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分类.docx
《审计报告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报告分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审计报告分类1、 审计的分类: 主体:*审计:* 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 目的、内容:财务报表审计 经营审计 合规性审计 审计技术:账项基础缺点:工作量大。优点:详细 制度基础 风险技术:了解企业外部环境 了解国内市场环境 了解地区环境 了解企业 2、 职能:监督、鉴证、评价 3、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诚信、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在内 4、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会计责任:企业管理层应对财务报表承担责任,企业管理层应按适应的会计准则 和会计规定编制财务报表,管理层应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这种责任包括:涉及实施和维护与财
2、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控制度,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而导致的重大错误,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审计责任:在充分的适当的基础上,对其审计的报告发表意见。 、关系: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并不能免除企业管理层应该承担的会计责任。 5、审计目标 总体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 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具体目标: 合法性: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
3、础,并适合被审计 单位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 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公允性: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 解一致。 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
4、审计目标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6、审计过程 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应对评估风险出具审计报告 7、内控: 概念: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 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特点 8、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概念: 1)审计重要性: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 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 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
5、务报表使用者整 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2)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内容: 1)审计重要性: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对财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感知 获利能力趋势 因没有遵守贷款契约、合同约定、法规条款和法 定的或常规的报告要求而产生错报的影响。 计算管理层报酬的依据 由于错误或舞弊而使一些账户项目对损失的敏 感性 重大或有负债 关联方交易 可能的违法行为、违约和利益冲突 管理层一直不愿意纠正已报告的与财务报告相 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2)审计风险
6、: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之间的反向关系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9、审计证据 种类:外形: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 来源:外部证据、内部证据 特性:充分性: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适当性: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 关性和可靠性。 10、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 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篇二:审计报告的种类总结 33、审计报告的种类。 1.按照审计报告格式,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2
7、.按照审计工作的范围和主体,分为外部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 3.按照审计报告使用目的,分为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和非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 4.按照审计工作的性质和报告目的,分为通用目的的审计报告和特殊目的的审计报告 通用目的的审计报告,特指年度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这种报告意在表达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是否合法、公允的客观意见。 5. 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简程度,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34、社会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一、标题。在我国,审计报告的标题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 二、收件人。审计报告的收件人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业务约定书的要求
8、致送审计报告的对象,一般是指审计业务的委托人。审计报告应当载明收件人的全称。 三、引言段。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应当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财务报表已经过审计,并包括下列内容: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张财务报表的名称;提及财务报表附注;指明财务报表的日期和涵盖的期间。 四、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应适当的说明按照适当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 五、审计人员责任段。应当说明: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相信以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足、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六、审计意
9、见段。审计意见段应当说明,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七、审计人员的签名和盖章与审计机构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八、报告日期。是指审计人员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日期,而不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截止日或者审计报告完稿、印发日。 35、审计报告意见的类型,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报告的情形及措词,说明段或强调事项段的位置。 一、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a.审计人员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时,应当以“我们认为”这一术语作为意见段的开头,以表明本段内容为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并表示其承担对该审计报告意见的责任。 b.对于
10、财务报告的反映是否公允,应当使用“在重大方面”,“公允反映”等术语。 c .标准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措辞;非标准审计带有强调事项段。 d.当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可以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对重大事件予以强调或说明。 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当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会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在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审计人员的责任段之后、审计意见段之前另设说明,以描述所持保留意见的说明。在提出意见时应使用“除存在上述
11、问题外”、“除上述问题造成的影响外”或“除上述情况待定外”等术语。 三、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当审计人员确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歪曲,以至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审计人员会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在提出否定意见时,应当在意见段中使用“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由于受到前段所述事项的重大影响”等术语,并指出财务报表“不符合xx规定”、“不能公允反映xx”等问题 四、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有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无法确定会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报告 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