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
《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意识的提升外语教学的政治学思考刘志强,崔瑞锋摘要:摘要:冷战结束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全球化的发展也给人们对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外语教学在目前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基于此,外语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国家意识,关注民族文化安全。 关键词:关键词:全球化;外语教学;国家意识 一、观点的提出外语教学应当具有展现中国的历史、现状以及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的意识,不妨称之为国家意识。据笔者了解,目前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明显缺少这种意识,在此情形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试很少涉及中国的题材,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上也鲜有关于中国人的美德、自信、智慧和主张的文
2、章。但是,正可谓没有纯粹的语言,也没有纯粹的语言教学,语言总是包含一定的内容,语言教学也总是通过语言所包含的一定内容来进行,而基于什么样的内容和立场来开展语言教学,是语言教学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一个问题,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的外语教学缺少对这一问题的考量,从而导致了外语教学中上述国家意识的缺失。早在1970年11月20日,周总理在接见北大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等校的师生代表时就指出:“现在有的中学英语课本,只有政治词汇,没有生活词汇,实在不适用,应当修改。政治语言和生活语言可以一并学,实际上也不能分。”1当前外语教学缺少国家意识同样也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教学考察等过程中
3、适当体现国家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外语教学中增强国家意识的必要性(一)增进自我尊重和相互尊重外语教学适当体现本国的历史文化是对自己国家的积极而应有的尊重;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尊重。多年来,外语学习者普遍追求所谓地道的英语、原汁原味的英语,各种各样的外语学习材料也迎合和强化了这一趋势,这在目前使用的外语教材上也得到了体现。英语课本中以英美历史和现状为内容的文章对于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固然是不可替代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语言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无疑是会对语言学习者产生影响的,在我们的一些外语教材中缺少或者说缺失有关中国题材的内容是不可取的,无论我们的本
4、意如何,这种缺失有意无意地表明了我们的一种态度或者疏忽目前的外语教学缺少对我们自己应有的尊重。这种态度或者疏忽对学习者也是不利的,充满外来话语、缺少中国话语的教材容易使我们的学习者学会聆听和输入而忽略了在外语语境中如何输出、如何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实际访谈中发现,有不少学习者和外语老师怀疑能否找到地道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作为教学素材。学习一门语言,我们不但可以基于该语言原来所承载的文化,还可基于该语言所表达的外来文化,这不仅体现语言学习的方法和实际情况,还体现语言学习的胸襟。对照一下我国的汉语教学,我们的语文教材上倒有不少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品。费孝通先生在谈到文化自觉与交流的时候也强调生活在一
5、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2季羡林先生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而取代不是消灭。”3一般外语教学中自我文化的缺失,说明目前的外语教学缺少一种积极的文化自觉,也就是缺少对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价值和光明前景的展示。从这一点上考察,当前外语教学也缺少对中国文化足够的尊重。对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界更多地立足于学习者如何理解目的语文化,而对于如何使得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理解中国本土文化考虑太少。跨文化交际需要双向的理解和尊重,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已经具备很大的国际视野的情况下,外部对我们的理解尤显迫切,外语教学需要进一步权衡自己在跨文化交际
6、方面的教学倾向,重视如何促进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新近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4那么,以“源自西方,表现西方”为教材编写模式的英语教学能否较好地把跨文化交际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跨文化交际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进行的,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不但要学习英语如何承载英语民族的文化,还应当学习英语如何表达非英语民族特别是学习者自己民族的文化,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费孝通先生在谈到跨文化交流时指出:“跨文化交流牵涉
7、到人对人、人对社会、人对自然的基本关系,而与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相互尊重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5当下,缺少的并不是对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外来文化的尊重,而是迫切需要外国公众,尤其是西方公众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认可与尊重,加强学习者用外语表达民族文化的能力将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相互尊重,进而在国际舞台上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外语教学需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关注民族文化安全。在全球化进程中,出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合作,甚至让渡部分主权,全球化进程也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人员交流愈加频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8、”的局面的形成势必造成人们的错觉,淡化人们的国家主权观念,淡化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在国家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背景之下的国家间竞争更趋激烈和复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得以加强,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等概念被不断提及,民族国家仍是现时代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冷战结束以后,文化霸权、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问题日益凸显,文化在国家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文化外交领域,美国处于优势地位。“目前,中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在西方世界的国际形象,基本上就是由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来塑造的。”6面对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某些国家出于称霸世界的追求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再加上国家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人们在英语传
9、媒中不难看到一个正在被“妖魔化”的中国。有学者指出:“在美国打开电视机或翻阅报纸时,有关中国的消息和评论几乎天天都有,而且都占有突出位置。但很多文章和评论是负面和带有严重偏见的,有些甚至是恶意的。时间久了,美国民众和读者整天被新闻媒体、专栏作家和少数反华势力灌输的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共产党独裁论、中国政府违反人权论中国试图影响美国的政治献金论、中国向其它国家扩散武器论、中国向美国出口劳工产品论、中国窃取美国卫星技术和核武器机密论等。”7尽可能地消除西方传媒对中国的妖魔化、消除隔阂、争取外国公众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离不开我国民众的努力。在新形势下,普通民众也是外交的使者和对象,培养公众在对外交往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语教学 政治学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6626.html