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苯胺的掺杂及掺杂机理.docx
《导电聚苯胺的掺杂及掺杂机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电聚苯胺的掺杂及掺杂机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电聚苯胺的掺杂及掺杂机理一 掺杂机理 亚胺中的氮原子是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主要位置,确保必要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质子酸掺杂是苯二胺结构和醌二亚胺结构两个在同一时间存在47、35。由聚苯胺的结构式可知,不同的 y 值,对应的氧化还原状态不同。当质子酸掺杂聚苯胺,质子到聚合物分子的主链,使聚苯胺主链带正电,为保持整个聚苯胺分子的电中性,阴离子也掺杂到聚苯胺主链。研究表明,质子酸的质子将在主链的碳原子上进攻,质子的掺入可以使本征态的聚苯胺转变为的亚胺盐48-49,使得电导率大大提高。经过掺杂的聚苯胺,单极化子和双极化子同时存在于分子链上50。如图 5.1,单极化子和双极化子在分子链上互相转化传递,在这
2、过程中传播电荷。并且在掺杂态的导电聚苯胺中,载流子是由单双极化子共享的。在本实验中,对于无机酸分子而言,PO4 3-对阴离子体积较小,扩散速度比较快,但是无机酸掺杂的聚苯胺耐蚀性和导电性普遍较差,这是因为无机酸掺杂过程比较简单,容易控制。当使用分子相对较大的有机酸掺杂时,其对阴离子 SO32-离子体积较大,得到的聚苯胺的耐蚀性和导电性就能得到较大改善。 图5.1 掺杂聚苯胺载流子的生成过程 二 .聚苯胺的掺杂改性 导电聚合物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共轭聚合物链结构及其掺杂特性。共轭聚 合物的本征态处于半导态或绝缘态,p(空穴)型或n(电子)型掺杂后转变为导电 态。导电聚合物的p型掺杂是指其共轭主链失
3、去电子同时伴随对阴离子的嵌入, n型掺杂则是指其共轭主链得到电子同时伴随对阳离子的嵌入,对离子的嵌入使 导电聚合物整体上呈现电中性。导电聚合物共轭主链上每单体单元对应的对离 子数称为掺杂浓度,对于几种常见的导电聚合物,聚乙炔的掺杂浓度为0.10.2, 聚吡咯和聚噻吩为0.250.35,聚苯胺为0.40.5。导电聚合物的掺杂结构涉及对 离子的掺杂,更一般地,只要有电荷注入共轭聚合物的主链,都可以称为掺杂。 导电聚合物的掺杂包括给体或受体的电荷转移化学掺杂、电化学氧化还原 电化学掺杂、界面电荷注入界面电荷掺杂。 (1) 化学掺杂。最初发现的具有高达10 5 S/cm的碘掺杂导电聚乙炔,就是通过化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电 苯胺 掺杂 机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4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