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正确看待子女的考试分数.docx
《家长正确看待子女的考试分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正确看待子女的考试分数.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长正确看待子女的考试分数家长正确看待子女的考试分数 一、不能不看分数。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分儿、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可见,考试对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甚至学生将考试的分数等同于自己的生命。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是我们的国家是个考试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说成中国是考试的故乡。二来我们的国家在目前体制之下对人才的选拔主要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因此,在没有找到比考试更合理公正的选拔方式的前提下,考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一旦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的大门,那么做家长的就不能不看孩子的考试分数。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如何看分数呢,从考试分数能看出什么?
2、我想从三个层面来说。 1.从分数看孩子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分析个体在群体中的发展状态。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控与监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家长可以看到学校老师对学生所进行的考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期开始的考试,这样的考试我们称之为诊断性考试,主要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对新内容学习的适应性,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怎么样。其次,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看到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背诵、默写、单元测验等单项的测查考试,我们称之为过程性评价,其目的是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调整教师教学的设计方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三就是每学期中、期末进行的考试,我们称
3、之为终结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达到教学总目标的程度和水平。那么,这次期中考试我们就可以看作是终结性评价。对于这样的考试,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学校都相当的重视。其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各学科教学、各位学生达到中期学习目标的程度。作为家长应该看重这样的考试。家长拿到考试卷后,应该和自己的子女一起逐项逐条进行分析,特别要记录发生错误的题型,从而可以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是强项,哪些方面是弱项并设计出统计图表,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孩子在学科知识掌握上的总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同时我们可以将自己孩子的成绩与本班级整体考试成绩进行比照,就可以明显看出孩子的整体状况。长期这样记录比照,有利
4、于综合评价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比如,某学生本次语文考试获得85分,初听起来好像这分数不高,怎么扣掉15分?家长们都会这样发问。但是这个班级的平均分是83分,此时你如何看待这个分数。换一个角度说,如果班级平均分是95分,那又怎样看待这个分数?某个分数只是的个数值,只有将数值转化成数值的含义才具有了意义。因此,作为家长的也应该了解教学评价的常规知识,做到既不盲目高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一味地灰心丧气,更不能自暴自弃,逐渐使自己的家庭教育逐渐走上科学的道路。 2.从分数看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孩子的学习品质。 我们应该承认人是有差异的,从考试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各个孩子智力水平的差异,这正如人的十个手指
5、各有长短一样。但是智力只是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智商的人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吗?未必。但反过来好成绩的人,他的智力水平一定是高于正常水平的。常有家长说,看你脑子好的,为什么老是考不好呢?也有家长说,看你平时不怎么样,这次考试发挥得不错啊。因此,我们从考试分数中不仅看出智力水平,更可以看出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比如,我们常听家长说,这个孩子就是粗心,明明是25,他却抄成52,也有的在试卷上丢题,就是没有发现题目,白白被扣分。这样的例子就是证明孩子确实存在粗心的现象,这就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但不能将孩子的失分都归结为这个孩子就是粗心,有时不是粗心,
6、而是实实在在的不会。这要区别对待。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正确评估孩子的学习情况了。 3.从分数看孩子的兴趣爱好,分析孩子学习的发展走向。 分数怎能看出孩子的兴趣爱好呢,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各学科考试分数都很好;有的孩子不均衡,数学成绩好,语文稍逊色一些;有的英语是强项,语数两门学科都不太理想等等,其实这种情况在潜意识中学生就对某些学科有偏好的现象,这当然与学生的性格有关,比如内向型的孩子一般喜欢社会学科,喜欢听教师讲解,满足于教师的讲授,而思维活跃的学生喜欢自然科学,常常喜欢提问,喜欢跳跃性的听讲,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和书本的知识。这就为学生跨入中学文理分科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家长就要善于发
7、现这一点,在调控孩子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兴趣特长,这可能就是孩子未来发展与就业的渠道。 二、不能只看分数。 我们说家长不能不看分数,却不能说只看分数,如果一味地只看分数那是很危险的,我想也有这样三个方面: 1.只看分数,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学习焦虑感,从而导致厌学。 分数绝不是学生的一切,某一次考试绝不代表孩子学习的全部。可惜我们家长往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急功近利,反而适得其反。上学期,我曾列举了一些家长采用简单粗暴教育手段的事例,孩子将试卷拿回家,只要看到分数不满意,不分枣红清白,孩子遭受皮肉之苦。皮肉之苦可以恢复,但孩子的心灵创伤却是难以愈合的。这样的孩子上课老是走神,
8、自己的目光不敢和教师相对交流,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科,上课无兴趣,碰到考试更是紧张,心里不是想着怎样去认真审题怎样去复算,而是想着这次考不好回去怎样向家长交待,越是这样想,越是考不好。家长过分看重分数,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重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学习的过度焦虑,这种焦虑就是对当前或潜在威胁自尊心的一种过度担忧。严重的就是孩子对某些学科失去信心,导致厌学。 2. 只看分数,会极度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常讲人心没有满足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贪婪。我常举的例子就是,每逢考试结束,孩子带着试卷回家,我们做家长的第一句话肯定是:考了多少分啊?孩子很高兴地说95!我们还会问,班上还有多少人比你高啊?这
9、是一种情况;如果孩子说我这次考了100!作爸爸妈妈的可能还会说,班上有多少人考了100分呢?如果不是一个人,我们还会补充一句,不要骄傲,有那么多的人考100,你有什么值得自豪的?所以我们有些做家长的真没有满足的时候。孩子在得到这样的家长评价后他会怎样想呢?孩子会认为,我不管怎样努力做爸妈的总是不满意,你们想想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学习的积极性呢? 3. 只看分数,不利于孩子与同伴、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出现人格缺陷。 我举一个例子。有专家曾到建筑工地去与工人攀谈,让工人们说说如何看待当年在学校的学习。在没有谈到学习之前,这些工人很是满足自己的工作,甚至有些人成了建筑的行家里手,赚的钱不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长 正确 看待 子女 考试分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4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