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战略态势分析.doc
《中国零售业战略态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零售业战略态势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零售业战略态势分析2003年4月24日上午,由上海四家大型商业集团合并而成的百联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四家集团企业包括:友谊集团、华联集团、一百集团和物资总公司。当天,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和上海市市长韩正为新成立的百联集团揭牌。百联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大陆零售业最大航母浮出水面,中国零售业由此将掀开新的一页。 百联集团旗下拥有五家上市公司,涉及50余家企业,产业涵盖百货、连锁超市、大卖场、专卖店、物流中心等多种业态,集团网点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总资产超过280亿元,年销售额规模将达700余亿元左右。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百联集团的诞生,预示着商业零售领域的国企改革
2、将进入新的深层次发展阶段,同时,这种改革为行业加入了新的指导思想,更加快了行业产业的整合速度、力度和效率。 自从1995、1996年以来,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沃尔玛相继登陆并分别在北京、深圳开出第一家连锁店。大陆的零售业便由此激起了千层巨浪。人们突然意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已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行业大鳄和资本巨头的凯觎,本土企业自我封闭式发展的好日子没有了,行业面临优胜劣汰的整合,生存危机摆上案头。 其实,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内的商业零售业一直在进行着业态的整合。在进入一段空前规模和速度的发展之后,九十年代中后期,传统的百货商店逐步让位于连锁超市、大卖场、专卖店等
3、新业态。各种规模的连锁超市、大卖场、专卖店蓬勃发展,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业态的诞生对传统的商业零售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并加速了传统业态的深度变革。 零售业态的整合变革同时也影响了生产供应商的营销策略及销售渠道革命,渠道扁平化的呼声渐高,作为通向消费者的最后目标终端零售业越来越强烈地吸引了生产供应商的视线。 那么,国内的零售业态目前态势如何?这恐怕是每一个欲介入终端营销市场的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阅历及经验,尝试以市场营销人的眼光对国内的零售终端市场进行解读。 战国时代,诸候争霸中国大陆有着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这个市场随着中国大陆加入WTO而全面
4、敞开。零售业作为国内商业市场的一块大蛋糕为国内外商业资本所垂涎。尤其在进入2002年下半年之后,这种趋势的关注度更越来越强烈。然而,中国大陆的零售业市场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春秋战国,诸候争霸。据中国连锁连锁经营协会于今年3月20日发布的2002年中国连锁百强名单显示;2002年销售额达一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共有五家,分别为上海联华超市、上海华联超市、大连商场、北京国美电器、北京华联集团;年销售额达30亿元以上者共有十九家,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者共有三十一家。(见下表) 2002年中国连锁百强前十名名单 排序 企业名称 销售额(万元) 同比增长% 分店数 同比增长%01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5、1833022 30 1921 5702 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1506600 77 1200 4603 大连商场集团公司 1279000 71 51 5904 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1089649 70 64 4905 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1030000 29 54 2906 上海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 873000 17 702 11707 华润万佳有限公司 859108 37 397 2108 百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728738 33 902 4709 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702000 33 940 4210 江苏苏宁电器集团公司 606844 26 134 47(图表一)上
6、海联华超市在本次排名中自2001年以来继续荣膺霸主地位,去年销售总额共为183.3亿元,相较2001年同比增长30%,旗下分店数1921家。而屈居第二的上海华联超市,去年销售总额为150.66亿元,同比2001年增长77%,旗下分店数为1200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大巨头已在本年度4月24日重组的百联集团中进行了整合,两强合而为一,致使旗下分店总数达3121家,年销售总额为333.96亿元。国内零售界一时无人能出其右! 与新业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本次百强排名中,有几家企业仍不得不要特别指出,这就是:以销售额47.628亿元排名十六的北京王府井百货,同比2001年销售额下降3%;以销售额10.
7、96亿元排名的广州广百同比2001年下降12%;以销售额9.66亿元排名五十七的广州新大新同比2001年下降4%;以销售额6.94亿元排名七十一的广东吉之岛百货同比2001年下降5%。在其它96家企业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的情况下,这四家企业却以平均6%的速度反向下滑,而这四家企业均为传统百货业态。这使人不难看出:传统百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和经营现状处境尴尬窘迫。(见下表) 2002年销售总额同比负增长排名表百强排序 排序 企业名称 销售额(万元) 同比增长% 分店数 同比增长%16 01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76283 -3 8 057 02 广州市新大新百货公司
8、96677 -4 3 5071 03 广东吉之岛天姿百货有限公司 69440 -5 2 050 04 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 109640 -12 5 25(图表二)在中国连锁业经营协会的这份2002年连锁百强排名的名单中,年销售增长达50以上的企业共有二十五家,其中有九家企业增长率达以上,有七家企业增长率达70%以上。(见下表) 2002年销售总额同比增长50%以上企业排名表百强排序 排序 企业名称 销售额(万元) 同比增长% 分店数 同比增长%96 01 北京龙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9120 296 42 14778 02 河南通利量贩有限公司 60000 150 20 18614 0
9、3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506725 101 355 7722 04 深圳新一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80172 101 36 11265 05 余姚华联商厦(集团)有限公司 74955 96 107 9523 06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36490 89 189 12549 07 南京华诚超市有限公司 118625 82 224 12987 08 陕西海星连锁超级市场有限公司 48578 81 112 1877 09 山东临沂九州集团总公司 63000 80 53 9602 10 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1506600 77 1200 4631 11 江苏时代超市有限公司 20300
10、0 74 48 1203 12 大连商场集团公司 1279000 71 51 5941 13 北京小白羊超市连锁总店 139024 71 48 7198 14 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37000 71 182 21904 15 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1089649 70 64 4915 16 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489500 70 40 11182 17 北京美廉美连锁商业有限公司 54000 69 5 6794 18 哈尔滨乐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 40974 63 36 389 19 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 46600 58 320 5873 20 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11、 66800 57 725 3927 21 青岛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3068 54 116 95551 22 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 109373 54 706 3756 23 湖南步步高连锁超市有限公司 97203 54 30 2062 24 上海欧尚超市有限公司 83000 54 2 044 25 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有限公司 128000 52 86 16(图表三)另外,在2002年中,华润万佳超市大手笔参股南京苏果超市,致使旗下总店数急增到1337家,总销售额达到156.11亿元,同比2001年增长率达100以上。 有心人不难发现:这份名单中所提及的外资零售企业并不全面。因此,今年
12、连锁协会特意在百强排行榜之外又做了一个榜外榜以特别针对在中国大陆的外资零售企业。2002年在中国大陆本土经营的外资零售企业销售排行表如下: 2002年外资零售企业大陆销售排行榜 序号 名称 销售额(亿元) 店铺数(个) 业态01 家乐福 120 35 大型综合超市02 太平洋百货 110 8 百货店03 好又多 100 52 大型综合超市04 大润发 90 35 大型综合超市05 华润万佳 86 397 大型综合超市06 百胜(中国)投资 73 902 西式餐馆07 百盛 68 28 百货店08 沃尔玛 60 26 大型综合超市会员店社区店09 7-11 60 132 便利店10 麦德龙 53
13、 16 仓储会员店11 乐购 50 22 大型综合超市12 易初莲花 35 12 大型综合超市13 麦当劳 32 543 西式快餐14 普尔斯玛特 30 30 仓储会员店超市15 百佳 18 19 大型综合超市16 洋华堂 17 3 大型综合超市17 万客隆 16 6 仓储会员店18 百安居 16 8 家居建材专业店19 欧尚 8 4 大型综合超市20 宜家 7 2 家居建材专业店21 欧倍德 7 4 家居建材专业店22 吉之岛 7 2 大型综合超市总计 1010亿元 2285家 (图表四)在中外军团经过近八年的鏖战中,外资零售企业在国内零售市场已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和份额。其零售总额已占据百强排
14、行榜总额的50%左右,其中大多数企业的零售总额已可进入百强排行前十名之列。从上述表中的数据来看,外资零售企业的强势表现已将国内一大批企业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这种强势,令到本土企业将感受到一股从心底里升腾而起的寒意。 鏖战中华,布局神州第一节 大卖场 之一家乐福 中外零售军团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双方你来我往,激战尤酣。在外资企业中,最注目的莫过于家乐福和好又多这两家企业。1993年,作为全球第二个欧洲第一的零售巨头法国家乐福进军中国,第一站将总部设于北京。在经过两年的磨合后,1995年,家乐福在中国北京开出第一家分店。截止2003年3月底,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已拥有店数达35家,主要分
15、布于全国约21个大城市,分店网点集中于东部、中部和北部地区。1999年底总部迁往上海。 (图表五)从表中来看,家乐福对经济发达的南部地区尚未大举介入,这主要与其前期战略发展策略有关,而西部地区亦未敢大举介入。第三方物流的制约和内部管理机制的牵制对家乐福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家乐福计划在今后的五年时间内发展分店数达50家左右,并欲进一步完善中央采购体系,构建符合中国市场营运实际的信息网络系统。另外,家乐福在确立向主体性购物中心业态转变的同时,亦考虑会增强复合业态的功能,推出更流行和能领导潮流的时尚商品。就在家乐福(中国)有序整合内部管理机制,稳步扩张发展之际,2003年初家乐福法国总部携旗下冠
16、军生鲜超市和迪亚折扣店杀到中国,并在上海成功开出第一家折扣店。家乐福意欲加快在中国大陆跑马圈地的战略决心在下例一则新闻中表露无遗。 家乐福今年开50家折扣店,明年初开首批生鲜超市 据北京现代商报讯(记者:屠建路):记者昨日获悉,全球第二大零售巨头家乐福在中国的扩张计划全面提速。2003年年底前开设50家迪亚折扣店,明年初开设首批生鲜超市,明年底将其在华的大卖场由目前的36家增至70家。家乐福中国公司有关人士声称,具体的开店数量还需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这一消息是家乐福CEO丹尼尔.伯纳德4月1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家乐福公司股东年会上宣布的。他表示:中国市场拥有“独特的增长潜力”,中国的日
17、用百货市场规模相当于法国、西班牙、比利时、葡萄牙和希腊的总和。 根据我国政府规定,外资在华开店必须与内资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才能取得营业执照。据家乐福方面称,目前家乐福已获准在华开设包括家乐福大卖场、冠军生鲜超市以及迪亚折扣店等三种主要类型的商店。目前在其在华超市合资公司中,家乐福拥有67%的股份,在与中国合作伙伴组建的折扣店合资公司中拥有55%的股份。 据报道,家乐福有关管理层表示,家乐福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开设50家迪亚折扣店,并计划在2007年之前将折扣店扩大至10倍以上。同时,家乐福将与当地的运营商达成交易,首家家乐福冠军生鲜超市最晚将在明年初开张。 之二好又多 1997年10月,好又多在广
18、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108号的一块空地上开出了第一家量贩店,随即开始了在大陆的征战。 好又多属台资企业,第一大股东为台湾上市公司台塑集团。在经过近五年的发展之后,好又多目前拥有分店数共52家,其中广东24家、上海4家、四川7家、浙江4家、武汉3家、福建6家、西安2家、北京1家、昆明1家。从好又多的商业布局特征来看,侧重于华南本部立足于全国各大型城市,呈全面开花的态势。旗下高层管理人员约50%以上来自于台湾家乐福各分店,管理特色自成一派,运营机制较为完善和成熟。2002年底,有传言称好又多欲与家乐福合并,这与其内部管理机制和独特的企业文化莫不相关。2002年,好又多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总额约为100
19、亿元,已可跻身于中国零售业百强排行前六名之列。 之三沃尔玛 1996年,全球第一大巨头沃尔玛来到中国,在深圳洪湖开出第一家分店,并同时在深圳香蜜湖成功开出一家山姆会员店。1997年10月,沃尔玛东莞东湖店开业。沃尔玛在中国的扩张加快了步伐。截止今日,沃尔玛共在中国华南、西南、东北地区开出分店数达26家。预计2003年6月,沃尔玛第27家店山姆会员店将在北京开业。 相对于家乐福、好又多等,沃尔玛来到中国接近六年,分店总数才不过二十余家,且触角仅驻于华南、西南、东北三个地区,扩张战略呈现稳步试探性的策略,心态较为保守谨慎。但从沃尔玛各分店的布局来看,却隐含着非同一般的布局策略。 沃尔玛为避开与家乐
20、福、麦德龙、好又多和普尔斯玛特等的正面交锋,将在中国大陆的扩张计划分为五个战略圈:战略圈一,以深圳为中心,辐射东莞、广州、汕头、珠海、南宁、海口等地;战略圈二,以福州为中心辐射厦门、杭州、宁波等地;战略圈三,以昆明为中心,辐射重庆、成都、贵阳等地;战略圈四,以大连为中心辐射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地,战略圈五,以北京为中心辐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天津等地。而在未来的三年内,沃尔玛将计划在长沙、武汉、上海、南京等地建立或布局另外几个大战略圈。沃尔玛的这种战略态势布局属于稳中求实,稳中图进的策略,不失为大家风范。 之四 麦德龙、普尔斯玛特等及其它 正如前所述外资零售企业中,麦德龙目前在中国分店数共有
21、16家,欧尚4家,普尔斯玛特30家,正大万客隆6家,易初莲花12家,大润发35家,乐购22家。其中,麦德龙、欧尚、普尔斯玛特、正大万客隆、易初莲花、大润发、乐购等均集中于华东、华北、华中、西南这四个地区,而东北、华南则较少介入。 2002年麦德龙在中国扩张盘点和评述 (摘自联商网) 2002年麦德龙在中国扩张大事记: 2002年2月,麦德龙与西安市政府正式签定合同,投资1200万美元,在雁塔区兴建占地50亩的大型仓储式会员制超市,现在筹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原预计在2002年年底开业,但到现在还没开业。 4月1日开始,原“上海锦江麦德龙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改为“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麦德龙更
22、名是该公司所属所有分店的统一行动,“购物中心”四个字已全部为“现购自运”四字所取代,目的是为了更明确地将麦德龙“现购自运”的经营特色与一般购物中心相区别。另外由于麦德龙分店已遍布全国十余个城市,因此在公司名称上去掉了“上海”两字。 月初,投资近1000万美元的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厦门(湖里)商场破土动工,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已完成员工招聘工作。 10月,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总裁杜哲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2年我们重组了公司的整个架构,在中国建立上海、北京、广州、武汉4个大区域,这4个大区域已经基本成型了,会尽快对商品进行分类,以加速大区域的发展。 12月12日,上海锦江麦
23、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国满对外界透露,麦德龙高层已决定在武汉设立华中区总部,负责中部、西南地区的业务。 12月19日,天津店开业,投资1700万美元,大卖场面积2万平方米,同时还配有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天津店是其涉足北方的第一家店。 麦德龙自1995进入中国以来与上海锦江集团合作,到2000年在中国开设了7家店,在2001年一下子开了8家店,但在今年却只新开了1家店,原计划2002年在中国新开10家店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甚至连一再传出将要开业的西安店和厦门店,也不知什么原因,到现在还没开业。 相比于另两大外资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的扩张步伐明显有点“停滞”。虽
24、然麦德龙总裁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说“原希望是有规律的加速发展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随着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麦德龙扩张步伐的放缓,我们也无从得知。 到目前(2002年底)为止,麦德龙已在中国开设了16家分店,具体分布在上海4家,武汉2家,杭州、福州、宁波、青岛、南京、长沙、无锡、成都,重庆、天津各1家。分布区域还是主要集中华东地区,在西部地区有2家,天津店是其进军北方的首家店。 在2002年麦德龙最值得关注的动向是构建了战略发展框架,确立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四大区域,这四大区域总部将集销售、采购、人力资源、房地产、监督和审计为一体,是一个独立运营的商业体。每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零售业 战略 态势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4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