纸,你会观察哪一只蚂蚁?各有什么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如果加一个小木块,在两个小木块上搭一座“桥”,会怎样?试一试。 如果有三个小木块,搭个“迷宫”,又会怎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5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