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的政治生活.doc
《前言我们的政治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言我们的政治生活.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言 我们的政治生活(A)第一框 政治的涵义和核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政治”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了解一些与我们的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学基础知识:了解什么是政治、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初步理解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2过程与方法:在班级里开展一次以“我的政治生活观”为题的问卷调查活动,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懂得“政治”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领悟国家政权的重要性,是“政治的核心”,进而理解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通过事例法,使学生理解并能运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
2、自身及社会政治生活、关注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的思想感情。二、课前准备:1教师:(1)研究教材、学生,设计课堂探究题;(2)收集反映“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有关事例,筛选经典的、符合学生认知的事例供课堂教学使用;(3)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研究毛泽东的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学生:在班级里开展一次以“我的政治生活观”为题的问卷调查活动,作好统计,制成图表。三、教学过程:教师:我们的整个社会生活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它们是密切联系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板书:【多媒体出示板书】 经济生活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 密切联系,有机整体 文化生活教
3、师: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经济问题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而且,我们在高一也学习了一些经济学常识。似乎经济生活离我们比较近,比较具体,大家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那么对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你是否也有这样深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我们班级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多媒体出示板书】 问卷调查结果(图表)。教师:我们就这一结果进行以下讨论、交流。【多媒体出示讨论题】(1)谈谈你对这一调查结果的感想。(2)当时你选择了哪一种观点?为什么?(3)请你回忆一下,进入中学以来,你参加过哪些收获大、印象深的政治生活?(举例:如,社会实践活动,高一时的军训、东方绿舟
4、素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感情,增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冲破校园围墙的束缚,走向社会,在观察、了解、服务、思索、再服务的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发挥个性特长,培养爱心,提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亲近社会、融入社会,进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部分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走红色之旅,参加井冈山、大别山的社会考察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朴素、真挚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中国的国情,明白自己肩上担负的重大的社会责任,进一步端正人生价值观,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社区挂
5、职锻炼等。每个团支部过组织生活,如上学期的“雷锋精神讨论”。部分同学打了入党申请书,写思想汇报、参加“双学”小组活动、校学生党校初级班、暑假区理论学习班等。担任班干部、校学生会干部,为同学服务、为学校服务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这些都说明“政治”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高中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与我们高中学生关系密切的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而且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享有很多权利,当然我们也要承担相应得义务,因此我们作为国家的主人一定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政治生活,丰富我们的政治生活,同时也可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里布置一项长期
6、的作业,即每周进行一次“一周要闻摘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和政策,关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也是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表现。我们在本学年每月会有一次时政专题课。教师:讲了那么多,那到底什么是“政治”呢?请大家对以下题目做出正确选择。【多媒体出示板书】 世界上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政治现象。下列现象中属于政治现象的有:美国发动了旨在推翻萨达姆的伊拉克战争;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胡锦涛主席出访澳大利亚;世界卫生组织协调SARS病毒感染地区的防治行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答案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即政治的涵义。【多媒体出示板书】 前言 我们
7、的政治生活一、政治的涵义和核心1政治的涵义指的是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教师总结:可以说,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就是国家政权。所以一定意义上讲,凡是与国家政权有密切关系的现象都可称之为政治现象。这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各种思想家,政治家和各种政治组织在如何建立和治理国家问题上所提出的观点,主张,学说等。它具体包括政治哲学,治国方略,施政方针,政治思想等。政治关系:社会阶级及其政党在为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而进行的活动中形成的种种社会关系。比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联盟的各阶级之间,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以及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政治制度:统治阶级为
8、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建立的种种制度和规则,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等。政治组织: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为夺取,管理和参与国家政权而成立的各种组织,如政党和其他政治性社会团体等。政治活动: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和政党为夺取,领导和参与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政治力量:从事夺取,领导和参与国家政权的各种社会力量,比如阶级,政党,人民,民族,政治家等。也就是说政治现象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活动和政治力量六个方面。【多媒体出示板书】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教师:思考教材P5“阅读与思考。”【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可见国家政权在阶级社会中的重要性。教师:请联系
9、历史知识,举例说明国家政权在阶级社会中的重要性。【学生举例说明】如:(1)1905年1月,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彼得堡有15万工人举行总罢工,农民也起来烧毁地主的庄园,夺取粮食和土地。6月,沙皇的军队也动摇了,黑海舰队的“波将金”铁甲舰爆发了起义。10月,爆发了政治总罢工,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工人、士兵或工农代表苏维埃组织。各地工人还收集武器,准备武装起义。整个俄国沸腾起来了。面对此起彼伏的革命浪潮,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于10月30日对全国人民发布了一份“诏书”,宣称“你们要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人身等自由权利,我都可以给你们,你们要求什么,我就答应什么。不过,请你们保留我的权
10、力,除了国家政权,一切我都给予。”在强大的革命风暴面前,沙皇为什么不肯把政权交给人民呢?列宁针锋相对地揭穿沙皇虚伪的诺言,一针见血地告诉俄国的广大劳动人民:“除了政权,一切都是幻影。”(2)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提出:“你先交给我军队,我再给你民主”,坚持要建立一个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政府。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则指出:什么时候中国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解放区的军队就交给它。教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几代领导人为什么始终
11、关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可见无论在什么社会,国家政权都是政治的核心。因为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教师:运用“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知识,思考政治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什么?为什么?【多媒体出示板书】 3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剥削阶级的统治被推翻、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后,政治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教师:学习了 “政治”的有关知识后,我们再来探究一下“政治和经济”有何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
12、材P45的内容,概括“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多媒体出示板书】 4正确认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多媒体出示板书】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教师:请举例说明政治和经济是密切联系的。【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在密切联系中,经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们来看一些事例:发生在19世纪30-40年代的世界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这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经济利益根本对立在政治上的反映;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中心
13、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等,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说明“没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孤立的政治。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必然集中表现为政治斗争”。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中,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同时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我们来看一些事例:我国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确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说明正确的政治领导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教师:共同完成教材P5“操作平台”。【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我们
14、不仅要懂得我们处在政治生活中,更应该理解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以指导我们更好地从本质认识一些政治现象。【课堂练习】运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分析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思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1要充分利用本教材提供的学习训练资源,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及学生需要有选择性的使用。如现今的学生对互联网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而且,互联网也是学生获得大量信息的一个很主要的渠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6“操作平台”,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可以使
15、学生今后在畅游互联网时,多多关注我们的政治生活,也可以引导学生获取更加权威的信息。2对学生所举的事例,教师要加以引导、提升,尤其是对“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举例,因为这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3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解决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的态度、参与度等。4对于有兴趣的同学,教师可提供进一步钻研学习的讨论题。如: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某校政治老师组织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已见。同学甲:我看到一个材料,80年代未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是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总和,人均
16、总产值超过了美国。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并已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看来,经济确实有决定意义,只要经济问题解决了,政治问题也就解决了。同学乙:我不同意甲的观点。我认为政治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由于政治动荡,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我国近十四年来,正是由于政治稳定和不断推行民主法制建设,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才上了一个大台阶。可见,政治问题解决了,经济问题也就解决了。同学丙:我的看法是,政治和经济不可分,政治就是经济,经济就是政治。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并联系实际论述讨论的主题。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非以及分析现实生活中有
17、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重点:(1)分析、理解能力。阅读、分析、比较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判明是非。(2)评价、论述能力。运用政治和经济辩证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论述和评价。(3)表达能力。恰当使用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参考答案:(1)答案应分别指出甲、乙、丙三人观点的正确之处和错误之处。即:甲正确地肯定了经济的决定作用,但忽视了政治的反作用;乙正确地肯定了政治的反作用,但忽视了经济的决定作用;丙正确地肯定了经济和政治不可分,但错误地将二者等同。(2)答案应论述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即:经济具有决定作用,它是政治的根源,并决定政治的性质和变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18、表现,它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3)答案应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5如有时间,学生能力较强的话,也可从我国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关系”理解不同时期“政治”的不同内涵。五、教学设计说明:1就基础知识和理论层面而言,本框是前言部分的重点。这一部分有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政治的涵义、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政治基础知识和实现知识与能力教学要求的重点。“前言”所承担的知识和理论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同时,这一部分也是实现思想
19、政治教育的知识基础。2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因此用例举法、演绎法,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地学习教材内容。3为了避免在政治学常识的第一堂课上就给学生留下“政治与我无关”、“政治学常识很无趣、 枯燥”等印象,在教学中设计了问卷调查一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政治与学生的距离。4对本框内容的顺序可作适当调整(以上教学设计就已对教材作了调整)。从“如何判断政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的含义”,从而引出“国家政权的重要性”,即“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再到“政治在不同时期的内涵”,最后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这样更符合逻辑,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附:教学资源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背景
20、】诗作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千里长江分三路渡江。4月23日深夜,胜利渡过长江,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红旗插在了门楼上,建立了人民政权。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著名的不朽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莽莽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这里代表南京。【风雨】指战争形势,革命的暴风骤雨。【仓黄】同仓皇。唐代杜甫新婚别“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本义是慌忙、匆忙
21、之意,这里是突然、变化翻覆的意思。【雄狮】强有力的军队,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大江】长江。【踞】蹲的意思。【盘】盘绕。【虎踞龙盘】形容地形雄壮险要,特指南京。三国时诸葛亮曾与孙权论金陵形势时,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三国志)”这里是说,以虎踞盘的雄壮险要形势著称的南京回到人民手中之后,现在比过去更加雄伟壮丽。【今胜昔】如今胜过以往。【天翻地覆】这里是形容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的意思。【慨而慷】而是虚词,连接慨和慷,就是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这里是意气激昂的意思,指人民为之欢欣鼓舞。【宜】应该。【剩勇】等于说余勇,富余的勇气。左传成公二年说,春秋时齐晋之战,齐国大夫高固捉住
22、了晋国的士兵,然后乘上晋国的兵车,拔下一棵桑树,系在车后,回到自己的营垒向军士们炫耀、示威说:“谁需要勇气的,来买我富余的勇气吧!”余勇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追穷寇】穷途末路的敌人。源出于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旧社会流行的“穷寇莫追”含有中途歇手,适可而止,不打到底,甚至怜悯敌人,不打落水狗的意思。【沽】买。【沽名】就是有意做作来赚取好的名声,有意要人赞扬。【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言 我们 政治生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