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三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区域和行业产业背景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截止到2011年底,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5.9亿元,同比增长17.3%。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2011连锁百强名单中,山东省共有11家连锁经营企业入围。潍坊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区交叠处,具有良好的行业产业和政策基础,吸引了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国际连锁业巨头纷纷抢滩,也激发了本土连锁企业如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
2、山东家家悦集团、潍坊百货集团等的快速扩张,推动了区域连锁经营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省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目前,农产品经纪、农村连锁经营、农产品营销策划、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物流配送等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瓶颈。2人才需求分析山东省流通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推动连锁向大范围、宽领域、多行业延伸,向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方向拓展,形成快速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住宿、餐饮、家政服务5大连锁体系,打造100户跨区域运作、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连锁品牌(企业)。”山东省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现象仍将
3、持续。潍坊作为连接鲁东、鲁西经济的重要贸易增长体、鲁中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有着巨大需求。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经济学院联合发布的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的“行业学科人才增量转换矩阵” 19个行业中,流通业以1.71万人的人才需求量居第三位。随着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发展迅速,急需大量连锁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专门人才,每年缺口超过5万人。在山东省70多所高职院校中,仅有10余所院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生不足2000人。山东连锁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二)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于2003年,现有在校生450余人,2008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门专业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与山东家家悦集团共建“家家悦储备店长班”,开展联合培养;2010年被学院确定为深化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同年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根据连锁经营企业岗位需求及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先后与山东家家悦集团实施了“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合作、与潍坊百货集团实施了“提前介入、联合培养”合作
5、、与潍坊丰华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实施了“工读结合、岗位轮换”合作、与潍坊银座商城实施了“顶岗轮训、企业助学”合作、与青岛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实施了“人岗双选、假期实习”合作、与潍坊大润发实施了“人员交流、旺季短训”合作,通过校内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分岗位阶梯式轮训,初步形成“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2.“全程开放、真情实境、课岗对接、系统推进”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调研连锁经营行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分解岗位核心能力,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经过多年建设,专业课程连锁企业门店运营与管理、商务谈判与沟通、市场营销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商品学
6、、连锁企业配送管理、经济法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3.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本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0%,双师素质教师占70%,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自2008年以来,专业教学团队主、参编教材10部,其中连锁企业门店运营与管理教材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获省部级以上教科研奖励9项,市级教科研奖励5项。4社会服务具备一定的区域影响力面向山东省现代农村经营服务体系,依托山东省供销社,开展流通管理、门店运营、营销管理、采购仓储、物流配送等方面培训,累计6
7、000余人次。开展门店诊断、促销策划、品牌战略研究、门店设计等管理咨询服务,累计300余次,有较强的行业及区域影响力。5.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专业现有七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8.2%,就业对口率95%。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显示,毕业生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他们中的优秀者,已经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连锁企业的骨干力量。历届毕业生的优异表现,为专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招生数量逐年递增。(三)存在的问题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但与省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
8、运行机制与动力机制尚待加强问题表现: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比较松散,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较浅层次上。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校企无法实现平等对话,难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问题成因: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学院在校企合作的责权利方面没有明确界定,存在重校内教学、轻校企合作的现象。2.“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还需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问题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不够,存在培养模式落后于社会人才需求的现象。虽然在教学设计上重视实践教学,但在实施层面还未真正到位。问题成因:目前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
9、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还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运行和保障体系尚未建立。3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尚有差距,还需进一步完善问题表现:课程体系没有与岗位职业标准更好的对接,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未能实现零距离对接。问题成因:校企未能深度合作开发职业能力课程,岗位职业标准未能提前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未能实现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4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问题表现:专业发展缺乏有力的指导与引领,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具备较高理论知识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较少,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问题成因:缺乏师资培养长效机制,教师重教学、轻科研,来自企业一
10、线的专任教师较少。师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职称评定、评优树先、经济收益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5. 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监控、考核等环节仍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功能比较单一问题表现:校内实训室不能满足岗位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校内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没有发挥协同效应,不能在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未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学生实训、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生产经营、带动辐射等方面的功能。问题成因:校内实训室投入有限、设备不足。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困难,只能进行一些较低层次的跟岗实习,
11、学生轮岗困难,能力递升难以实现,顶岗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校外实训基地对专业教学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6学生的职业修养及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问题表现:学生缺乏缺乏踏实稳健的就业心态、好高骛远、不愿从事基层工作、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没有凸现。问题成因: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没有给予素质教育课程充分的重视;二是没有将企业文化深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三是立体化的素质教育体系没有形成,目前只是停留在开设部分人文课程的阶段;四是对专业核心文化缺乏理念层面的锻造。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为依托,紧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
12、,搭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专业发展平台,形成“深度融合、共育共享”的合作办学机制;深化“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机制;深入推进情境化、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改善师资结构,提高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争取打造省级教学团队;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及精品资源共享课,提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服务教学的能力;带动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实现专业群间资源共享。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紧密、职业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在省内外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专业,为农村现代经营
13、服务新体系及山东省现代流通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带动山东省中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改革与发展。(二)具体目标1体制机制建设优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学院“山东省农村现代经营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搭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合作发展平台,形成“深度融合、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全面对接行业企业,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专业与企业相互促进、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2专业教学改革通过职业岗位群调查,分解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宽
14、校企合作范围,与9家不同行业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建立深度融合、稳固发展的合作关系,每年新增1家联合培养合作企业。深化“开放育人、岗位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完善顶岗实习监控与管理,强化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构建“全程开放、真情实境、课岗对接、系统推进”的课程体系,引入职业标准进行核心课程建设。开发6门优质核心课程,争取将连锁企业门店运营与管理建设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依托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完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5部工学结合教材。3教学团队建设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选拔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聘用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争取
15、培养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院级教学名师2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5名;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使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建立4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努力打造省级教学团队。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实现原有条码技术实训室和收银实训室升级改造,改建为连锁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开辟现场教学一体化教室,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拓展;新建创业先锋综合实训室、连锁经营模拟实训室和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与农资实训室。新建12家优质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实习管理机制,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有效保证顶岗实习质量。5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开展流通管理、门店
16、运营、营销管理、采购仓储、物流配送、再生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45次;承担教科研项目7项;开展连锁从业人员培训4500人次;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为农村现代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服务,打造6家社区样板店;校企共建农产品生产经营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发挥专业辐射作用,带动中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6专业群建设带动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形成现代流通管理专业群,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争取于2015年将市场营销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培养专业群骨干教师3名,密切产学合作、突出高职特色。7.文化建设通过专业文
17、化长廊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文化建设,从行业企业中吸取先进的文化理念,开阔学生的行业视野,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三、建设内容(一)创新办学体制机制1创新体制,搭建合作办学平台(1)成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新途径,根据“多元投入、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在学院“山东省农村现代经营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成立由台湾润泰集团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山东家家悦集团、青岛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青岛利客来集团等多家单位参与的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委员会设立秘书处,负责校企合作日常事务。(2)校企共建连锁经营信息管理平台在连锁经营校企合作发展委
18、员会指导下,校企共建连锁经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成员间信息共享。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管理。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落实学院各项校企合作制度,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完善教师密切联系企业制度、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推动校企之间战略、资源、业务、人员的融合,使企业深度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校外委员单位可共享专业实训室及其他教学资源,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委员会成员共同承担人才培育、师资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从校企双兼互聘、基地共建、人才共育等多方面实现校企互通,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营。建立校企双方
19、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负责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问题进行检查、指导、咨询、审议、监督和协调。建立专兼结合、双向互通的教师双兼互聘运行机制,规范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等问题。4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年度考核评价与激励体系,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实绩考核和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学院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对在校企合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授予相关的荣誉称号,对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教师在外出交流学习、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确保保障校企合作长期稳定进行。表4-3-1 体制机制建设规
20、划及资金投入预算表建设内容分项建设进度行业企业投入(万元)投入依据2013年2014年2015年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体制创新成立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建立管理信息平台新增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成员间信息共享扩大委员会规模,拓展服务范围,提高信息平台服务能力4.0建设信息平台、联系成员单位、专业会谈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制定学院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实施细则,规范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总结各项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加强校企文化交流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保障体系3.0校企座谈、企业调研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教师实践锻炼及服务企业
21、等内部管理长效机制1.0校企交流考核激励机制制定校企合作激励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完善考核激励办法实施细则形成考核激励长效机制3.0校企交流、毕业生跟踪合 计11.0(二)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群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调研,归纳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发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为进一步整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如图4.3.1 所示。专业调研岗位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岗位核心能力知识、素质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序化形成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支撑课程整合形成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22、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图4.3.1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路径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专业调研、岗位分析,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研,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需求,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全面分析职业岗位群及职位层次所需的知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序化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适时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表4-3-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就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知识要求素质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基层作业岗位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防损员安保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锁 经营管理 专业 建设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4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