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doc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一 如何应对教育变革的挑战?1,教育观念的改变 : 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2,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3,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会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4,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学习。二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教育技
2、术3,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三 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也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社会政治经济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四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的作用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融合交流,创造五,教育与社会人口的作用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
3、约1,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的规模2,人口的结构决定着教育的结构3,人口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2,教育可提高人口质量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六,制度教育目的的依据主观依据1,哲学观2,人性假设3,教育价值观4,理想人格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影响3,文化传统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2,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3,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4,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5,进行教育研究6,进行经常化,
4、系统化的教学反思7,在参加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八,教师的素养(教师的专业素质)1,师德素养2,能力素养3,心理素养4,知识素养九,教师的职业素质1,教师的职业理想2,教师的职业责任3,教师的职业态度4,教师的职业纪律5,教师的职业技能6,教师的职业良心7,教师的职业作风8,教师的职业荣誉十,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发展者2,教师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力的推动者3,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教师的地位1,专业地位2,经济地位3,政治地位4,职业声望十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2,复杂性3,创造性4,示范性5,群体与个体的统一性十三,学生的
5、本质特点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十四,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1,受教育的权利2,受尊重的权利3,安全的权利4,生存的权利十五,现代的学生观1,学生发展的整体观2,学生发展的主体观3,师生之间的平等观十六,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学生观1,学生是人2,学生是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十七,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十八,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学内容上是授受的关系2,在
6、人格上是民主平等3,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十九,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3,环境方面(人际关系环境和课题的组织环境)二十,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1,教学相长(教育关系)2,理解宽容(心理关系)3,民主平等(社会关系)4,尊师爱生(人际关系)二十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1,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3,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十二,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
7、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二十三,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建构主义理论3,多元智力理论(加德那)4,三元智理论(斯腾伯格)二十四,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课程功能的转变2,课程结构的转变3,课程内容的转变4,课程实施的转变5,课程评价的转变6,课程管理的转变二十五,新课程带来的变革1,观念的转变2,方式的转变3,评价的转变4,管理的转变5,结构的转变二十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评价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5,为课程实施提供广阔空间二十六,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
8、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础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5,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二十七,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4,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关系二十八,教学过程中的规律1,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2,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和谐优化的规律二十九,教学设计的原则1,程
9、序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反馈性原则三十,教学设计的内容1,教学目标的设计2,教学内容的设计3,教学时间的设计4,教学措施的设计5,教学评价的设计三十一,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八大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8,因材施教的原则三十二,教学设计的方法1,启发搜索式2,条件约束式3,逻辑推理式三十三,常用的教学策略1,发现教学模式2,程序教学模式3,掌握教学模式4,合作教学模式5,设计教学法三十四,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实验法5,实习作业法6,联系法7,
10、参观法三十五,近代的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2,分组教学制3,道尔顿制4,文呐卡特制5,特朗普制三十六,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1,备课2,上课3,作业的检查和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三十七,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激励功能3,调控功能4,导向功能5,教学功能三十八,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三十九,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障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四十,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
11、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四十一,我们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育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原则四十二,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3,劳动和社会实践4,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5,班主任工作和校园环境建设四十三,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榜样示范法4,自我教育法5,品德评价法6,实际锻炼法四十四,道德认知模式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2,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3,体谅模式4,社会学习模式5,集体教育模式四十五,品德
12、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四十六,道德的内化过程1,依从阶段(从众和服从)2,认同阶段3,内化阶段四十七,班集体的特点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形式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四十八,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德鲁克)四十九,班级管理的原则1,全员激励原则2,自主参与原则3,教管结合原则4,情通理达原则5,平行管理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五十,课外活动的特点1,灵活性2,综合型3,实践性4,自主性五十一,课外活动的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
13、和创造才能五十二,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五十三,中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五十四,如何进行班级管理P1351,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五十五,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高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
14、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与知识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的传递成为可能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五十六,学校文化的功能1,导向作用2,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五十七,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观念文化(认知,情感,价值,理想成分),规范文化】五十八,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2,政治经济制度3,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4,原学制中有用的部分以及借鉴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5,人口情况五十九,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六十,教育心理学意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六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主观题考点汇总 教育 公共 基础知识 主观题 考点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