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含答案).doc
《政治经济学原理(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原理(含答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思考题(答案供参考)说明: 1、这些思考题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在复习中拓展思路和熟悉考试形式。 2、学院规定复习思考题不提供标准答案。 第一专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C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经济规律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B)。A.劳动过程 B.物质资料的生产 C.发展科学技术 D.改革社会生产关系3.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统称(C )。A.生产工具 B.劳动工具C.生产资料 D.劳动条件4.社会再生产诸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2、D.消费5.生产方式是_A_的对立统一。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6.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是(C )。 A.人的劳动 B.劳动力 C.生产工具 D.生产组织7.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C)。 A.劳动对象 B.生产要素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8.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 )。 A.政治关系 B.宗教关系 C.家庭关系 D.生产关系9.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 A.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D.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10.人们认识经济规律
3、的目的在于(D )。 A.创造经济规律 B.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C.消灭经济规律 D.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11.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D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13.生产资料是指(B )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14.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C )。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
4、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15. 构成一个社会经济基础的是(C )。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占主导地位和非主导地位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16. 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B)。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ABCDE )。 A.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C.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D.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科学 E.为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BC
5、DE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逻辑方法 D.历史方法 E.科学的抽象法3.劳动对象主要包括(BCD )。 A.生产工具 B.劳动生产物(原料) C.自然物质 D.辅助材料 E.运输工具4.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BC )。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 E.劳动技术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DE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6.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D )。A.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B.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C.
6、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D.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 E.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ABD )A.认识它 B.利用它 C.限制它 D.发现它 E.创造它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ABCDE)A.辨证统一关系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相应变革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E.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则对经济基础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否则则对经济基础具有限制和破坏作用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ABDE)。 A.是各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B.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7、普遍规律 C.是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D.决定着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E.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10.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在(ABCDE)。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系 C.生产和分配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D.生产和流通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E.生产和消费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11.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BD)。 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 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 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 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 第二专题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是(A )。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
8、产品 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是(D )A.价值与价值量 B.使用价值与效用C.价值与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与价值3.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A )。A.价值 B.效用 C.交换价值 D.价格 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5.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C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
9、会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6.商品价值量是由_B_决定的。A.必要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7.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9.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 C
10、)。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1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11.货币的本质是(C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 12.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C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13.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
11、 A )。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B.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 C.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 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 14.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 A )。A.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B.流通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C.支付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D.贮藏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15.通货膨胀是(D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B.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D.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16.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A )。A.不会发生 B.可能发生C.取决于商品数量 D.是不可避免的17.价值规律是( B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
12、基本规律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8.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是( D )。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经常和价值一致 D.商品价格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9.商品价值的实体是(C )。 A.个别劳动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 20.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B)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B.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与社会分工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21.商品的价值是(B)。 A.生产商品时的实际劳动耗费 B.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C.生产商品的有用劳动耗费 D.生
13、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 22.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 )。 A.货币 B.劳动时间 C.价格 D.生产 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是( ACE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为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劳动产品C.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D.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E.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一个基本属性,它的基本规定性有( ABC )。A.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商品的自然属性 C.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D.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3.商品的价值是(ABCE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B.交换价值的基础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商品
14、的自然属性E.商品的社会属性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5.货币的起源是(ACE )。A.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 B.人们主观创造的C.商品交换和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D.贵金属天然具有货币属性E.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6.商品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 ABCD )。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E.发达价值形式7.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职能有(AB )。
15、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8.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ABE )。 A.待售商品总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发行量 D.货币的需求量 E.货币的流通速度 9.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ABCDE ) A.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 B.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C.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D.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E.自然条件等10.劳动生产率是( ABC )。A.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B.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C.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D.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E.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的比率 11.价值规
16、律的基本内容是(AC)。 A.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B.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C.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D.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E.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12.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ABD) A.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B.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C.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D.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E.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13.商品的价格是(BCE) A.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B.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C.由价值决定的 D.由使用价值决定的E.受供求关系影响的 第三、四专题一、单项选择1.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特征是(A )。A.使用暴力 B.祖传
17、财富 C.依靠信用 D.省吃俭用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D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值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3.资本的总公式是( C )。A.WGW B.WGW C.GWG D.GWG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C )。A.劳动者一无所有 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带来剩余价值5.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 D )。A.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B.只能从流通中产生C.不能离开流通生产 D.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6.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B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
18、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7.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C )。A.在使用过程中能转移自身的价值B.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C.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D.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8.剩余价值来源于( C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经济学 原理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