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导师详细介绍.doc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导师详细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导师详细介绍.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导师详细介绍(一)博士生指导教师1、黄熙龄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地基基础工程专家,1927年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194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50年代初赴苏联留学,师从崔托维奇院士,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的学术职务。黄熙龄院士自50年代初,致力于地基基础理论的
2、研究,在地基基础设计与计算、原位测试、地下洞室压力、软土地基、山区地基、膨胀土地基、地震抗震和震害调查等方面取得过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工程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他实践经验丰富,先后处理解决过云南小龙潭电厂、唐山重建、金沙萨体育场、苏丹大学会堂等数十项重大工程的复杂地基基础问题。获全国科技大会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并荣获全国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黄熙龄院士主编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膨胀土地区建筑规范,主持编著了地基基础设计与计算及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地基基础部分、唐山地震实录地基部分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现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任主编、大底盘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施工关键技
3、术及灾害防治课题负责人。黄熙龄院士治学严谨、言传身教,20多年来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2、滕延京研究员:1985年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所长,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分会理事,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建筑科学编委等学术职务。长期从事岩土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在土动力学、地基处理、桩基工程、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等方面作过专项研究。85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现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任副主编、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任编
4、委、科技部大底盘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灾害防治、交通部三峡库区港口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具有国家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级监理工程师资质,负责地基处理、桩基等工程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3、黄强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建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开发研究工作,多项研究成果获建设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负责主编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在国际会议及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独立编著出版了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技术、深基坑支护实用内力计算
5、手册、桩基工程若干热点技术问题、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应用手册、勘察与地基若干热点技术问题等。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出版的文集有深基坑工程实例集、全国第一届桩基会议论文集、全国第二届桩基会议论文集、全国第三届桩基会议论文集、复杂条件下的地基基础工程、高层建筑地下结构及基坑工程、岩土工程青年专家学术论坛文集、勘察与地基重点技术及工程实践等。4、王亚勇研究员:1967年上海同济大学工民建专业本科毕业,1975年清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生毕业,1981198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土木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全国超限
6、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自1973年从事工程抗震科研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结构振动理论、强震地面运动、现代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和风反应、结构抗震计算、结构加固改造等领域的科研与工程实践工作。主持承担国家计委、自然科学基金会、建设部、北京市等重点科研课题10多项。主编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近年来主持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首都圈重大工程和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以及各地历史风貌建筑的抗震鉴定、加固改造新技术研发与设计工作。主持和参与了我国数百幢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审查工作。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澜沧-耿马强震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国
7、家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首都圈大型公共建筑抗震加固改造综合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分别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一等奖;工程抗震设计软件系列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六本,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199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周锡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地震工程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曾任我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副所长。现任院科技顾问,兼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建设部抗震防灾规划和抗震设防区划评委会主任,国家地震局安全性评价委员会常委,北京市、无锡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等职。周锡元院士从事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研究
8、工作四十多年,致力于地震工程学的开拓与发展,在结构抗震、强震观测、地震动小区划、地震危险性分析、现代城市防灾和建筑隔震减震技术研究等方面成就和贡献突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并荣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专利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著作3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名。(二)硕士生指导教师1、林杰研究员:1982年南京大学物理系声学专业毕业,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声学室主任,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筑声学部主任,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声分会主任,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咨询委员会委员,中
9、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等学术职务。长期从事建筑声学、噪声与振动控制、扩声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主编、参编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要有: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 2000、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率的测量GB/T 18696.2 2002、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 2005、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6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 19889.6 2005、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8部分:重质标准楼板覆面层撞击声改善量的实验室测量GB/T 19889.8 2006、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10部分:小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
10、19889.10 2006等。主持完成科技部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城镇住宅楼板和分户墙低造价隔声降噪成套技术及其施工工艺。发表、出版所从事工作方面的学术论文多篇。目前正在进行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相关课题的研究,主持修编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2、高文生研究员:1997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地基基础研究所副所长、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桩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主要从事灌注桩、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桩基设计与计算、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1、。主持完成的工程项目有:中央电视台桩基后注浆工程、北京长青大厦桩基及后注浆工程、北京SOHO现代城桩基及后压浆工程、北京皇冠大厦及首钢综合楼桩基及后压浆工程、河北燕庆明珠大厦复合地基与抗浮桩设计与施工、北京小营小区8#楼桩基及后压浆工程及冠华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等。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1项。3、宫剑飞研究员:工学博士,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会员,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副主编。作为课题负责人目前承担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之子课题: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地基反力原位测试分析及基础筏板内力计算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建筑 科学研究院 导师 详细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4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