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连锁经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福利依赖问题本科毕业论文.doc
《餐饮连锁经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福利依赖问题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餐饮连锁经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福利依赖问题本科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福利依赖问题内容摘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后一道安全网”,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城市低保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大量有劳动能力者进入低保行列,我国也出现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福利依赖问题,并开始影响社会公平与效率。本文追溯了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探究产生福利依赖的内外在原因,并借鉴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改革特别是工作福利制度对减少福利依赖的成功经验,通过与中国现实具体状况相结合,对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实践中产生的福利依赖问题提出了进行低保人员能力建设、建立个人资产账户、设定一定的收入豁免额、实行强制有酬工作体验等建议。关键词:城市最
2、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工作福利制;强制有酬工作体验1 导言1.1 研究目的随着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和制度外延的扩大, 越来越多的有劳动能力者也进入了低保行列。虽然从全国范围而言, 各地目前执行的低保救助标准较之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并没有达到过高的程度,但政府对低保制度实施许多配套优惠措施。这些配套措施涉及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税收、水、电、煤气等方面的社会救助,获得低保救助是获得这些配套优惠措施的前提条件,这样就使低保证成为通往其他一些救助的“资格证”,其潜在价值被大大提高,于是,低保户自愿放弃寻找工作、依赖低保等低保福利依赖问题开始显现,影响了社会公平与效率,并由此产生
3、一些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在天津市某社区进行走访,并查阅了近几年的相关资料,借鉴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观点,试图找出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福利依赖问题的解决途径。1.2 相关研究现状对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产生的福利依赖问题,本文参考了很多学者在不同的文章、领域中的观点,以下是四个较有代表性的观点:邱莉莉在制约城市低保救助体系发展的若干瓶颈及对策建议一文中谈到,近两年政府在发展低保政策体系的同时,就业推动激励政策略显单薄,政策搭配上“头重脚轻”,缺乏和谐配合。有人粗略地算过一笔帐,从低保救助金到廉租房补贴、从免费教育到医疗救助,再加上供暖、过节费等临时救助,一个被保家庭每月最高可
4、得到价值两千元的救助实惠。而去就业,就意味着“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低保依赖。此外,低保救助的无期限性也从客观上助长了依赖思想1。王磊在城市低保基层实践问题刍议中提到,低保制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维持或“制造”一个最低收入阶层 ,而是把保障贫困者生存作为一个基础 ,同时对其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实施就业培训和拓展就业渠道,使之通过救助阶段的缓冲,最终经由就业摆脱贫困,融入社会主流。然而,低保实践中却存在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迹象:“制造”一个长期的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当前的低保救助工作已经转向“综合低保”。政策是按不断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的思路来设计的,从原来的单纯生活低保
5、到现在的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一系列保障措施。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保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但是以上的政策组合使“低保证”的含金量大增,低保已经成为许多人争取的“香饽饽 ”2。黄晨熹在标准构建、就业动机和欺瞒预防一文中对就业动机进行经济学分析时谈到个人的就业决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前者是指由于社会救助的保障,个人即使不工作也能保持一定的收入水平;后者则指由于工作收入的增加,救助金会相应地减少,从而降低了个人不工作的成本或者工作的效益。收入效应通常用替代率(领取社会救助时家庭收入与工作时家庭收入的比例)来衡量。较低的收入替代率意味着相对较高的工作收入或较低的救助标
6、准,此时,个人参加工作的收入效应会相对较强,有助于促进就业;反之,较高的收入替代率则产生福利依赖3。Sandra Danzige等学者在Barriers to the Employment of Welfare Recipients(接受福利者的就业障碍)中指出造成福利接受者减少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低学历、工作经验很少、缺乏基本技能、对工作行为规则缺乏了解、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酒精和药物依赖、制度惰性等。存在任何单一问题可能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但存在许多问题,可能会减少就业。个人因素加上高福利、高补贴、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西欧各国出现了一批依托于既得福利,不愿意积极寻找工作,逃避劳动力市场
7、风险的人。这不仅破坏了福利制度建立的初衷,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而且造成了各种新的社会问题 4。综合以上四位学者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福利依赖现象,这已经严重到影响低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借鉴欧洲国家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等到积重难返之时才去研究城市低保制度实施中产生的福利依赖问题。因此,福利依赖的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1.3 研究方法针对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中出现的福利依赖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通过大量搜集、查阅相关书籍、学术期刊、电子期刊、网络文献等相关参考文献,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同时运用理论分析法,通过对国外工
8、作福利制理论进行分析,试寻找能够帮助我国解决福利依赖问题的方法。本文选题自拟。类型是理论应用研究。 1.4 创新点与进一步展开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施低保制度的意义、低保制度保障线的测定、低保对象的生活状况与行为方式描述、低保制度法制化等方面上,而本文认为福利依赖已经成为影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实施以及制约低收入群体摆脱贫困的巨大问题。笔者对其现状,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首先,争取协助低保对象转变思想认识、提升自助能力,即让低保户转变依赖政府的思想,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技能,自力更生。其次,建议建立个人资产账户,让低保户也能在政
9、府的资金配比下进行个人资产积累从而最终摆脱贫困。第三,尽量使低保附带福利从低保制度中脱离,弱化低保附带福利对低保对象退出救助的影响。第四,设定一定的收入豁免额,使低保户从收入中的每一分中获利,最大限度的维持低保户正常生活水平。最后,推行强制有酬工作体验,使低保对象在工作体验中保持工作伦理,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最终走向自立。本文重在研究城市低保制度下的福利依赖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但值得强调的是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生活困难的总体方针不会变。2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形成较晚,体制尚不完善,可以说在某些领域的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至今仍在不断
10、研究、探索、改进、发展、深入、进而最终达到完善的过程中。2.1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1993年开始在上海试行,这是我国最早的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此后,城市最低保障制度逐渐在全国进行推广。1994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明确提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城市社会救济对象逐步实行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济”。1997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在1999年底之前完成。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按照这个条例的规定,持有非农
11、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2001年,国务院决定扩大保障面,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由中央财政列支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而且对中西部财政困难的省份进行补贴。2002年4月7日,中办、国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注意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三条线的衔接工作,完善收入调查制度,实事求是地确定困难职工家庭的收入水平,加快申报办理进度,使实际生活标准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5。2006年,
12、为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民政部积极推进“分类救助”的政策,对城市低保对象中“三无”对象、重病、重残及老年人等有特殊困难的人员给予重点照顾。同时,大力推进以城市低保制度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临时救助为补充,优惠政策和社会互助相配套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努力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各方面实际困难。截止2008年底,全国共1111.1万户、2334.60万城市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我国城市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05.3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41元。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385.2亿元 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最低保障制度所要达成的理想
13、目标是在不断完善、进步中的,而它的实际目标、实施的政策、得到的结果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步的。2.2 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现状从目前看来,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注重将救助对象由温饱型救助向小康型救助转变,由被动救助型向自主扶持型转变,由单项救助型向综合救助型转变,切实构建一张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起“兜底”作用的社会安全网,让所有救助对象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在城市“低保”制度建设方面,天津市5年内3次调整城市低保标准,积极推行“低保”与“再就业”联动机制,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07年天津市又制定出台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方案。方案规定计划用1年的时间,在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大
14、港区、宝坻区进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之后推广试点经验;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使城乡因病致贫的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据了解,天津市南开区作为第一批启动低保特困家庭医疗救助试点单位,在该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特困救助的非农业户籍家庭成员,除了每人每年可享受一般门诊医疗救助金额60元外,大病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符合医保范围的,每年可得到最高不超过3000元至5000元的医疗救助。还将建立城市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方式进行筹集。从此,南开区没有医保的低保和特困家庭的医疗费有了着落,同时也填补了天津市医疗救助体系的空白。专项救
15、助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据天津市民政局介绍,2008年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城镇)71277户,149070人 天津政务网,2008民政统计数据,为确保天津市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天津市于2008年10月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月345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00元,同时在2000年天津市对城镇特困居民家庭实行了每户每月50元的特困救助的基础上,市民政局、财政局又将城市居民特困救助范围由现行的家庭月人均收入346元至445元调整为401元至500元,特困救助标准由现行每户每月104元调整为120元,并强调了对子女在学的丧偶单亲家庭、成年残疾人与父母
16、共同生活的家庭的救助。以本文所走访的天津市南开区双峰里为例,双峰里有2613户家庭,其中低保户占总户数的1.37%,社区中有3个工作人员专责低保工作。通过对双峰里居委会和一些愿意提供资料的低保户的采访,本文了解到除了每月可以领取到一定数额的低保金外,政府对低保户还有许多优惠政策,如对承租公有房的低保户的房租给予60%的减免,免费为居住独单的低保户安装暖气并减免50%的取暖费用,春节一次性补助按1口人家庭500元标准,2口人以上家庭每人300元标准发放等。同时随着最低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低保金都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以本文所采访到的一户两口人家庭为例,02年的低保金是30元/月,03年65元/月,
17、04年90元/月,05年130元/月,06年160元/月,07年229元/月,08年460元/月。截止至08年10月,低保金达到了670元/月。逐年增长的低保金虽仍然只能够解决低保户的温饱问题,但政府对低保户实施配套优惠措施的不断增加,却使低保证成为通往其他一些救助的“资格证”,其潜在价值被大大提高,于是,“低保养懒汉”等低保福利依赖问题开始显现, 并由此产生一些社会问题。3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福利依赖问题分析“福利依赖”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福利发达国家 ,也是西方国家当前福利改革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从1945年开始,英国在贝弗里奇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内容广泛的高福利制度
18、。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之西欧、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等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宣布实施“普遍福利”的政策。福利国家制度的共同特点就是项目齐全、保障水平高、全国普遍福利等。福利国家模式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高福利的一个弊端就是产生了一大群依赖福利生活而不愿意出去努力工作的懒惰群体6。事实上,对受助者可能产生福利依赖的担心自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时就已经出现。自英国伊丽莎白时代颁布济贫法,政府负起对穷人进行救助的责任后,福利依赖便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 福利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增进社会福利过程中,福利依赖既可能构成福利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也可能构成福利发展中国家的社
19、会问题。3.1 福利依赖的内涵界定3.1.1 低保福利依赖的内涵“低保福利依赖”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不愿从事工作, 特别是不愿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 或不愿进行就业咨询与职业培训而长期依靠政府低保福利生活的现象7。低保福利依赖的表现有: 一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享受低保福利的时间较长;二是寻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不愿从事较低收入的工作;四是不愿进行就业咨询与职业培训;五是退保难。福利依赖是一种综合的现象,它包含“状态”(享受低保并有劳动能力)、“行为”(没有积极寻找工作)和“意向”(不愿意积极寻找工作)三个方面。认定是否产生了福利依赖,必须同时考察这三个方面,只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同时具备
20、,我们才能判断福利依赖已经在某个对象身上出现。3.1.2 区分福利依赖与福利依靠、福利侵占福利依赖与福利依靠、福利侵占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福利依赖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具备通过自助与他助而自立的社会成员。福利依靠主要是指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如我国统称的“三无人员”),他们只能依靠社会提供的福利资源生存。而福利侵占指的是由于我国低保政策处于建立和实施的初级阶段,在家庭资产调查、就业资料的数据控制与户籍制度缺陷以及低保工作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于是有一部分人通过钻政策不完善的空子,侵占国家福利的现象。因此福利依赖、福利依靠、福利侵占作为三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得到了不同的社会反
21、应:对于福利依赖的社会成员,社会具有强烈的价值判断,并且已成为各国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防范的重要议题,各国都力图通过社会救助和提供能力建设的机会,促进有能力低保对象参与劳动,实现再就业福利,使依赖者走出依赖,成为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一员。福利依靠的社会成员,则是得到人们同情的群体,受到社会关怀与呵护。对于以依靠福利为生的社会成员,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理应为他们提供有尊严、体面生活的条件。福利侵占者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并不能纳入低保的保障范围。对福利侵占现象的思考,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将福利侵占者和合适的低保对象进行区分管理,保护低保资源。3.2 城市低保福利依赖者的分类依据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
22、所出现的福利依赖问题的特征表现,福利依赖群体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动依赖者。指部分低保人员在心理和行为上没有就业意愿,主动表现出对社会福利的依赖。这类人主要表现为文化层次低,专业技能单一,看不到自身存在的潜能和价值。其具体表现为:在心理上,其中一部分人将贫困的原因完全怪罪于政府,认为是国家体制改革使得它们失去工作,而不追寻自身的不足。这部分群体中40岁以上人员占较大的比例。另有一部分人则是本身好逸恶劳,认为有国家救助就不必再辛勤劳动,缺乏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就业意愿不强,对学习和培训产生抵触情绪。而对于政府和社区推荐的工作,常以“收入低、路太远、干不动或者身体有
23、病”等原因加以推辞,使他们更加远离就业岗位8。第二类:被动依赖者。是指具有劳动意愿,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接受政府、社区和社会关系提供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导致他们被动依赖低保福利。有些人是因为家庭原因,例如因家中有需要照顾的老幼病残,不能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去工作,只希望在离家较近的地方找一份工作,但社区附近难有适应的工作,因此只能被动依赖低保福利;有些人是因为年龄、技术原因。由于年纪大,自身也没有掌握到什么过硬的技术,不适应于现在的企业运作条件,于是只好转而成为被动依赖低保福利的人;有些人是因为低保承接机制缺陷导致被动依赖。一般来说,低保人员在找到工作获得收入后,需要向低保福利管理机
24、构汇报,还要根据收入扣除低保金,但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或其他客观因素,致使他们往往不便去工作,因为一旦失去工作,申请低保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此致使他们徘徊在“是工作还是依赖低保福利”的矛盾之中,最终不得不被动地放弃工作而依赖低保福利。本文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我国,被动依赖者在低保福利依赖群体中占大多数,他们在行为上具有劳动意愿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创造社会财富。因此本文认为通过对低保制度进行改进,是可以有效遏制我国的福利依赖问题。3.3 福利依赖问题的显现随着城市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和制度外延的扩大,实践中的潜在问题也逐渐凸显。虽然从全国范围而言,各地目前执行的低保救助标准较之于当地的社会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餐饮 连锁 经营 问题 对策 研究 城市 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 福利 依赖 本科毕业 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4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