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经营管理技术.doc
《猪场经营管理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场经营管理技术.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猪场经营管理技术 第一节 集约化养猪生产工艺概述 我国的养猪生产多以小规模、分散的方式经营。这样的饲养方法占地多、用人多、效益低,从而形成生产水平低、饲料报酬低、商品率低的局面,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改变传统的饲养工艺,推进现代化养猪,发展集约化工厂养猪,不仅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集约化工厂养猪概念集约化养猪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设备,根据猪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实行集中饲养、分阶段管理,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全进全出、均衡、批量、高效率的猪生产。
2、集约化养猪的特征: (1)猪群饲养规模大,节约土地和人工。 (2)猪种引进、饲料选用、消毒、免疫和饲养管理技术等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3)集约化养猪使用先进的养猪设备,前期投入较大,但生产效率较高。 (4)实行全年均衡生产、均衡上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在我国,集约化养猪占总饲养量的25左右,各省情况不尽均衡。我国的集约化猪场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流水线、有节律的生产工艺,设计简单、实用,造价较低,与国情和地区条件相吻合。不足之处是使用年限较短,随着使用期的延长,要不断地修修补补。从地域上分,我国集约化猪场分为北方型和南方型两种。 北方型集约化猪场适
3、应严寒干燥的气候,猪舍密闭程度较高,分娩猪舍和保育舍多采用密闭式猪舍,舍内供暖设备比较完备。 南方型集约化猪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猪舍敞开或半敞开,基本上不采用密闭式猪舍舍内设备比较注意防暑降温。 我国的集约化猪场采用“分阶段饲养”,一般分为四段或五段饲养。猪群周转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并留有一段时间空栏和消毒。一般是以周为单位组织生产,即每周安排一定数量的猪只配种、分娩、断奶、转群、肥育出栏等。生产线总体上保持均衡生产、均衡出栏上市。 二、主要工艺流程集约化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养
4、猪生产以生产线形式实行流水作业,按固定周期(以周为单位)常年连续均衡生产。(一)阶段饲养工艺 生产工艺按饲养阶段的不同又分为四段法、五段法和六段法。1四段法 (1)配种妊娠阶段: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渡过妊娠期。配种约需l周,妊娠期l65周,母猪产前提前l周进入产房。母猪在配种妊娠舍饲养l6l7周。如猪场规模大,可把空怀和妊娠分为两个阶段,空怀母猪在l周左右配种,然后观察4周,确定妊娠后转入妊娠猪舍,没有妊娠的转入下批继续参加配种。(2)产仔哺乳阶段:同l周配种妊娠的母猪,要按预产期最早的母猪,提前l周同批进入产房,在此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哺乳期为35周,母猪在产房饲养46周,断奶后
5、仔猪转入下一阶段饲养,母猪回到空怀母猪舍参加下一个繁殖周期的配种。 (3)断奶仔猪培育阶段:仔猪断奶后,同批转入仔猪培育舍,这时幼猪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在培育舍饲养56周,体重达20 kg以上,再共同转入生长肥育舍进行生长肥育。 (4)生长肥育阶段:由育仔舍(仔猪保育舍)转入生长肥育舍的所有猪只,按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要求饲养,共饲养15周,体重达90 kg时,即可上市出售。生长肥育阶段也可按猪场条件分为中猪舍和大猪舍,这样更利于猪的生长。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饲养,当生产走入正轨后,就可以实现每周都有配种、分娩、仔猪断奶和商品猪出售,从而形成工厂化饲养的基本框架。其工艺流程如图
6、8-1所示。2五段法 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分别将其饲养在空怀妊娠舍、分娩哺乳舍、断奶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和肥育猪舍内。五段法和四段法不同之处,是把商品猪分成生长和育肥两个阶段,根据其对饲料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最大可能地满足其需要,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养猪效率;但与四阶段比较,增加了一次转群负担和猪只的应激机会。 3六段法根据猪只的生理特点,专业分工更细,在五段法的基础上,又把空怀与妊娠母猪分开,单独组群。这种饲养工艺适合予大型猪场,便于实施全进全出的流水式作业;另外,断奶母猪复膘快、发情集中、易于配种;猪只生长快、养猪效率高。但六段法的转群次数较多,增加了劳动量,增加了猪只的应激反应。 (
7、二)按工艺流程建设或安排生产车间 一个集约化养猪场建场时要有严格的规划与设计,工艺流程确定以后,按猪场的工艺设计要求。安排配种妊娠舍、产房、育仔舍、育肥舍和各猪舍内的栏位。场内猪群周转、建筑的合理利用,都必须和生产工艺、防疫制度、机械化程度紧密联系,以做到投产后井然有序,方便管理。 (三)按工艺流程确定各阶段生产指标计划集约化养猪实行常年产仔,中、早期断奶,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猪舍、设备。以周为单位,安排母猪的配种、繁殖和猪群周转。1配种计划的确定 (1)确定母猪繁殖周期。母猪的繁殖周期包括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妊娠期平均为l65周,空怀期为l周,目前我国集约化养猪多采用仔猪35日龄断
8、奶,也就是哺乳期为5周,这样母猪的一个繁殖周期为225周。(2)明确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窝数。母猪的一个繁殖周期为225周,一年有52周,52-225=23(窝),即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是23窝。(3)确定每周应产仔的母猪头数。可列成如下公式: 每周应产仔窝数=(母猪总头数23)52 例如:100头母猪的猪场每周应产仔的窝数是多少?代人公式: (100*23)52=44(窝) 为了留有余地和便于生产上容易掌握,每周应产44窝,可按4窝进行安排。(4)安排每周应配种的母猪头数。要根据每周应产仔猪的窝数和母猪配种受胎率来安排每周应该配种的母猪头数。母猪受胎率一般按80掌握,列成如下公式:每周应配种的母
9、猪头数=每周应产仔窝数80例如:100头母猪的猪场,每周应该配种几头母猪?代入公式: 480=5(头) 两以,100头母猪的猪场,每周应该配种5头母猪。2制定各阶段生产指标无论新建猪场还是投产后的猪场,制定生产指标都要和当地的养猪水平相适宜,指标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生产管理。根据目前我国养猪生产实际情况,集约化猪场生产指标应达到以下标准: 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窝,每窝平均产活仔l0头。仔猪35日龄(5周)断奶,成活率90以上。仔猪断奶后转到培育猪舍培育42 d(6周),培育期成活率95以上。仔猪77日龄转入生长肥育舍,生长肥育期105 d(15周),平均体重达90 kg左右时出售,生长肥育期成活率
10、98以上。生长肥育期每增重l kg活重消耗饲料35 kg以下。一个有100头成年母猪的集约化猪场,年产商品猪1500头以上。3合理的猪群结构集约化猪场的猪群是由种公猪、种母猪、后备猪、哺乳仔猪、培育仔猪、生长肥育猪等构成。这些猪在猪群中的比例关系称为猪群结构。按照生产指标的要求,集约化猪场生产走向正常以后,生产上就会出现每周都有产仔,每周都有仔猪断奶,每周都有培育猪转到生长猪舍,每周都有商品猪出售,猪场的日常存栏应出现相对稳定的状态。以一个有l00头成年母猪的猪场为例,其猪群结构应为 成年母猪:100头;后备母猪:2025头;成年公猪:2头;后备公猪:1头;哺乳仔猪:200-220头;培育仔猪
11、:215240头;生长肥育猪:510550头;合计存栏,10481138头。如果猪群结构达到上述标准,说明生产正常,如果哺乳仔猪、培育仔猪和生长肥育猪低于上述标准,总存栏低于1000头,说明生产上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应加以解决。第二节 猪场岗位设置及目标责任制制订一、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包括健全的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贯彻生产岗位责任制,定出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劳动报酬,使每个人责任明确,工作有序,坚决杜绝互相推诿、生产窝工等现象。最终目的是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养猪经济效益。 (一)健全的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 1猪场的劳动组织根据猪场的各项工作性质进行分工,使干部、职工进行最佳组合,明确每
12、个人的责任,使之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各部门的基本职责如下: (1)管理方面:包括场长、副场长等。职责是负责全场发展计划的制定,对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合理调配人力,做到人尽其才。对职工有按条例奖罚权;安排生产,指挥生产,检查猪群繁殖、饲养、疾病防治、生产销售、饲料供应等关键性大事,掌握财务收支的审批及对外经济往来,负责全场职工的思想、文化、专业技术教育及生活管理。 (2)技术方面:包括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等,他们在场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场的技术工作。职责是制定各种生产计划。掌握猪群变化、周转情况,检查饲养员工作情况,各种防疫、保健、治疗工作,疫苗注射部位和操作
13、规程必须准确熟练。同时,还要负责新技术推广、生产技术问题分析、生产技术资料统计等,及时向场长汇报。 (3)饲养方面:主要是饲养员。这类人员要实行责任制,按所饲养猪群制定生产指标、饲料消耗和奖罚制度。他们的职责是按技术要求养好猪,积极完成规定的生产指标,做好本猪群的日常管理、卫生清理工作,注意观察猪群,发现意外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另外,要积极学习养猪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4)后勤管理方面:主要包括财务管理、饲料加工供应及其他服务工作如供销、水电供应、房屋设备维修等。财务管理工作包括日常报账、记账、结账、资金管理与核算、成本管理与核算、生产成果的管理与核算等,并通过报表发现存在的财务薄弱
14、环节,提供给场长,以便及时做出决策,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物资的供应及产品的销售,应本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原则。 2猪场的劳动制度劳动制度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劳动制度的制定,要符合猪场劳动特点和生产实际,内容要具体化,用词准确,简明扼要,质和量的概念必须明确,经过群众认真讨论,领导批准后公布。一经公布,全场干部职工必须认真执行。 (二)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 定额就是集约化猪场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占用、消耗以及生产成果等方面遵循或达到的标准。定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劳动手段配备定额,即完成一定任务所规定的机械设备或其他劳动手段应配备的数量标准。如运输工
15、具、饲料加工机具、饲喂工具和猪栏等。 (2)劳动力配备定额,即按照生产的实际需要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所规定的人员配备标准。如每个饲养员应承担的各类猪头数定额、机务人员的配备定额、管理人员的编制定额等。 (3)劳动定额,即在一定质量要求条件下,单位工作时间内应完成的工作量或产量。如机械工作组定额、人力日作业定额等。 (4)物资消耗定额,即为生产一定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规定的原材料、燃料、工具、电力等的消耗标准。如饲料消耗定额、药品使用定额等。 (5)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定额,如母猪的受胎率、产仔率、成活率、肉猪出栏率、出勤率、机械的完好率等。 (6)财务收支定额,即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允许占用或消
16、耗财力的标准,以及应达到的财力成果标准。如资金占用定额、成本定额、各项费用定额以及产值、收入、支出、利润定额等。 二、目标责任制的制订 目标责任制是进行有秩序的生产,养好各类猪和提高饲养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一)目标责任制 全面落实目标生产责任制,是搞好猪场的成功经验之一。猪场的生产责任制形式多种多样,但实质内容都是责任、权力、利益三方面的统一,缺一不可,也可用“定、包、奖”来描述之。“定”就是定目标、任务,如饲养人员就是定饲养任务、繁殖任务或上交生猪数量等;“包”就是包饲养费用,可以按照上年或前几年各类猪每头的物资消耗、定额平均数和平均价格,计算出各类猪全年的饲料、医药、水电、房舍折旧等
17、费用,再加上管理费,一并包给承包者,实行超支不补、节约归己的原则,促使承包者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奖”即奖罚制度,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者,奖!反之,罚!这有利于调动承包者的生产积极性,发挥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目前一般采用联产承包责任制(产量责任制)或利润承包责任制,即定出全年上缴利润总额,其他一切费用和经营活动由承包者自己安排。上述承包办法适于几年或更长期限的承包;对后勤或科室干部职工,应明确规定出不同岗位和人员在整个经营活动中的任务、责任、权力、利益和奖励办法,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在每一个劳动者身上。并实行量化考核,以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下面是一种常用的承包模式。1种
18、公猪饲养组 岗位责任:按要求饲喂、供水、清粪、调教、驱赶、刷拭公猪,与母猪饲养员协作进行试情、配种,做好各项记录。 考核项目:公猪体质、精液品质、母猪情期受胎率。奖惩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空怀、妊娠母猪饲养组 岗位责任:按要求饲喂、供水、清粪。协作配种,母猪保胎,做好各项记录,协助其他人员正作。 考核项目:情期受胎率、产仔窝数、窝产活仔数、母猪体况。奖惩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哺乳母猪饲养组 岗位责任:按要求饲喂、供水、清粪、接产、消毒、护理母猪及仔猪,操作有关设备,做好各项记录协助有关人员进行防疫、治疗、称重、转群等工作。 考核项目:仔猪断奶成活头数、成活率、个体重、药费开支。奖惩
19、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幼猪培育组 岗位责任:按要求饲喂、供水、清粪、消毒,操作有关设备,做好各项记录,协助有关人员进行防疫、治疗、称重、转群等工作。 考核项目;日增重、成活率、饲料转化率、药费开支。奖惩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生长肥育猪饲养组 岗位责任:按要求饲喂、供水、清粪、消毒,操作有关设备,做好各项记录,协助宥关人员进行防疫、治疗、称重、转群与出栏称重等工作。 考核顿目;日增重、成活率、饲料转化率、药费开支。奖惩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6.技求室 岗位责任:协助场长制定生产计划、各项生产技术措施,组织安排好猪群周转,每月统计生产水平变化。对猪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查、试验与
20、研究并提出改进技术管理的意见,制定并落实各项防疫计划与保健措施。治疗猪病、节省药费开支。考核项目:产活仔总数及各阶段成活率、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出栏周期、药费开支。奖惩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7财务室 岗位责任:账目日清月结,每月做出成本核算,管理好各项资金,对生产成本及资金周转、使用情况每季度提出书面报告,并提出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措施,及时向场长汇报,做好场长的财务参谋。 考核项目:账目清楚、准确、及时,成本核算准确,能提出成本与资金运用状况的评价,提出增加效益的具体措施。 奖惩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8场长 岗位责任:在上级部门领导下,负责猪场的全面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组织、实施
21、工作。主持制定各种制度、计划,保证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组织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组织考核、讲评,调动职工积极性。 考核项目:出栏数、出栏率、全群饲料转化率、盈利额、总投资利润率、职工工作条件及生活条件的改善、群众评议等。 奖惩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二)合理地兑现劳动报酬 依照按劳分配为主、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结合猪场生产特点及时地兑现劳动报酬,这是调动干部职工生产积极性和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目前,一些养猪企业采用结构工资,工资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奖励工资三大部分,每一部分所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猪场经营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
22、个手段,把生产和效益搞上去,要制定合理的计酬办法和标准,按劳动数量和质量给予报酬。第三节猪场生产成本的控制 一、生猪价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生猪价格就是生猪出售时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用元kg(毛猪体重)来表示。生猪价格是由供求关系、生产资料价格、区域性差异(生产水平、消费水平、物流因素)、人为因素等综合因素作用而体现出来的一种动态性价格的体现。(一)供求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的涨落。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之间就会相互竞争,使价格高于价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卖者之间就会竞争,使价格低于价值。 生猪的市场供求与
23、生猪价格的制约关系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当生猪市场需求量大于生猪生产量即生猪供不应求时一般来说生猪价格将上涨。 第二,当生猪市场需求量小于生猪生产量即生猪供大于求时,一般来说生猪价格将下降。 第三,当生猪市场需求量与生猪生产量大体相等即生猪供求平衡时,生猪价格以生猪价值为基础,价格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如2005年末至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价运行,养猪户亏损严重,大部分地区的散养户及小规模养殖户大量宰杀及淘汰母猪,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2006年8月左右,多数地区生猪和母猪存栏数大幅减少,使原来的供大于求转化为供求相对平衡,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生产资料价格(产品成本) 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猪场 经营管理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4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