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金融学讲稿(荐).doc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金融学讲稿(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金融学讲稿(荐).doc(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微观经济学部分1专题一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专题二 消费者行为理论1专题三 生产者理论1专题四 市场理论1专题五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2专题六 一般均衡与效率2专题七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3宏观经济学部分5专题一 国民收入核算基本原理5一、总产出及其衡量5二、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8专题二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ENI模型10、有关基本假定的问题理解10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11二、国民收入的变动与乘数原理12三、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13专题三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15一、投资的决定15二、利率的决定15三、IS曲线19四、LM曲线20五、商品市场和货币
2、市场的一般均衡22专题四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和投资27一、凯恩斯的消费理论27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27三、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27四、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28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29专题五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0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30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31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合理搭配34专题六 国民收入的决定:AS-AD模型36专题七 失业和通货膨胀36专题八 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决定37一、国际贸易和收入变化37二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模型39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41四、内外均衡的冲突与合理的政策搭配44专题九 经济增长47一、哈
3、罗德-多马模型47二 新古典增长模型48三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内生增长理论50货币银行学部分52专题一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53内容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53内容二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56内容三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57内容四 风险管理58内容五 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60内容六 中央银行62专题二 货币供求以及利率决定67内容一 货币供给、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乘数67内容二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68内容三 基础货币的决定69内容四 货币需求传统数量论70内容五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70内容六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71内容七 利率决定理论72内容八 利率的变动74内容九 利率的结构7
4、5专题三 货币与经济79内容一 货币与国民收入:IS-LM模型的内容79内容二 关于总供求模型80内容三 通货膨胀83专题四 货币政策86内容一 货币政策的目标86内容二 货币政策工具87内容三 操作88内容四 中美货币政策的差异88国际金融学部分92专题一 国际收支92一、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利益和负担:92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92三、国际收支的分析93四、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机制。94五、国际收支理论总结表格94专题二、外汇与汇率97一、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97二、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97三、汇率决定理论总结表格98专题三 国际金融市场101一、起始保证金、维持保证金、变动保证金、盯市(
5、Marked to Market)101二、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套期保值(Hedging)、投机(Speculation)、多头交易、空头交易;货币期货(Currency Futures)、货币期货交易;利率期货(Interest Rate Futures)、股指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101三、金融期权(Financial Options);看涨期权(Call Options)、看跌期权(Put Options);美式期权(American Style)、欧式期权(European Style);货币期权(Currency Options);
6、协定价格、期权价格(期权费);两平期权、实值期权、虚值期权;期货期权(Futures Options)102四、票据发行便利(Note Issuance Facilities, NIFs)102专题四、国际资本流动103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103专题五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104一、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和米德冲突104二、支出变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结构政策、融资政策104三、丁伯根法则、有效市场分类原则105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以邻为壑政策:105五、相机性协调、规则性协调105六、开放经济下冲击的传导机制106七、浮动汇
7、率制下国际间政策协调的诸方案。106八、影响国际储备需求量大小的因素。107九、国际储备供给的内容。107十、国际储备管理的两个方面108十一、特里芬难题109专题六 国际货币制度110财政学部分111备 注132微观经济学部分考情分析:微观经济学部分在历年的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一般以一道名词解释的题目出现,另外近几年的考试更多的出现在市场失灵跟博弈论部分,在大题方面只出现过有关公平效率的一个选做题。因此在这里我们就只列出一个纲要性质的各个专题的框架。专题一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本专题知识框架有关本专题的名词解释:弹性的相关概念,替代品与互补品、恩格尔曲线。恩格尔系数。恩格尔定律、供求定
8、理、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专题二 消费者行为理论本专题知识框架相关的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消费者偏好的假定。专题三 生产者理论知识框架相关概念:C-D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线、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的经济区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沉没成本、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辨析。专题四 市场理论知识框架相关概念:停止营业点、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消费者统治与生产者统
9、治、价格歧视、占有均衡、纳什均衡、囚徒困境专题五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知识框架相关概念:边际产品价值、地租、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专题六 一般均衡与效率知识框架相关的概念: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和替换1、完全竞争与经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任何竞争性市场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就完全竞争经济的消费者而言,任意一个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同样的,其他消费者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条件也是如此。于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而就完全竞争的生产者来看,任
10、意一个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同样的,其他生产者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也是如此。于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的比率,由于完全竞争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价格的比率,所以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于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总体评价:该定理以严格的证明褒扬了完全竞争市场在效率上的优越性,揭示了市场经济在信息方面的优越性;但是其前提假设是市场必须完全竞争,而这与现实是严重不符的。所以在承认市场机制的种种优
11、越性的同时,必须看到政府调控的必要性。2、效率和均衡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如果个人偏好是凸型的,则每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商品的某个初始禀赋来说,是一个竞争性均衡。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任何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财富再分配,有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总体评价:推崇市场经济的人认为,第二定理表明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反映社会意愿的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但是收入的再分配或者财产的再分配是无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尤其是对于人力资产的再分配问题。专题七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知识框架相关概念: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人-代理问题、外部性、庇古税、搭便车、寻租、帕累托定律
12、、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宏观经济学部分考情分析:整个宏观经济学部分是考试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接下来理解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以及国际金融学的基础,其中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国际收支等内容在接下来的三门课程中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加深。这个部分需要对几个基本的经济模型有很好的理解,最主要的是要能够灵活运用这里介绍的模型,并且要能够理解模型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往考题就考过关于相互之间联系的问题,比如06年的“简述IS-LM分析框架和AS-AD分析框架的相互联系和不同”。另外还有很多是跟财政、货币银行两门学科交叉的考题,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货币创造方面。专题一 国民收入核算基本
13、原理知识框架:一、总产出及其衡量(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1、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该定义包括: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是一个流量概念,是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非市场活动。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的而是最终使用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使用的产品。GDP的核算中只能计算经
14、济社会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能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3、GDP与GNP的联系与区别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国民的概念。联系:国民生产总值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从量上看,一国的GNP大于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则反是。4、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注意:所用的价格是当期的价格。实际GDP:使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注意:使用的价格是基期价格。
15、5、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是指与总支出水平相一致的均衡收入,它是由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净额而构成的总需求水平决定。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者发挥的时候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一般认为,潜在国民收入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实际GDP取决于社会总支出水平或者有效需求水平,潜在GDP取决于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可利用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总量以及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注意:均衡收入并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国民收入。另外注意区分两个名义GDP。(二)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
16、法1、生产法这种方法是按照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所有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的来源,所以也叫做生产法。在根据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所增加的价值,避免了重复计算,所以这种方法又叫价值增值法。说明:存货p 必需剔除原材料和商品库存中以前增加的价值;p 由于价格上涨导致的价值增加,即存货(库存)增值,由于产出并没有实际增长,必需从增加值中扣除。政府服务p 私人行业产品在市场上出售,故很容易估价。可是政府服务则不是,应当按照它们的提供成本来估价。住宅所有权p 自用住宅的“租金”进行估算。对产品的税收和补贴p 需要扣除,因为不构成生产中的增加值
17、2、支出法这种方法是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的购买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量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的总和。一定时期内经济中的总支出主要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A、消费支出(C)它是指居民户用于购买各种消费品的支出。它包括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但不包括购买住宅的支出。B、投资支出(I)它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用于投资的物品资本品之所以被看作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是因为它在生产别的产品的过程中只是部分地被消耗,而中间产品在生产别的产品时全部被消耗掉。投资包括
18、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房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所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变化,可以把它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之和为总投资,总投资减去折旧就是净投资。C、政府购买(G)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支出。但是,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中还包括转移支付,这一部分支出是计入GNP的。D、净出口(NX)净出口等于出口减去进口。如果用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NX代表净出口,则有:NX=X-M。把上述四个方面的支出加总起来就有: GDP = C + I + G + NX 或GDP = C
19、+ I + G +(X-M)3、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而计算出国民生产总值。具体来说,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包括:(1)雇员收入,如工资、薪金等;(2)业主收入,即非公司化的自我雇佣者的收入;(3)个人租赁收入,如地租、专利收入、版税收入等;(4)公司利润;(5)净利息,即个人从商业和国外渠道得到的利息收入减去个人支付的利息。这五项加总起来构成一国狭义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业的间接税和企业的转移支付以及折旧,就构成了一国的GNP。如果进一步在GNP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即得GDP。说明:存货增值p 需要扣除,因为并
20、不是产出实际增加所致。转移支付p GDP只包括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所产生的收入,因此不能包括。直接税p 应当包括,是生产所产生收入一部分。对产品的税收和补贴p 需要扣除。注: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从理论上来讲最终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在现实中会由于一些统计上的误差使得结果有一定的误差。(三)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几个概念国民生产净值(NNP):它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GNP中扣除了折旧以后新增加的价值。 狭义国民收入(NI):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NNP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
21、)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NI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和社会保险金,加上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及非商业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即PI减去个人所交纳的各种税收。GNP折旧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NIPI=NI-企业利润-社会保险金+转移支付+净利息收入+红利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收性支付DPI(四)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A、测算国民产出的问题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有些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NP。a)非市场性(不适合市场销售的)项目例如:在花园种植花草;为自己做晚饭等b)“地下”经济例如:主要不合法的交易,例如毒品,“夜间练摊
22、”等B、统计数字测算福利的问题1)、生产不等于消费(如果由于投资增加,就不会提高当前消费)。2)、GNP不能反映出人们由生产中所得到的福利的变动情况(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等)。 3)、忽略了外部性(环境污染等)。4)、某些不良的生产导致GDP增加(比如犯罪多,治安支出增加;压力大,卫生保健支出多)。5)、没用考虑收入分配。联系基尼系数问题二、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A、两部门经济在两部门经济中既没有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如果以Y代表GNP,则从总支出的角度来看, Y C + I,从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全部收入不是被用于消费,就是储蓄(S)起来了,故 Y C + S,两式合并则有 C + I C + 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人民银行 研究生 道口 金融学 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4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