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试验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doc
《xx试验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试验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试验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 内容摘要:在xx试验区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协调性问题非常重要。本文围绕xx试验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发展应关注数量和质量、结构和功能两大关系,理性地提炼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以期实现xx试验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关系;跨越式一、问题的提出作为锦涛同志倡导成立的试验区,20年来的理论及实践充分证明,要实现由“欠开放,欠发达”的“两欠”格局向小康乃至惠及730多万试验区人民的更高层次的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能够适应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
2、的扎根型人才,建设人才高地;必须依赖高等教育(本文所涉及的高等教育均特指现代高等教育,并与大学教育同义)的又好又快发展,切实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数量和质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必须充分认识和分清形势,把握发展机遇,解决影响xx试验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跨越式发展的实质在于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尽快缩短与周边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实力超越现实发展较为强大的地区。xx试验区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问题,而是一个蕴藏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的关键性问题。世界银行在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指出,穷国与富国以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穷国
3、和穷人获得的资本较少,而且也在于他们获得的知识较少,即所谓“知识差距”。实际上,比知识差距更大的差距是创建知识的能力上的差距,世界上80%的研究与开发来自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获取国外知识是扩大知识基础的最佳途径。然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世界科技的发展将更加迅猛,技术革命向产业转化的周期和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将更短,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别国技术和经验而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将提高,“后发优势”的作用将减弱。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1。言下之义,xx试验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但要解决资本欠缺问题,也要解决知识的缺乏问题,更
4、重要的是解决创建知识的能力问题。资本欠缺问题通过短期方式是可以解决的,而知识和创建知识能力的缺乏的问题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于民众知识的提高和创建知识能力的培养的过程绝非短期内就能实现。就xx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言,没有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就不会有民众知识的集聚,就不能将大量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不会有创建知识能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能够聚集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本,最终必定导致 “后发优势”作用的减弱,甚至不可能产生“后发优势”,xx试验区的跨越式发展就只能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不能转变为现实,这是xx试验区的民众所不希望的,更是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笔者所不愿看
5、到的。二、xx试验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我们知道,高等教育就是要努力把大学生造就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综合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这种培养目标真实地体现了当代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从一般的意义上讲,高等教育应当包涵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综观xx试验区的高等教育,可以看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起步时间晚。以xx试验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龙头xx学院为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经历着两大发展时期,一是专科教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最早可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8年,在全国“大跃进”的大背景下,在原贵州省xx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了xx师范专科学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从
6、此,揭开了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序幕。但好景不长,举办仅仅两期专科教育后便宣布下马。1975年创建的xx地区五七师范大学,牌子大,社会轰动效应强,但也仅仅存在两年时间。1977年国家恢复正规的现代高考制度,本地区的高等教育以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xx大专班的名义招生。198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行文批准成立xx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二是本科教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最早可追述到2001年。这一年,为了锻炼队伍,加强本地区高等教育的本科实践,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贵州师范大学实行合作办学,实施了xx试验区有史以来的普通本科教育,但不是本地区严格意义上的本科高等教育
7、,因为我们没有独立的办学权。2005年,国家教育部正式行文将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xx教育学院合并成立了xx试验区第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xx学院。从此,xx试验区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本科教育开始了。如果从专科教育这一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发端算起,xx试验区的高等教育刚好走过了50年的办学历程;如果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这一高等教育的主阵地的发端算起,xx试验区的高等教育才走出了短短的三个年头;如果从研究生教育这一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考虑,xx试验区的高等教育还未涉及到。可见,起步时间晚是xx试验区高等教育的一大特征。当然,在xx试验区范围内,还有其他的高等教育,如xx
8、地区广播电视大学开办的国民教育系统性质的开放式本、专科教育,出现的时间也比较晚,如果从成立的1980年计算起也只有28年的历史3。其他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省内外普通高等学校联办的本、专科教育以及各种办学机构与相关高等学校联合举办的各种成人本、专科教育,不仅没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xx试验区高等教育起步时间晚这一特征。2、规模数量小。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与该地区的人口应当存在着一定的比例。一般而言,每100万人口就应当设立一所高等学校。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设置处戴井冈处长在其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分析与思考一文中认为,在我国, 2004年全国共有1731所
9、普通本专科高等学校,其中本科院校为682所,专科、高职院校1049所4。我国姑且全国以13亿人口为准,那么平均每75万人口就有一所高等学校。在xx试验区,人口已经超过730万,却只有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加上xx地区广播电视大学,平均365多万人口才有一所高等学校。要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新设立至少7所高等学校,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真实地体现了xx试验区高等学校规模数量小这一显著特征。规模数量小,不单纯表现为高等学校的数量少,还在校均学生规模上得以明显的表现。戴处长在其上述文章中认为,全国高等学校的校均学生规模为7456人。而在xx试验区,两所高等学校的校均学生
10、规模均远远低于这一全国平均水平。如xx学院,以2007年12月为例,在校本、专科生总量才接近5000人。规模效应还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没有较为合理的发展规模数量,其间内在地包含的质量、效益等就不能得以较好的反映。3、结构层次低。一个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等教育,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在xx试验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才刚刚起步且数量较少,根本谈不上研究生教育。以xx学院为例,2007年全校在校生约为5000人,其中专科生超过总量的五分之三,达到3178人,本科生不足总量的五分之二,只有1700多人5,没有硕士点因而也就没有一个在校就读的研究生。面对这一特征,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试验区 高等教育 协调发展 理性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4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